<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速度是相互协调的,因而使个体的身心能处于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但初中阶段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初中生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在2至3年内就能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任务并达到成熟水平,但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从而使初中生的身心就处在一种不平衡的心理状态。这种不平衡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方面是由于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因此,在心理上他们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另一方面由于心理发展的滞后性,使青春期的他们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成熟性主要表现为他们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这是来自于身体的快速发育的结果,在这种感受的作用下,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幼稚性主要表现在其认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上。初中生的思维虽然已经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较低,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由于辨证思维刚开始萌发,所以,思想方法上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及表面性;在人格特点上,还缺乏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社会经验也十分欠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体表现如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自卑心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作出过低的评价,感到己不如人的心理感受。适当的自卑感可以激发自己去弥补自己的不足,超越自己,但过度自卑会导致抑郁,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部分中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无药可救、低人一等,变得心灰意冷、消极颓废。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逆反心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少中学生由于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疑虑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尊童守纪要求消极抵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3、孤独心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个人在群体中所产生的一种孤单、寂寞、无助的不愉快感受的心理状态。许多中学生性格孤僻、害怕交往,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或顾影自怜,或无病呻吟。他们不愿投入火热的生活,却又抱怨别人不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一些中学生很少和别人交往,常常一个人背着大家独自活动、寡言少语,他们人际关系疏远化和淡化,崇尚做“超人”和“怪人”。而他们内心却感到孤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4、嫉妒心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中学,一部分学生因学习成优异而受到老师的宠爱,常常会引发另一部分学生的嫉妒之心。他们越是关心和重视嫉妒对象,越有可能会让绝望与恐惧感击中,从而发展为憎恶、敌意、怨恨和复仇这样一些恶劣的情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5、唯我独尊心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些中学生只沉湎于自我实现和个人娱乐中,处处都得以自己为核心,遇到稍不顺心就大发雷霆、躺倒不干,或触犯到个人一点点利益就斤斤计较,对集体麻木不仁,对家人漠不关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6、厌学心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厌学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感到学习没劲,丧失上进的信心,学习欲望低下,重者甚至对学习丧失兴趣,把学习视为苦差事,上课懒得翻课本,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盼望着早点毕业以求解脱,更严重者根本不学习,终日浑浑噩噩,对老师缺乏感情,对父母缺少沟通交流,部分学生最终辍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相信走过青春期的你,一定非常理解孩子青春期出现的这些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么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们顺利渡过这个时期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巧妙暗示,树立自信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长和老师应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及闪光之处,以各种方式:真诚的微笑、关切的眼神、鼓励的话语、看似不经意的表扬等向学生巧妙暗示,让他们了解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能力,克服自卑,树立自信。</p><p class="ql-block">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长老师应引导学生科学地、一分为二地评价自己,让学生明白我们有别人羡慕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学会悦纳自己。</p><p class="ql-block">3、善于疏导,培养情感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长和老师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心理现象,耐心地帮助青春期的孩子分清积极与消极、乐观与悲观、自尊与虚荣、自豪与自傲等不同心理品质的界限,指导孩子通过合理释放、调节升华自己的情感,减少心理压力和紧张感,引导孩子学会多方面、多角度看问题,胸襟宽广,能容人容事,情感丰富。</p><p class="ql-block">4、寓教于乐,锻炼意志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长和老师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进行一些娱乐活动,使孩子在活动中经受磨炼,通过积极克服活动中不断出现的困难,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教育,锻炼意志,形成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心理品质。让孩子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走向成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校合作,齐心协力,关注孩子的性格、情绪、意志、品格、兴趣爱好的培养,加强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孩子们播种好习惯,收获好性格,享受好人生!家校共育的路很长,让我们携起手来,借助彼此之力共同点亮孩子的心灯,照亮他们未来的漫漫长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编辑:马丽</p><p class="ql-block">审核:任景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