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三姊妹及家人共七人组团去扬州,提前做了点功课,知名景点以前去过,而且正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季节,人流大,一定很拥挤,所以鳞选了一些小众的景点游一游了。</p> <p class="ql-block">盆景园。我们上午近10点入住旅馆,放好行李就前彺离旅馆较近的盆景园,它靠近瘦西湖。盆景园1986年开始对外开放,约占地5公顷,主要包括四个景区:“卷石洞天”、“西园曲水”及“虹桥修禊”,另一景区“绿杨城郭”尚未恢复。公园作为扬派盆景研究发展基地,又度命名为“扬州中国盆景博物馆(西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卷石洞天”景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卷石洞天”位于园中东首,一九九0年在古郧园遗址上建成。整个景点内外以水相连,以长廊相接。在展现昔日景观的同时,利用中国古典园林以小见大的造园手法,在室内展现自然风光;室外假山贵在山水相互依存,山奇、石怪、洞幽,洞由峰回,清泉回旋,水音与岩壑共鸣,盘旋其中,可领略“洞中有洞,洞中有天,水中有洞,水中有天”的洞天福地胜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西园曲水”景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园曲水”位于园中西部,古时为西园茶肆。地处瘦西湖和南湖水以及北城河水交汇的地方。水势曲折,因地理位置而得名。这里以水取胜,水中有岛,岛外有桥,流水淙淙,沿水一路有明清两代的建筑特色,歌吹厅、薜萝水榭、拂柳亭、南漪石舫、浣香榭临水而立,相映成趣,高低起伏的长廊时隐时现,把“西园曲水”处的厅馆连贯成一个整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虹桥修禊”景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虹桥修禊”位于园之南部,四面环水,为清“倚虹园”旧址,清顺治年间扬州推官王士祯曾在此修禊虹桥,留下著名的《冶春绝句》而得名。此景1997年恢复建成,岛上回廊蜿蜒曲折,山坡高低错落,内设饮虹轩、饯春堂二厅,依山傍水,因势相连。这里现为扬派盆景精品展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扬派盆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扬派盆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因其精湛的技艺,别致的造型,列为中国盆景五大流派之一。现精品区陈列盆景千余盆,包括历届盆景获奖作品,有第一届盆景评比展一等奖“巧云”,第六届世界花博会金奖“腾云”等;还保存有清代几对盆景,清银杏盆景“雄风”、“玉蝶”,桧柏盆景“龙蟠”、“虎踞”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园内除树桩盆景外,还陈列大量水石盆景,用石种类很多,有斧劈石、龟纹石、沙积石、钟乳石等,那错落有致的石块堆叠在盆中,勾画出高山流水的气势,组成天然图画,达到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艺术效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扬州市盆景园作为中国盆景五大流派之一的专业盆景园,与广州的西苑,四川的杜甫草堂,上海的龙华植物园,苏州的万景山庄齐名,以之古拙飘逸的艺术作品装点着闻名遐迩的名园胜景。</p> <p class="ql-block">汪氏小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扬州市东圈门历史街区东首地官第14号。系盐商汪伯屏所建,占地近4000平方米。它是扬州保存最完整的清末民初大型盐商住宅之一,房屋布局规整,装饰雕琢精湛,庭院玲珑精巧,文化底蕴丰富。因主人姓汪,住宅为主,苑则相辅,苑面积不大,故称汪氏小苑。</p> <p class="ql-block">汪氏小苑以前的美篇已介绍过的,照片也有,这回不再多述了。</p> <p class="ql-block">琼花园在琼花覌里三清殿的后面,不知道的人是找不到的,需要沿着大殿外墙绕到后面才能看到琼花园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琼花(Viburnum keteleeri Carrière),是五福花科荚莲属的落叶灌木植物。聚伞花序仅周围具大型的不孕花,裂片倒卵形或近圆形,顶端常凹缺;可孕花的萼齿卵形;果实红色而后变黑色,椭圆形,核扁,矩圆形至宽椭圆形;花期4月,果熟期9-10月;在《渑水燕谈录》中说“扬州后土庙,有花一株,洁白可爱,岁久木大而花繁也。俗目为‘琼花’,不知实何木也。世以为天下无之,惟此一株。”</p> <p class="ql-block">2,烟花通常解释为春天的花朵,如云雾一样美丽,但在长江沿岸广大地区三月是暮春,没有什么如云雾一样的花开。而南京中山植物园科普人员表示,这里的“烟花”多指扬州市花“琼花”,属于忍冬科荚蒾属植物,聚伞花序周围为不孕花,可孕花位于花序中间,花冠白色。因此,烟花是指琼花,是一种属于忍冬科荚蒾属植物,花冠为白色的花。</p> <p class="ql-block">此鳖在琼花园池子没水的边上,刚看到以为是个假的,背上很多白色的图案,没多久它开始爬动了,证明它是活着的,背上白色的图案其实是贴着的琼花花瓣。</p> <p class="ql-block">逸圃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东关街356号,扬州旧城东关街个园西侧。系晚清钱业经纪人李鹤生所建。</p><p class="ql-block">大门南向,西部为住宅六进。东部前院为园,迎门堂建八角门,上额隶书“逸圃”二字,入内开门见山,沿东院墙贴壁为山,上建半亭,假山半亭毁于1966年。园北有花厅、书斋,宅后有藏书楼等。花厅南向,外廊天花皆施浅雕。厅后为一院落,有小轩三间,内置紫檀木罩隔,雕刻精美,屋内有暗门道登楼可达住宅北面之后园。园西楼屋三楹,内有精美的镶瓷板绘画格扇,保存基本完好。</p> <p class="ql-block">原谢馥春旧址位于如今扬州市广陵区的东关街上,名“馥园”。