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散文:乡村的燕子

陈杰

<p class="ql-block">乡村的燕子 </p><p class="ql-block">陈杰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喜欢乡村的燕子,因为乡村的燕子和人走得更近。 </p><p class="ql-block">比较城里人,乡下人和燕子更亲一些。小时候,在我们家乡牧场,每当开春燕子归来时,乡亲们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满脸的喜庆。小伙伴们甚至会拍起小手,欢快地又唱又跳,欢迎燕子回家。 </p><p class="ql-block">家乡干打垒厚厚的屋檐下,为燕子提供了最好的安居环境。每年春天,都有燕子在这里衔泥垒窝。那阵子,燕子是最忙碌的,不停地飞来飞去,用纤小的嘴衔来一口口的泥,精心地粘在屋檐下,没几天,一只精致的燕窝就完成了。这是小燕子温馨的家。从此两只燕子在这里成双入对、比翼双飞。 </p><p class="ql-block">乡亲们对燕子总有一种特殊的好感。一旦燕子在自家的房檐下垒窝,都感到是一种喜庆。孩子是这样,大人也如此。那时,我和小伙伴常玩的一种游戏,就是拍燕窝。开春维修房屋,家家门前都会堆一堆湿润的沙土。我和小伙伴围在沙土堆上,把一只手埋在沙土里,用另一只手将沙土拍实,再小心翼翼地将埋在沙土中的手抽出来,一个燕窝就做完了。在制做燕窝的过程中,每个人嘴里还哼唱着拍燕窝的歌谣。燕窝做完后,小伙伴之间还要评比,谁做的燕窝更漂亮。然后就是,眼巴巴的盼望燕子能钻进我们的燕窝。但燕子似乎并不理解我们,仍然在院子里飞来飞去,不时的留下几声呢喃的燕语。或许是向孩子们致谢吧。 </p><p class="ql-block">“每岁同辛苦,看人似有情。”(唐.李山甫)燕子和乡亲们也是有感情的。一旦在哪家的屋檐下垒了窝,年年春天都会回来的。就像一首儿歌唱得那样: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回来的燕子,总是和人形影不离,度过春天夏天秋天。乡村的燕子不怕人,有的燕子竟然大胆地飞进乡亲的屋子里,把窝垒在乡亲屋里的梁上。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乡亲总是小心翼翼的,唯恐惊扰了这对可爱的小精灵。为了燕子方便,乡亲会把窗户的玻璃卸下一块,为燕子提供自由的通道。当然,在屋里垒窝的燕子,也给主人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有的燕窝就垒在锅灶的上方,即使这样,我可爱的乡亲们并没有嫌弃,而是在燕窝的下面吊上一块硬纸壳或木板,接住燕子的粪便和灰尘。有的乡亲,还会在燕子的腿上,系上一块红布条,希望为燕子带来平安。在乡亲的眼里,燕子就是自己的宠物,虽然那时还没有宠物的说法。 </p><p class="ql-block">小时候,我和很多小伙伴都喜欢打鸟,用夹子和弹弓。无数的小生灵折翅在我们手中。但我却从来没有伤及一只燕子。这当然源于大人们的循循教诲。很小的时候,就常听到大人的告诫:决不能伤害燕子,伤害燕子的人会瞎眼睛的。这种说法没有得到过验证,但在我的家乡流传很广,妇孺皆知。上学之后,从老师的口中知道了燕子是益鸟,是人类的朋友。这更增加了孩子们对燕子的好感和保护意识。 </p><p class="ql-block">在乡下人眼里,燕子是勤劳勇敢的象征,每天都忙忙碌碌的,一刻都不闲着。垒窝、生儿育女、捕食……矫健的身影始终在天空中。而且,这小小的生灵,竟然每年都要翻山越海,南北迁徙,这是何等的勇敢啊!想想燕子长途跋涉的身影,就会让人心生敬意。 </p><p class="ql-block">每当秋季来临,燕子在完成了繁衍生息的任务后,便开始集结准备南下了。那是非常壮观的场面,仿佛一声号令,分散在乡村各个角落的燕子,突然聚集在一起,黑压压的落在家属区的电线上,密密麻麻的,越聚越多,简直要把电线压断了。以往呢喃的细语突然变得叽叽喳喳嘈杂起来,像是在热烈地讨论什么。当嘈杂的声音没有了时,人们才发现成群的燕子也突然蒸发了一样,一只也见不到了。真是来无影去无踪。直到下一个春天来临,燕子又会悄无声息地回到乡亲们的身边。 </p><p class="ql-block">退休后,有了更多的时间阅读唐诗宋词,猛然发现竟然有那么多描写燕子的精美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何处营巢夏将半,茅檐烟里语双双。”(杜牧)“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李白)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宴殊)……古人精美的诗句,穿过千年的时空,陪伴我忆念家乡的燕子。 </p><p class="ql-block">(本文曾在《黑龙江日报》北国风、《北大荒日报》黑土地栏目刊发) </p><p class="ql-block">(作者为退休干部,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全国公安作协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