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古迹~豆各庄张义祠堂(张翼昧着良心直接导致北洋水师惨败)

瑞雪

<p class="ql-block">张翼祠堂</p><p class="ql-block">位于朝阳区豆各庄乡豆各庄村。清光绪年间建。祠堂为二进院落,占地面积1 5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张翼(1852~1915),直隶通州人,原为醇亲王侍从,后历任清江苏候补道、直隶矿务督办、热河矿务督办、工部侍郎、路矿大臣等职。曾主持慈禧太后陵墓的修建。</p> <p class="ql-block">前院正祠堂大门为仿新华门样式建造,建倒座房三间,大式硬山筒瓦箍头脊,苏式彩画,带雀替,内外各有6级台阶。门前原有影壁1座,雕有葡萄架、松鼠、百子图,“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前院正殿五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均为磨砖对缝,硬山筒瓦。正殿前出廊,檐角下青砖雕刻人物、动物、花草树木,后院规制格局同前院,保存较好。前后院后为豆各庄乡政府驻地。祠堂西侧院原为关帝庙,后为豆各庄卫生院和派出所使用。东侧院原为阳宅(客房),曾为豆各庄小学用房,后为豆各庄乡政府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此祠堂为主持修建慈禧太后陵墓,以“剩余”砖木修建自家生祠堂。实际就是给自己选好的陵墓,张翼死后葬在祠堂边上。墓已不存在。墙外种植的柏树,有8棵保留至今。</p> <p class="ql-block">  广亮大门左右为倒座值房共三间;门前左右置汉白玉上马石一对。</p> <p class="ql-block">张氏宗祠建筑上制作精美的砖雕艺术</p><p class="ql-block">砖雕是我国一种古老的建筑装饰艺术,是在水磨青砖上雕出各种人物花卉、鸟兽虫鱼、神话传说故事等组成的表示吉祥的浮雕图案。砖雕通常用于门楼、照墙、屋脊、戗檐上面,使建筑更加精致、美观、漂亮。张氏宗祠建筑使用了大量的砖雕艺术,也显示出张翼的社会地位。</p> <p class="ql-block">四周院墙墙砖都是仿城墙砖烧制的。</p> <p class="ql-block">正房两侧均无耳房,西围墙与配殿之间,以及北围墙与后殿之间,均有约两米的间距。</p> <p class="ql-block">张翼(1846-1913),字燕谋、彥谟,北京通州人。清末朝廷一品大员、盗-有煤矿的官员。</p><p class="ql-block">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生。为满族汉军八旗家族子弟。</p><p class="ql-block">咸丰十一年(1861),清廷始设神机营,选拔精锐营兵守卫紫禁城。时张翼16岁,长得身材魁伟,臂力过人,被选入清军神机营。后被醇贤亲王奕譞(xān)看中,调到醇亲王府邸任侍从。</p> <p class="ql-block">光绪四年(1878),醇亲王保奏其捐任道员。</p><p class="ql-block">光绪八年(1882),委办金陵洋务局。</p><p class="ql-block">光绪九年(1883),外任江苏道员,成为省下府上高级行政长官,兼管兵备。时寿州(今安徽寿县)淮河等水泛滥,百姓惶惧,张翼督修城池,且出资修筑护城堤,植树十数里,防止洪水侵入州城。时当地行溺女婴陋俗,官府禁屡不止,于是创办救生局、育婴堂,百姓称便,疏俗得止。旋调直隶道员。</p> <p class="ql-block">光绪十年(1884),坐探北洋海防事务。十二年(1886),委会办北洋海军水师营务处。</p><p class="ql-block">光绪十八年(1892),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逝世,李鸿章委派张燕谋接任开平矿务局督办。开平煤矿是未被外国资本渗入的民族企业,光绪四年(1878)创办,七年(1881)全面投产,雇工3000人,年产量70万吨,给国家带来丰厚利润。张翼到任后,产量逐年增加,矿局规模扩大,塘沽码头已不适应销煤转运。矿局争取清政府支持在秦皇岛建港口码头。</p> <p class="ql-block">光绪十九年(1893),兼办北洋铁轨商路。