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评课促成长,躬身耕耘绽芳华——东方市振华寄宿小学全体任课教师开展“人人公开示范课”活动。

振华小学王刚老师

<p class="ql-block">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的培训与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夯实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我校举行了全体任课教师“人人公开示范课”活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每位老师都在认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精心准备。参与活动的20名教师都上出了自己的课堂风采。</p> <p class="ql-block"> 按照授课顺序,首先开展“人人公开示范课”的是六年级的唐庆发老师,他公开课的题目是《比例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课上,通过一个例子,就得出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一个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在研究比例基本性质时,为什么要两内项乘两外项,为什么不相除,或相加、减呢?”通过学生的表现,让学生去经历问题产生的过程,教给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科学、严谨地去研究一个问题。</p><p class="ql-block"> 以后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要学习知识结论,更要学会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做到既要“鱼”,也要“渔”。”</p> <p class="ql-block">  第二位进行公开示范课展示的是五年级的周洪健老师,他授课的题目是---《Sam ate four hamburgers》</p>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所学的语句感兴趣,乐于与朋友交流。2.让学生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并能表达自己喜好,提高与人交际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教学过程中,周老师让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练习主要句型:What did you eat/drink last night? I ate/drank ….同时要鼓励学生用:What did she/he eat last night? She/he…ate/drank … 进行练习。问题由易到难,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本节公开示范课的主讲教师是六年级的唐聪霞老师,她授课的题目是《十六年前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如果通篇串讲,不但使文章特色荡然无存,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其效果也会事倍功半。</p> <p class="ql-block"> 本课重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并以“被捕前”、“被捕时”这两部分的课文内容为重点,由“坚决”体会到李大钊说话时的毫不犹豫;态度的坚定;留下的决心;由“不能轻易”、“哪能离开”体会到不到最后关头,他是不会离开的;由“现在是什么时候”“多么重要”体会到李大钊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相对“被捕前”和“被捕后”这两部分,将“被捕时”这一部分做弱处理。通过让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式再现当时的情景,体会人物的内心。</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进行人人公开示范课的是六年级的英语老师吴润泽,她授课的题目是《He is playing the suona,but the phone rings》。</p><p class="ql-block"> 本课的故事是大明正在举办一个生日聚会,当他吹小号的时候,被突然发生的事件给中断了。需要学生掌握的语言功能是:Daming is playing the suona, but the phone rings. He is playing the suona again, but the bell rings . He is playing the suona for the third time,but the dog starts to bark very loudly .说明事件的变化。本课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在情感态度目标方面,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积极与同伴合作学习,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而且善于思考,乐于交流。</p> <p class="ql-block">  四年级的语文教师王长生老师的公开课题目是《短诗三首》。《短诗三首》选自冰心的诗集《繁星》。《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总的说来,它们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这三首诗文字简练,都抒发了对母爱的赞美之情。</p> <p class="ql-block">  “三分诗,七分读”,小学语文侧重于语言的积累。这堂课王老师以读贯串整节课,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体会。学生们在他的引导下,自读,齐读,男女对读,然后王老师问到,你们最亲的人是谁,最难忘的是什么,告诉他们无需回答,只思考。再示范读一遍,又问到听出了什么,有的学生说听出了作者对母亲的爱,并且说是从“母亲的膝上”听出来的。就这首诗展开讨论,在作者关于母亲的回忆里,课文提到了什么,可能还有什么。孩子们还说出自己关于和母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他便顺势引导孩子认识我们每个人都是由母亲养育长大,要怀有感恩之心。还没等王老师要求,有个学生说,老师这首诗真好,是不是要求背诵啊。孩子们的领悟力可真高,都知道该积累的内容了。</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授课的教师是五年级的数学教师张攀,他公开课的题目是《因数与倍数》。</p><p class="ql-block"> 《因数和倍数》是一节数学概念课,通过这个乘法算式直接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这部分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上,张老师首先让学生理解分类标准,明确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在例1教学中,首先根据不同的除法算式让学生进行分类,同时思考其标准依据是什么。