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住院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与管理培训

芦苇

<p class="ql-block">为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报告的质量和效率,推动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切实保障医疗安全。住院处于2023年4月24日下午在科里全体人员,进行培训。</p> <p class="ql-block">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标准</p><p class="ql-block">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标准源于《(T/CHAS10-4-6-2018)》 由2018年5月18日(中国医院协会制定的),由国家卫健委和中国医院协会联合发布,2018年7月1日开始实施。 属于团体标准(T/CHAS10-4-6-2018),是医疗机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事件管理、事件防控、持续改进的管理规范。</p> <p class="ql-block">事件管理要素—制度、组织建设</p><p class="ql-block">1.制度建设--制定包含组织体系、事件分级、分类、 预防、报告、处置、监测控制、宣传教育、分析评价、考核激励、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医院“管理制度”。</p><p class="ql-block">2.组织建设--院级、科级管理组织、专/兼职人员负责、常态化管理(持续改进方案)。</p><p class="ql-block">事件管理要素—分级管理</p><p class="ql-block">3、分级管理:按损害后果程度分为I、II、III、IV四个等级。</p><p class="ql-block">级别的判定:I级事件:(警讯事件;警告事件) 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的永久性功能丧失【包括一、二级医疗事故,特大、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医疗内部规定】 属于有错有果!</p><p class="ql-block">II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差错事件)在医疗过程中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机体与功能损害。【包括三、四级医疗事故,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医疗内部规定】 属于有错有果!</p><p class="ql-block">III级事件:(无后果事件;临界差错)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要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属于有错无果!</p><p class="ql-block">IV级事件:(隐患事件;未遂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在实施之前被发现并得到纠正,未造成危害的事件。属于有错无果! 标准规定: I、II级事件应采取强制性上报管理,III、IV级事件采取鼓励性上报管理!</p> <p class="ql-block">事件防控要素</p><p class="ql-block">1.事件预防</p><p class="ql-block">(1)、医疗机构员工全员培训与知晓</p><p class="ql-block">(2)、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告知可能存在的风险和事件;</p><p class="ql-block">(3)、医疗机构对可能发生的事件制定预防措施、(I、II级事件)应急预案。</p><p class="ql-block">2.事件报告</p><p class="ql-block">(1)、报告原则:自愿性(非强制,但I、II级事件为强制报告) 保密性(可匿名) 非处罚性(免责)【可疑即报】 公开性(仅对医疗安全信息结果分析公开!);</p><p class="ql-block">(2)、报告方式:表单 传真 面对面 信息网络 电话等(2种以上;必须有记录);(3)、报告内容:真实、完整、准确,不得瞒报、漏报、谎报、缓报。3.事件处置按照事件分级分类采取及时处置(第一时间)、归口、分级、分类处置,特别是造成伤害的要第一时间处置,消除/降低损害程度。4.检测控制重在事件预警和过程监测!建立常态化监测控制机制!收集数据、综合分析、定期通报。-----------警示、预警、干预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发生!</p> <p class="ql-block">持续改进要素</p><p class="ql-block">1.宣传教育--医疗机构制定培训、计划、宣教方案、考核、有记录;</p><p class="ql-block">2.分析评价--事件处置、调查、研究、分析、评价、警示、干预、通报(各环节有记录,强调报告处置的及时性)→持续改进(针对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p><p class="ql-block">3.考核激励--制定考核内容和标准(有定期考核内容及记录),有对主动报告激励,对瞒报、漏报、谎报、缓报等情况的处罚措施。</p><p class="ql-block">4.文化建设--树立正确的医疗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医疗质量安全文化体系,明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目标责任,预防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和医疗过失行为的发生;形成主动报告、及时处置、问题分析、落实整改、效果评估的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文化体系及安全文化;定期开展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的持续改进活动,活动包括制度修订、流程优化、质量提升和风险降低等。</p><p class="ql-block">填报规范:涉及的三张报告表</p><p class="ql-block">不良事件报表有三种:《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药品不良事件报告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属于国家卫健委颁布的,《药品不良事件报告表》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属于国家药监局专表。所有不良事件均填报《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除此之外,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还需填《药品不良事件报告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还需填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p><p class="ql-block">大家在填报时,要求:填写项目栏填全,不要缺陷漏项,要把事件大致经过叙述清楚。依然采用电子版表格上报,职能科室反馈后科室、职能科室、质控科各自打印存档。</p> <p class="ql-block">通过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再次培训后,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对该制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次培训明确了不良事件报告范围,科内人员都形成良好的医疗安全文化氛围,我们就能更好地去推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进而落到实处,切实保障病人医疗安全积极规避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作好医患纠纷的防范工作,正确应对医患纠纷与风险,做到不慌报,不瞒报。</p>

事件

医疗

不良

事件报告

安全

报告

处置

管理

质量

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