</p><p class="ql-block">光绪二十年(1903),在开平矿代表中方与英商交涉不利被夺职,但仍以三品京堂官赴英国对质,返国后以劳绩赏加头品顶戴,升授内阁侍讲学士,掌典领奏章,并加侍郎衔任赴德国专使参赞。</p><p class="ql-block">光绪二十四年(1898),帮办关内外铁路事务,督办直隶暨热河矿务。</p> <p class="ql-block">光绪二十五年(1899),进内阁侍读学士。八月十六日,张翼通过时任顾问的德璀琳(德国人)以开平煤矿全部财产作抵押,向英国墨林公司(专门在亚、非、拉、澳等地区掠取矿产资源的矿商)借款20万英镑,合银140万两筹建秦皇岛码头。码头建成后,年吞吐量四五万吨。开平煤矿的兴旺发达,引起外国特别是英国的关注。英国墨林公司派人与德璀琳密谋,寻找机会,图谋霸占煤矿。</p> <p class="ql-block">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占秦皇岛和开平煤矿,张翼携亲眷300多人逃到天津隐藏。五月十八日,英领事以张家“人口众多,迹近埋伏,饲鸽传递消息,疑与拳匪相通”为借口将其拘捕。次日,德璀琳建议张翼将开平局矿置于英旗保护之下,并以此为释放条件,诱使张翼在写好的《保矿手据》上签字。</p> <p class="ql-block">德璀琳取得开平矿务局代理总办权,张翼获释放。后德璀琳与墨林公司代理人胡华(即胡佛,后成为美国第31届总统)密谋,将开平矿务局一切产业转让给英国墨林公司。同年底,墨林公司将开平矿务局在英国伦敦注册为“开平矿务有限公司”,中国人开创经营20多年的开平矿务局全部矿业和秦皇岛港口被英人骗占。</p><p class="ql-block">(美国第三十一任总统:赫伯特·胡佛)</p> <p class="ql-block">胡佛的帮凶德璀琳</p> <p class="ql-block">德璀琳在获得张翼便宜行事的授权后,又伙同胡佛炮制了一份“备用合同”,并通过威逼利诱的方式让张翼签字。这份“备用合同”规定开平矿务局一切财产所有权与管理权,包括土地、房屋、矿山、轮船等全部交与德璀琳,使其“有权按其意愿出售、抵押租赁、管理经营及管辖”。</p> <p class="ql-block">在取得开平矿务局的财产所有权与管理权后,德璀琳便与佛胡再度合谋,由德璀琳代表矿务局,胡佛代表墨林公司,于次年(1901年)签订将矿务局卖给墨林公司的“协议”,并经张翼签字认可。墨林公司在得到这份“协议”后,为保稳起见,又将其篡改为一份假合同,于第二年转手卖给英国大财团-东方辛迪加,并将开平矿务局改组为开平矿物有限公司,在伦敦注册上市。</p> <p class="ql-block">光绪二十七年(1901)六月,张翼上奏朝廷,谎称开平矿改为中英合办,“一切成规和税租都没有改变”,隐瞒其盗卖矿产的行为。清廷授予侍郎衔,升礼部右侍郎、工部右侍郎,并赏一品顶戴。后直隶总督袁世凯发觉开平矿务局已被出卖,三次上奏弹劾,张冀被革职,并命张冀前往伦敦“设法收回”开平矿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光绪二十九年(1903)初,张冀在英国伦敦高等法院打官司,表面胜诉,实际空手回国。光绪皇帝将其“发往北洋差遣委用”。</p> <p class="ql-block">宣统二年(1911),直隶总督陈夔龙第二次欲收回开平矿,1926-1934年间,北洋政府与国民政府第三次想收回开平矿的努力都未能成功。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又被日军占领。直至抗日战争胜利后,民国政府才将其收回。</p><p class="ql-block">1912年民国成立后,张冀隐居天津。1913年逝世,卒年67岁。</p> <p class="ql-block"><b>张翼昧着良心直接导致北洋水师惨败</b></p><p class="ql-block">1894年9月17日那个午后,这支满身毛病的舰队,却在战斗中表现的非常英勇,然而海战结果却不尽如人意!</p> <p class="ql-block">关于北洋水师战败的因素有许多,但有一点却鲜有人提及!那就是军舰的燃料,也就是煤!而说到给北洋水师供应煤就不得不说到一个人,这个人身为清朝的朝廷命官,却为了自己中饱私囊而置民族利益于不顾!最终直接导致北洋水师的失败,这个人就是张翼!