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学生得出:第一种是分为两类:一类是商是整数,另一类是商是小数;第二种是分为三类:一类商是整数,一类是小数,另一类是循环小数。究竟怎样分类让学生在争论与交流中达成一致答案分为两类。然后根据第一类情况得出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特别强调的是对于因数和倍数的含义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必须在整数除法中,二是必须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才能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p> <p class="ql-block">  四年级语文教师陈明才老师“人人公开课”的题目是《白桦》。</p><p class="ql-block"> 在教学中,陈老师留足学生交流对话的时间。课堂上他俯下身子耐心倾听,引导学生与课文进行精彩对话,点燃了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他留足学生品读、赏读的时间,留足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他告诉学生“熟读深思”,才能换来“子自知”。无论是初读,还是再读,或是反复读,都要让学生真正读进心里。在读中熟悉内容,领悟情感,升华主题,品味匠心,从而习得方法,获得能力。学生读得不流畅,再读;学生无法表达自己,再读;学生欲言又止,再读;学生有所共鸣,再读…读,永远是语文课堂的主旋律。</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进行公开课授课的教师是四年级的英语老师洪玲,她授课的题目是《Does your mum go to work on Saturday》。</p> <p class="ql-block">  洪老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把句⼦教学融⼊到词汇教学当中,把学习内容融⼊到游戏当中,以竞猜、歌曲、竞赛、游戏等灵活多变、活泼有趣的形式,使学⽣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既紧张⼜有趣,增加了课堂的教学感染⼒,同时也为学⽣创设了宽松、民主、和谐的英语学习环境。整个教学过程突出让孩⼦们在玩中学、做中学,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本课主要的单词与句型的教学思路,教学⽅式和⽅法符合⼩学⽣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语⾔的习练与运⽤中,从学⽣的⽣活经验出发,设计介绍熟悉的⼈或玩具的活动,将教学内容与学⽣的⽣活实际相联系,活化了教学内容,它不但给学⽣提供了使⽤语⾔、展⽰所学知识的平台,使学⽣有了⾃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且提⾼他们综合运⽤语⾔的能⼒,让学⽣能使⽤英语做事情,体验到⽤所学知识解决问题。</p> <p class="ql-block">  四年级数学教师李江艳老师公开课的授课题目是《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p><p class="ql-block">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这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0乘任何数都等于0”的根底之上进展学习的,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对新内容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只要学生理解了0与一个数相乘等于0的'意义后,那么对于这节课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新课教学之前李老师就引导学生复习了有关0与一个数相乘的乘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p> <p class="ql-block">  李江艳老师以教材例题10的教学和试一试为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例题10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要读懂题目,求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求4个120是多少,可以用乘法4×120来进展计算,探究这道算式的计算方法是,通过学生考虑和交流讨论,同学们做出了一下几个方面的交流汇报:第一组:我是像昨天一样用竖式进展计算的4乘0得0,2乘4得8,1乘4得4,结果是480,第二组:我们是用口算的因为4乘12等于48,所以4乘120的结果是在48的后面加上一个0就是480。</p><p class="ql-block"> 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勇于举手发言。</p> <p class="ql-block">  随后进行人人公开示范课的是四年级英语教师李青青老师,她的授课题目是《I was two then》。</p><p class="ql-block">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一般现在时和一般将来时描述事物后,继续学习用一般过去时描述事物的特征,并与现在进行对比。</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节新授课,文本的主要内容是通过Lingling的爷爷奶奶以及Lingling的照片,来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并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学会使用‘was’和‘were’谈论过去。词语上要求学生能够听懂、会读、会说、会写was,were,then,young,old,hair,short,long 这些词汇,其中young,old,short,long这四个单词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学习。句子上要求全体学生能听懂并能初步运用I was two then.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一般过去时,对课文内容及‘was’和‘were’的使用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李老师充分运用照片、活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景,使学生在情景中较容易的感受、理解知识。</p> <p class="ql-block">  二年级语文教师高元姻老师公开课的授课题目是《枫树上的喜鹊》。</p><p class="ql-block"> 《枫树上的喜鹊》是部编本第四单元课文。