“馥”字用得相当妙,既含有主人名中之字,馥本身又特指香气,看到这个字,总让人联想出香气袭人的画面,和香粉业的概念极为契合。</p><p class="ql-block">馥园内的花园是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青青草木、似锦繁花和青砖灰瓦的建筑搭配在一起,恍惚间像是不小心闯入了古时扬州的某个大户人家的后花园中。</p> <p class="ql-block">何园,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的徐凝门街66号,又名”寄啸山庄“,是一处始建于清代中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被誉为“晚清第一园“,面积1.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何园由清光绪年间何芷舠所造,片石山房系石涛大师叠山作品。</p><p class="ql-block">曾在何园寓居过的名人有很多。著名国画大师黄宾虹,他六次来扬州,寓居在骑马楼东一楼。著名作家朱千华先生,曾寓居何园五年多,其旧居在骑马楼东二楼。</p><p class="ql-block">何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20个重点公园之一,主要景点有复道回廊、骑马楼等。何园是清代后期扬州园林的代表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何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清同治元年(1862年),何园始建,旧址是清乾隆年间双槐园。何园原名“寄啸山庄”,园名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 “依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九年(1883年)何芷舠由湖北汉黄德道兼江汉关监督的官任上卸任到扬州,购得吴氏片石山房旧址,后扩为园林,在扬州建造寄啸山庄,前后历时13年之久。</p><p class="ql-block">1937年日军侵华,占领了东三省以致大半个中国,部分伤兵驻扎何园。</p><p class="ql-block">1988年,何园与个园一同被国务院授予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称号。[3]</p><p class="ql-block">1989年,片石山房复修。</p><p class="ql-block">2005年,何园被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园林泰斗罗哲文称之为“晚清第一园”。</p><p class="ql-block">建筑布局</p><p class="ql-block">综述</p><p class="ql-block">何园全园分为东园、西园、园居院落、片石山房四个部分,片石山房在东园南面,园居院落则被东园、西园和片石山房包围,其园内的两层串楼和复廊与前面的住宅连成一体。</p><p class="ql-block">东园</p><p class="ql-block">东园的主要建筑是四面厅,为一船厅,单檐歇山式,带回廊,面阔15.65米,进深9.50米。厅似船形,四周以鹅卵石、瓦片铺地,花纹作水波状,给人以水居的意境。以此建筑为主景,南向的明间廊柱上,悬有木刻联句“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厅北有假山贴墙而筑;东有一六角小亭,背倚粉墙;西有石阶婉转通往楼廊;南边建有五间厅堂,三面有廊,复道廊中有半月台。[4]</p><p class="ql-block">西园</p><p class="ql-block">西园空间开阔,中央有一个大水池,楼厅廊房环池而建。池的北楼宽七楹,屋顶高低错落;中楼的三间稍突,两侧的两间稍敛,屋角微翘,形若蝴蝶,故而俗称“蝴蝶厅”。楼旁与复道廊相连,并与假山贯串分隔,廊壁间有漏窗可互见两面的景色。池东有石桥,与水心亭贯通,亭南曲桥抚波,与平台相连。池西一组有假山,后有挂花厅三楹,有黄石假山夹道。池西的复廊南有一幢三开间的两层小楼,独占小院的一角。[1]</p><p class="ql-block">何园</p><p class="ql-block">主要景点</p><p class="ql-block">片石山房</p><p class="ql-block">与何园紧相毗邻的是“片石山房”,是明末清初画坛巨匠石涛叠石的人间孤本。位于片山石房的腹内,藏有一座石屋。片石山房于1989年复修。</p><p class="ql-block">明楠木厅</p><p class="ql-block">片石山房东面有一座楠木厅,是何园保存年代最久的一幢建筑,俗称明楠木厅,到2012年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厅西侧有一“不系舟”,坐在舟上可俯视池鱼,就像船只从外面航行归来,寓意着平平稳稳,一帆风顺,坐在舟上可俯视鱼池。</p> <p class="ql-block">吴道台府,是光绪年间,仪征人吴引孙的宅邸,因为他做过道台的官职,被称为吴道台府,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房屋五排140多间,现完整保存三排。</p><p class="ql-block">吴道台宅第建于晚清,宅主吴引孙历任浙江宁绍台道道员、广东按察使、署理新疆巡抚、浙江布政史等官职。喜欢藏书</p><p class="ql-block">吴道台宅建筑规模宏大,结构精巧,雕刻精细,是扬州独具一格的古住宅建筑群。</p><p class="ql-block">宅内的一眼水井无论干旱多么严重,它的水位永远不变;测海楼前的金鱼池,即使用抽水机连续抽水几天几夜,池内的水不会见底,因为有一条地下管道于古运河贯通,金鱼池百年来毫无淤塞腐变。这一独特奇观常令游人惊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扬州二分明月楼在广陵路上一个很不起眼的不足1.5米宽的小巷内,但走进去却别有洞天。已有专篇介绍,不再累赘了。</p> <p class="ql-block">此次行程原计划还有"卢氏盐商大宅"没去,留待以后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