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时序逢春始,万事皆可期。春风带来花信的同时,也送来了旗教研室的“送教下乡”活动。为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探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路径,追求深度学习、打造深度课堂,2023年4月24日,旗教研室在土默特左旗金山学校进行“送教下乡”活动,旗教研员岑俊芳老师、土左二中初三语文备课组组长张雅利老师和土左旗金山学校语文组教师参与活动。</p><p class="ql-block"> </p> 作课环节 <p class="ql-block"> 张雅利老师的《核舟记》,挣脱“文言文”教学的羁绊,从自读课的教学方法入手,落脚到“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以及情景演绎上。为了尽可能地接近借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张老师尽量减少课堂主问题的数量,降低主问题的难度,放慢学习的节奏;问题追求不曲折,家常朴素; 幻灯片不堆积,不绚烂,简简单单,“浅浅地教语文”。张老师采用“言文共生”策略推进课堂教学,尽最大努力让学生更有活力地学,学得更加精彩。</p> <p class="ql-block"> 赵静老师的《核舟记》以“品味核舟之美、雕刻技艺之精”为抓手,反复诵读,带领学生深情的学语文,从“艺术美文”的角度去解读文本。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通过小组活动,力求在朗读体验中欣赏“核舟”的精美,感受雕刻者巧夺天工的技艺,探究魏学洢与苏轼的古今情。</p> 评课环节 <p class="ql-block"> 《核舟记》是一篇简洁、严谨的文言说明文,更是一篇气韵生动的艺术美文。文章笔触细腻饱满,韵味十足,牵动人的想象,让读者仿佛置身其间,感受到大苏携友泛舟赤壁的精神气韵。</p> <p class="ql-block"> 岑老师评价,初二的语文教学注重文体意识,张老师的解题中从“记”入手,明确以说明文体为主。思考方向:是否可以把《核舟记》当成说明文去解读。赵老师的《核舟记》将首尾的“奇巧”“灵怪”为网,罗扩文章内容,指向工匠精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岑老师提出,备课以课标为主——怡情养性,反复诵读,领会丰富内涵。岑老师建议语文教师:</p><p class="ql-block">①以学案形式让学生自学掌握读音、文言字词含义。</p><p class="ql-block">②备课关注单元目标即人文主题+方法策略,关注课后习题。</p><p class="ql-block">③从文本出发,深化文本意图,积累写作素材。</p> <p class="ql-block"> 金山学校指导教师王国强老师告诉老师们,对于文本教学定好位,落实“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上一节真正语文课”。</p> <p class="ql-block"> 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纸上谈兵,必须结合实际,将理论落实到实处,回归教学原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品格和核心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甚至是终身发展过程中,都有所收益。</p> <p class="ql-block"> 此次教研室的入校指导工作,对我校来说犹如一场及时的“春雨”,使学校的教师能有机会获得专家面对面的指导。我们将仔细整理此次活动的反馈信息,认真总结反思,砥砺前行。在教研员的精准指导下,加强教师专业素养,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一步一个脚印做好教学相关工作,不断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