本文讲了小作者喜欢站在枫树下看喜鹊一家,由喜鹊一家的叫声中,想象到的喜鹊妈妈和喜鹊宝宝们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儿童的奇思妙想。</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上,高老师让学生把文章读顺。在读流利地基础上,讲前四个自然段,让学生读懂“我”喜欢做什么。在此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找近义词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葱郁、遮蔽、渡口”三个词的意思,借助象形字特点,指导学生书写“伞、姨、弟”字。再把字还到文章中,指导感情朗读。这一个环节的教学,高老师把重点目标放在词语理解,把难的词语理解了,指导感情朗读也就水到渠成了。</p> <p class="ql-block">  随后进行人人公开示范课的是一年级的数学陈红玉老师,她授课的题目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p><p class="ql-block">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是学生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所以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上,陈红玉老师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开始,她让学生进行闯三关游戏,通过游戏复习旧知。而后创设情境,通过书本提供的情景图,让学生先提出问题,备课前她预设了几个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然后出示,让学生帮助她解决,而不是要求他们解决,提升学生的位置,可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并乐于解决问题,学习积极性很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她让学生探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算法,并引导学生动手摆小棒理解算理。课堂上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而且会重点运用算理思考计算过程进行计算。</p> <p class="ql-block">  五年级语文教师赵小可老师的人人公开示范课题目是《军神》。</p><p class="ql-block"> 《军神》这篇课文写了军人右眼严重致残后,坚持不用麻、醉、药、巨大接受72刀手术治疗,被沃克医生称为“军神”,表现了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p> <p class="ql-block"> 赵老师课前准备充分,对课文钻研较透。不但对于叙述顺序如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较清晰,对以重点写沃克医生的神态来侧面衬托钢铁般意志的方法了熟于心,设计含从谈话“神”到“军神"到“初读谈整体印象”到“从学生质疑中提炼核心问题",还设计了:让学生抓住直接写术中动作神态的语句品析,进入情境,读出层次,读出个性,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手术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并带着所感所想再读文本,再让学生联系实际回忆自己手脚被刺破的例子,让学生对比一刀一刀割掉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共割72刀让学生带着此感受文本,最后还让学生闭上眼睛进入角色,老师数刀数,学生感受氛围,再把感受说出来。</p> <p class="ql-block">  三年级语文教师符小敏老师人人公开示范课课的授课题目是《花钟》。</p><p class="ql-block"> 《花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不一样的花卉开放的时间不一样,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不一样植物开花时间不一样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植物学家利用花的这种特点制作了趣味的花钟。</p> <p class="ql-block">  教学时,符小敏老师让学生通过听、读、辨,自己发现问题,发现了我们平常说的口头语是那样单调、枯燥乏味,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美的欲望,体现了新课标自主探究的精神。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绽开了笑脸,从梦中醒来,欣然怒放,在暮色中苏醒,舒展开自己的花瓣等,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和精妙。通过这样的语言活动,培养、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然后,符老师结合课堂作业本,让学生用这样的写法来描写春天的动物植物欣欣向荣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进行人人公开示范课的教师是四年级数学教师兰潮浪老师,她的授课题目是《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p><p class="ql-block">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是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估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兰老师让学生理解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因此她将重点主要放在计算方法的探究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再具体讨论;从而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堂计算课,不仅使学生从例外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培养估算意识,还培养了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优良学习习惯。</p> <p class="ql-block">  一年级语文教师黄瑶老师的人人公开示范课授课题目是《端午粽》。</p><p class="ql-block"> 本课语言形象生动,其中有许多值得学生积累的词语,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和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p> <p class="ql-block">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黄老师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粽子的样子和种类时,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同学都非常喜欢吃粽子。