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太湖山邂逅凌家滩

玉兔

<p class="ql-block">往太湖山骑行,接拟定之计划。不料,途中邂逅了不凡之凌家滩一一一个可揭开史前人类生活密码的凌家滩。其背山面水,生养福地,绵延不绝,文明摇篮……</p> <p class="ql-block">静静的裕溪河中段,离长江中下游芜湖北岸三十千米处,5000 多年前有一个并不宁静的大村落。庄严肃穆的祭坛、琳琅满目的玉器,连绵不断的建筑,沿河点点 ,如星伴月的小村或远或近。</p> <p class="ql-block">1985年,在凌家滩后面的山岗高处,葬坟的锄尖砸乱了祭坛坚硬的块石,莫名地叩响了沉睡已久的远古文化。随后的考古工作发现了伏居岗顶的大型祭坛、错落其间的数十座墓葬,玉龟、玉版、玉龙、玉人和近千件玉器横空出世 。</p> <p class="ql-block">此处展示的是中华文明形成过程“满天星斗”中的一颗璀璨明星,突显了中国东方史前三大治玉中心文化之辉煌。另两处便是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凌家滩,一个极其普通的小村庄,因一次偶然的发现,而让五六千年之后的现代人有缘拥抱远古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几千年前的凌家滩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巢湖流域玉器制作和交流中心。其中出土的三立三蹲六个玉人系“中华第一玉人像”,身高10厘米,宽2厘米,厚不足1厘米,为国家一级文物,现珍藏在故宫博物馆内。凌家滩展馆内玉人像系高仿复制件。</p> <p class="ql-block">自1985年发现,1987年发掘以来,先后共13次发掘,总发掘面积6280平方米,出土文物3000多件,其中玉石器等文物1100多件。1998年,凌家滩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012年被命名为凌家滩文化,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并称“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2021年10月,凌家滩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凌家滩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面积220万平方米,是一处距今5800~53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心聚落遗址。</p> <p class="ql-block">凌家滩治玉技术是我国玉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峰,数量众多的精美玉器,不仅体现了凌家滩先民的聪明智慧和精湛技艺,而且表明了5000多年前凌家滩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巢湖流域玉器制作和交流中心。</p> <p class="ql-block">其中出土的三立三蹲六个玉人系“中华第一玉人像”,身高10厘米,宽2厘米,厚不足1厘米,为国家一级文物,现珍藏在故宫博物馆。眼前,展柜里摆放的是大小一样的复制件。、</p> <p class="ql-block">凌家滩的考古学家——第一任考古发掘领队张敬国,1948年5月出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1987年/2007年他先后五次主持发掘了凌家滩遗址,2007年,评为全国文物保护先进个人。同年被评为“安徽十大心动人物”。</p> <p class="ql-block">第二任考古发掘领队吴卫红,笔名朔知,男,1968年生,安徽旌德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专委会委员,中国科技史学会科技考古专委会理事,安徽省考古学会副理事长。</p> <p class="ql-block">任考古发掘领队张小雷,男,1984年9月出生,安徽利辛人,历史学博士,安徽省交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第一考吉研究室副主任,安徽大学兼职副教授、硕士导师。</p> <p class="ql-block">主要从事安徽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调查发掘及研究工作,2019年开始,正式主持凌家滩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石器专委会委员,中国科技史学会科技考古专委会理事,安徽省考古学会副理事长。</p> <p class="ql-block">主持过含山凌家滩、潜山静家岗、怀宁孙家城、铜陵师姑墩,霍山戴家院等多个重要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参加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三、四阶段的工作,为第五阶段咨询专家组成员。</p> <p class="ql-block">第三任考古发掘领队张小雷,男,1984年9月出生,安徽利辛人,历史学博士,安徽省交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第一考吉研究室副主任,安徽大学兼职副教授、硕士导师。主要从事安徽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调查发掘及研究工作,2019年开始,正式主持凌家滩遗址考古发掘工作。</p> <p class="ql-block">目前,初步建成并向社会大众开放的遗址公园,集教育、科研、游览、休闲等多项功能于一体。这是我国大遗址保护的一种模式,也是文化遗产与群众美好生活相互融合结出的硕果。</p> <p class="ql-block">4月20日,晴空万里,虽为谷雨时节,然室外温度达30多度。7点20分,我着短衫骑单车沿芜湖白茆镇江坝出发,途塔江路经裕溪河大桥,一路北进,约10时达马鞍山铜闸填塔岗。一头扎入凌家滩考古遗址公园展馆,聆听讲解,仔细观看,时不时拍照留存,11时出馆并小憩兼用自备餐食。</p> <p class="ql-block">餐后向连绵的群山出发,见路标指引,前方不远处右拐现“含山县革命先烈事迹陈列室”数栋房屋,意欲前往凭吊观瞻。因值正午时刻,未能如愿,于是继续前行。半小时后,约十二时,抵达太湖山国家级森林公园。</p> <p class="ql-block">独行进山,途见一摆渡车载一众香客。当我达半山腰时,见寺院外树荫下,有六七位游客正在休息,其中一人正兴致勃勃地拍摄。其间,可闻听后山密林内传来时大时小的人语声和清晰的鸟鸣,真乃人间仙境也。</p> <p class="ql-block">入寺庙巡视各处一遍,也随手拍些图片或视频。完了仰视山巅,但见望江亭翘檐凌空南顾,似乎是在遥视长江之上的百舸争流,与“繁山”遥相应呼。</p> <p class="ql-block">今让人不悦的是一路的渣土车,来来往往,从早到晚归,到家近六时,一路相伴。被誉为含山最美绿道的道路让这些车辆搅挠,很是减了份。</p> <p class="ql-block">甚欢的是,原本只身前往太湖山森林公园一处游乐,可没曾想,沿途的路标却将我引入五千多年前,距离长江北岸不远的远古文化世界凌家滩一一邂逅于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也让我彻底弄清楚,曾散步于无为大堤之上,可遥见的绵延群山,就是今日脚下的这峰,这世界。</p> <p class="ql-block">更令我啧啧称奇今日所见的是每一块玉的中间,都留下一个神奇极细的孔径仅有0.15毫米,如发丝直径不到的孔洞,可媲美于当今的激光术工艺。</p><p class="ql-block">“谜!科学之谜!”,怎不叹服我们的先人是真的伟大!</p> <p class="ql-block">那可是5300~5800年前,人类尚处史前农耕时代。我们的先人如何拥有这么先进的工具和精湛技艺?</p><p class="ql-block">一个个谜底待揭秘,待探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