</p> <p class="ql-block">张翼就是清朝开平矿务局的督办,开平矿务局是1878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任命唐廷枢为督办,创业伊始就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先进机器,生产发展迅速,煤质十分优良,时雇佣矿工3000余人。不过七八年时间,就发展为全矿工人17000多人,年产60万吨,可谓是晚清工业的样板项目。其所产原煤,不但供给北洋水师,还供给天津机器局、轮船招商局、上海江南制造局等,可谓洋务运动的能源中枢。</p> <p class="ql-block">唐廷枢是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他一直致力于引进西学,强盛中华,但造化弄人,一心想干出一番事业的唐廷枢却在1892年去世!一时之间,朝廷中各方势力均瞄准了开平矿务局这个肥差!争斗不断,最终原为醇亲王奕譞侍从的张翼接手开平矿务局!</p> <p class="ql-block">张翼本人工作能力非常平庸,但却善于投机钻营,欺下媚上,张翼一接受开平矿务局,就决定对北洋水师痛下杀手,在他接任之前,唐廷枢极为重视北洋水师,一直把开平矿务局最优质“五槽煤”供应给北洋水师,“五槽煤”质量最好,烟少火白,为他国所罕有,尤其是在近代海战要靠肉眼观察敌舰的时代,煤烟少往往能很好的隐蔽舰队位置,使舰队出其不意的发起攻击!</p> <p class="ql-block">但办张翼接任后,由于北洋水师是李鸿章一手建立的,受李鸿章的照顾,开平矿务局一直是按照利润很低的平价,给北洋水师供应“五槽煤”!但由于五槽煤的优质,日本与欧美许多国家纷纷以高价购买为本国舰队使用,甲午战争中日本舰队就是用从中国进口的五槽煤进行作战,特别是在大东沟海战中,日本舰队因为使用五槽煤,烟雾甚少,以至于定远舰的瞭望员根本没有发现日本舰队!当然这都是后话了!</p> <p class="ql-block">接着说张翼,张翼上任后面对众多国外高价订单,垂涎欲滴,因为五槽煤的紧缺,国外在采购的时候,往往给他大笔的“采购答礼”,白花花的的银子让张翼把国家民族早就忘在脑后!他上任不久就停了北洋水师的五槽煤的供应,只给北洋水师提供最糟糕的八槽煤。丁汝昌在战前收到的最后一批煤不仅还是碎得快成末的煤,而且居然还是湿的,供应的量更是只有一半。而八槽煤因为质量低劣损坏锅炉不说,还会冒出滚滚的黑烟!</p> <p class="ql-block">就这样,大东沟海战的时候,北洋水师就是烧着这些劣质的八槽煤与日军遭遇,说是遭遇其实日军完全是以逸待劳,因为日军不仅有北洋水师的航线路程,瞭望哨更是早早就发现了海平面上滚滚的黑烟,日本司令官伊东祐亨马上判断这就是烧着劣质煤渣的大清水师!</p> <p class="ql-block">最让人心痛的是,因为烧着张翼供应的八槽煤,北洋水师舰船的航速仅是平时的六成左右,这在对速度要求很高的海战中成了致命的硬伤!</p> <p class="ql-block">张翼凭借开平煤矿暴富,虽然一时似乎光宗耀祖!但却在当时就被广大朝廷士大夫所唾弃!以后也必将刻在耻辱柱上,遗臭万年!</p><p class="ql-block">(第二排中间者为张翼)</p> <p class="ql-block">晚清煤炭大亨张翼,无意中夺得山水巨作,为何交代子孙不得充公。</p><p class="ql-block">范宽的著作:《雪景寒林图》</p><p class="ql-block">范宽是北宋著名的绘画三大家之一。</p><p class="ql-block">这幅图出自范大师之手,自大师去世后,这幅画的曲折经历着实让人唏嘘不已。</p> <p class="ql-block">北宋末年,宋徽宗听闻此画,倾慕不已。但是他穷极一切办法,都没能得到此画,最后遗憾离世。北宋灭亡后,这幅画像人间蒸发似的,无人知其下落。到了清朝顺治年间,此画 被收藏家梁清标所得,消息传了出去,天津一位出了名的收藏家安歧,出了白银300两,将这画买了下来。安歧去世后,这幅画流传到了家族子孙手上,为了拓展官路,安家子孙将《雪景寒林图》送给了当时的直隶总督,总督为了讨皇帝欢心,转头将这幅画献给了乾隆皇帝。</p> <p class="ql-block">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这幅古画被士兵盗出,一度失去踪迹。</p> <p class="ql-block">可巧的是,当年12月,这幅画作出现在了天津的旧货市场上。