于是她便让同学们展开讨论,联系自己的所吃过的粽子,为大家介绍一下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等,由此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p> <p class="ql-block">  三年级数学教师王发新老师的授课题目是《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p><p class="ql-block"> “数学源于生活”。课堂上再现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情境的创设也能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学生刚学习两步计算式题时,对运算顺序较难理解,往往难以灵活运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明确算法。第一个问题,在学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础上,引导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使学生体会综合算式的含义,并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尝试计算,理解运算的顺序;第二个问题,则引导学生直接列出综合算式,帮助学生联系数量关系理解其运算顺序。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进行人人公开示范课的教师是二年级的付青琳老师,她的授课题目是《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p><p class="ql-block">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重点是让孩子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难点是在比较大小的过程中形成数感。学生学习的基础是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在一年级上册学习过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所以在复习导入环节,付老师设计了59<68、78>72等两位数大小的比较,让孩子说说比较方法。最后小结,比较百以内数的大小时,可以想他们在数线上的位置,也可以选择一个中间数做参照,以59、68为例,选60作为参照,59比60小,68比60大,从而确定59<68。也可以想数的组成,59里面有5个十,而68里面有6个十。在此基础上,孩子比较940和1899两个数的大小时,付老师先让孩子思考这两个数有什么不同,然后再让他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p> <p class="ql-block">  二年级的语文教师张予涵老师的人人公开示范课的授课题目是《我是一只小虫子》。</p><p class="ql-block"> 《我是一只小虫子》课文通过一只小虫子的自述,讲解了小虫子的知识,它生活在什么地方,身体是那么的小,以至于把小狗撒的一泡尿当作了深水。虽然小,它并没有怨恨自己,反而觉得特别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上,张老师紧紧抓住小虫子的叙述来找小虫子的特点和习性。“蹦蹦跳跳”既是虫子行走蹦跳的特点,又是它高兴时的样子;“会蹦进很深很深的水里,被淹得昏头昏脑”,原来这深水只是小狗撒的一泡尿,这显示小虫子的小。这小虫子不喜欢鸟,是因为它的天敌就是鸟;它怕被屎壳郎撞伤,怕被螳螂吃掉,怕天牛对自己的脾气不好,这些叙述中,既说明了小虫子自身弱小的特点,也说明了其它几种昆虫的特点,这就增加了文章的容量,读起来就更有趣。昆虫,孩子多少了解一些,即使城里的孩子,从电视上也看到过不少,在教学中,联系学生平时的经验积累,再通过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学生学起来就可以眼中有虫,心里有虫,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位参加人人公开示范课的教师是高能英老师,她授课的题目是《买东西的学问》。</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需要让学生准备包装袋,但是个别学生理解为塑料袋,高老师预设到学生可能会拿错,进而教师自备很多包装袋,因为个人局限,课堂中只以离学生生活最近的购买食品、蔬菜水果和学习用具三个方面来跟学生共同探讨买东西的点滴学问,还有更多的买东西的学问需要同学们去生活中发现积累。比如讨价还价、产品质量本身对价格的影响、品牌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力,批发和零售同种商品价格的差异等等,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巧花钱的技巧,树立不追求名牌,不盲目攀比,注重物美价廉的正确的消费观。</p> <p class="ql-block"> 人人公开示范课结束后,各教研组及时进行课后研讨。授课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小组教师针对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总结优点、亮点,同时分析教学中的遗憾和不足,认真探讨改进方法和措施,积累课堂教学经验。</p> <p class="ql-block">  在教导处孙兆香主任的组织下,我校召开了“人人公开课”点评分析会,研讨教学方法,交换教学心得,既肯定了授课教师的闪光点,又指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努力实现共同进步。孙主任虚心听取意见并交流自己观点,研讨气氛融洽,大家都觉得从这次“人人公开示范课”活动中收获良多。</p> <p class="ql-block">  此次“人人公开示范课”活动,对我校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对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双减”和“课后服务”的教育背景下,我校将继续砥砺前行,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落到实处,努力提高我校的教研水平和办学质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撰 稿:孙兆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 辑:王 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组织部门:教导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校 审:朱远菊</p>

学生

示范课

教学

老师

授课

题目

教师

学习

人人

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