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悟

问墨中元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瓜棚主人按语:</span></p><p class="ql-block">这篇文章写于九五年,当年陪病危住院的母亲,读《道德经》时写在书尾空白处,次年母亲去世后整理,收入自己出版的散文集《佛悟》中,惜此书当时出版后发行因某政要微词颇受周折,此文一直未能发表。窃以为是本人当年和现在甚至一生最好的散文,只是被编辑们忽略了而已。感谢《三秦宗教》宁主编约稿排版,使我再次重拾曾经的文学记忆。</p> <p class="ql-block">佛悟</p><p class="ql-block">冯西海</p><p class="ql-block"> 平日不信佛,但总和佛有某种默契。每到一处,必去佛教圣地,独自与佛相对无言,心里的杂质交佛滤清,同时也生出几许彻悟,也算是一种超脱。 </p><p class="ql-block"> 佛无言,我亦无言;佛笑,我亦笑;佛不气不恼,我又气又恼;佛雍容华贵,我两袖清风。我读佛,佛笑我,不是冷笑,而是慈祥宽容。我看佛,佛看我,不是睁眼如炬,而是眯眼似看非看。</p><p class="ql-block"> 从"人"的角度看,佛与世无争,无权无势,非身居闹市"高门楼"之流,似乎应该归入"没本事"一类。但佛法无边,如来佛的一个巴掌,孙大圣翻了七十二个筋头也没到头,旨因佛五脏皆无,内心空白,空白也许充实,富有也许贫穷,人看重的东西也许正是对你有害的东西,人所轻视的也许正是你幸福的源泉。佛教人看淡一切,同时也是得到一切的珍重。</p><p class="ql-block"> 游彬县大佛,佛爷安祥,大肚装尽天下忧,阔嘴笑纳人间愁。他身上没有一丝人肉,没有一缕男女情怨,没有一点名利所累,没有一门阴谋心计。人的优点佛全占尽,比如一根指头比人高,比如一只眼睛比太阳大,比如双眼皮,比如卷头发(美的标志),比如身宽体胖(富裕的代称),比如盆脸(贵人之相),比如绸缎衣饰。</p><p class="ql-block"> 佛法无边,其实佛本是"无"。 </p><p class="ql-block"> 这"法"自然是一种想象。人制造了佛,同时也制造了佛法,盖人类许多缺德行为仅靠一般的制裁措施不能尽善尽美,好人多薄命,坏蛋不遭难,于是把"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真理委托佛口吐出,形成另一种超然于世的戒律,这是人力使然。于是,在矛盾中产生了佛。</p><p class="ql-block"> 人是佛的祖先,佛是人的后裔。越是山高皇帝远的地方佛越多,佛与穷相伴。越是纸醉金迷的地方佛越少,佛与富相克。佛是一种精神寄托。只要心中有"佛",一块石头,一棵枯枝,一汪清泉,一洼空地,皆能成佛,香火不断,膜拜者众。女娲用泥造人,人又用泥巴造佛,这是一种轮回。</p><p class="ql-block"> 某年某月某日,顾鹤先生发现佛爷脚掌露出泥皮、稻草时顿悟:佛之伟大,是因他由一根草芥、一撮泥土、一泓清水、一抹水彩而成。</p><p class="ql-block"> 弱小的正是强大,卑微的正是高贵,关键是人的思想怎么认识。佛永远只活在信徒们的心里。</p><p class="ql-block"> 1996年5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