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班是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与其将来的社会交往、情绪情感、社会适应以及学习成绩都密切相关。关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当下重要的课题。因此,我们开展了以“中班幼儿社会人际交往”为主题的教育指导活动。</p> <p class="ql-block"> 合作是为了共同目标两个或更多个体主动沟通、协作完成任务或计划。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需要在真实的生活或游戏情境中,他们为了某一具体、明确的目标而一起计划、完成某一项任务,并解决具体问题。</p><p class="ql-block"> 合作行为的培养是需要许多社会性交往能力来组合培养完成的,比如求助与沟通,表达与理解,妥协与解决矛盾等,这些社会交往能力都是幼儿合作行为培养的重要条件。</p> <p class="ql-block"> 分享是资源的共同享用,是社会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孩子成长中,分享具有重要意义,分享可以帮助孩子得到玩伴的信任,在与玩伴的玩耍过程中,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同时也可以帮主要幼儿寻找与他人相处的方式方法。分享行为较为突出的幼儿,能较好的解决交往所遇到的问题,能够积极的帮助他人,为以后的社会交往奠定了基础。相反,不愿意与人分享,习惯独享,忽略他人的存在和需要,这样的孩子不合群,即便在集体中也会有孤独感,无法很好地进行人际交往。尊重孩子的权利,循序渐进地引导,在孩子不愿分享心爱的物品情况下,要尊重孩子的态度,不能采取强硬的措施,否则会给孩子留下一定的阴影。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对他们进行耐心引导,多为孩子讲一些分享的故事或让孩子观察分享的情境</p> <p class="ql-block"> 尊重是对他人的尊敬和重视。尊重表现为一种感情和态度。尊重意味着重视他人的权利和尊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感受,与人为善,真诚、平等地对待他人。尊重是对他人的人格而言的。每一个人,无论性别、身份、地位、爱好有什么不同,无论身体、气质、性格、能力、知识、智能有什么差别,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尊重他人首先意味着尊重他人的人格。</p> <p class="ql-block"> 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