一位英国士兵看中了这幅长卷古画,因为价格没有谈拢,他和老板当街吵了起来。正当他们争执不下时,一个叫张翼的人从旁边窜出来,将这画从英国士兵手中抢了下来。他塞给老板一个十两重的元宝,便扬长而去。要问老板为什么一声不吭就让他拿走了,实在是因为此人身份复杂,他兼任工部右侍郎、开平矿务局督办、总办路矿大臣三个职务,是晚清时政坛上一位比较有影响力的人物。</p> <p class="ql-block">张翼这个人虽然跻身晚清大臣行列,但是稍有名望的大臣都不屑与他为伍。只因此人将劣质的八槽煤卖给了北洋舰队,却将好的五槽煤卖给了美日军队。他如此光明正大地行事,还能不被撸掉官职,原因在于他把获利的钱献给了慈禧太后,用于修建颐和园。慈禧太后一高兴,直夸他会办事,懂得孝敬。在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惨败。不得不说其中也有张翼的"功劳"。张翼成了人们讨伐的对象之一,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继续作威作福。</p> <p class="ql-block">他也算是个识货的人,买下此画后,整日欣赏。把玩的次数不低于慈禧把玩翡翠西瓜的次数。据说他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看一遍这画才能睡着。当时,有个叫郭葆昌的收藏家听闻张翼手中有此画,愿意出20万美金买下来,被张翼断然拒绝。张翼临终前,交代身边的孩子,这画不能贱卖,充公,否则自己在九泉之下不会瞑目。儿子张叔诚谨记父亲的叮嘱。一直秘密珍藏此画,用尽各种办法,先后躲过了日本军搜查、轰轰烈烈的"破四旧"运动等等。</p> <p class="ql-block">到了1981年,张叔诚已经步入了耄耋之年,他感慨祖国的盛世已经来临,为了替父亲曾犯下的过错赎罪,他将古画无偿献给了天津博物馆,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从此,一代名画的流转历程终于告一段落。</p> <p class="ql-block">张叔诚(1898~1995),名文孚,别号忍斋,直隶通州人。前清工部右侍郎、总办路矿大臣张翼之子。继承了张翼全部财产,成了著名实业家。1922年任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监察人,后改任董事,1926年任总公司协理,1930年兼任矿委员。1938年华北沦陷后,回天津家居。1946年复任常务董事,并兼中兴轮船公司董事。数十年致力于文物收藏,不惜重金,刻意搜求,收有珍品甚多。曾任天津市政协委员。</p> <p class="ql-block">张叔诚先生分三次向天津艺术博物馆捐献珍贵文物,总数达455件。其中书画250件,玉器130件,铜器古砚等75件。在张叔诚捐赠的珍贵文物中,除了《雪景寒林图》外,尚有许多稀世之宝。如元代画家边鲁的《起居平安图》为其存世绝无仅有的孤本;赵孟頫的书法代表作品《洛神赋》卷、明仇英《桃源仙境图》、宋人无款画《牛》、《溪山邂昆图》、《芦雁图》、《锁谏图》;钱选的《花鸟图》和《青山白云图》;方方壶的《葡萄》轴;陈琳的《竹林七贤》轴;黄子久小幅《山水》轴等也均为稀世珍品。在器物方面,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东周时代的青铜乐器“克鎛”。它是西周夷王赏给克姓的御赐品,光绪十六年(1890年)出土于陕西岐山,光绪三十年(1904年)张翼购于北京琉璃厂。“克鎛”呈椭圆形,顶部有一堆垛夔龙花纹,四周有隆起的连环夔龙纹棱,上刻79字铭文,造型颇为奇特,是研究周代政治、经济和铸铜工艺的重要文物。其他文物有商代的黄玉兽面纹佩、黄玉螳螂、周代的玉节及名贵的绿浸玉环、白玉蝉和白玉柄形器。</p> <p class="ql-block">张叔诚旧居</p><p class="ql-block">位于天津和平区成都道118号,落成于1936年,原为二层小洋楼(“文革”中加盖一层,变为三层),并有后楼,也为二层,由比利时工程师设计。该楼装饰讲究,二楼有阳台,门窗地板均为菲律宾木。楼内许多房间用于收藏文物。</p> <p class="ql-block">1956年,在张叔诚故居一侧建成天津人民体育馆。1958年初,李耕涛通过周叔弢与张叔诚协商由政府购买此楼,供市体委办公用。张叔诚迁往重庆道231号(今189号)新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