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雕堡 一尊丰碑

好梦成真

<p class="ql-block">  1943年12月3日,湖南常德中国守军阵地上,横七竖八布满了中日两军的尸体,守卫常德城区的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七师以8000血肉之躯抵抗4万日军,经过15昼夜激战,弹尽粮绝,一师人死伤得只剩下83人突围,为探寻战场遗址及57师烈士的英灵。2023年04月06日和19日我两次来到当时中日常德会战的另一战场:大西门雕堡,这是昔日中日常德会战西边战场的最后一道防线。<a href="https://www.meipian.cn/4pkzsv9h"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寻探中日常德会战矮城墙雕堡遣址</a></p> <p class="ql-block">  我从雕堡前来到昔日的大西门城墙处,据当地老人介绍,城墙建在围城提上,高约30米,宽约20米,原来的县电影院门口靠北的人民路就是城门,又名清平门。</p> <p class="ql-block">绿树处人民路南北两面即原城墙,红绿灯人民路南北街道就是原城门</p> <p class="ql-block">  但抗战中这座城门并不清平。我沿人民路向东约150米,眼前的罗马假日酒店就是原常德县政府所在地,守城部队的指挥部中央银行常德分行也离此很近,城门外地势平坦,沟塘较少,比现在的街道低约1米,城门易攻难守。在会战前,守城的部队在拆除米厂街、汽车北站和城墙下面房屋的同时,还在城西的落路口、白马湖、夏家岗、北风坡等处修建了很多水泥碉堡。</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县政府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大西门水泥碉堡建在大西门外北风坡的旁边,即现在的渔父阁轮渡码头上岸沅安路的左前方约50米处。它是保卫大西门及城门外莫公桥的核心工事。那时的北风坡是通往西堤的一条狭窄坡道。落路口和丹洲等地的人进出大西门时,都要经过这个坡。当年的莫公桥(现梅尼广场停车场出口)是敌人进攻大西门的咽喉。会战前,守军将莫公桥上面的岩石条桥面全部拆除,还在北风坡旁边修筑了这座碉堡,让它的北射击孔对准莫公桥。这座碉堡用水泥掺碎石块砌筑,受弹面厚度达到80厘米,里面可容纳6个人的兵力防守。当时雕堡的东、西、北三面各有一个射击孔,现已封死。常德保卫战中,这座碉堡成为扼守莫公桥阻止敌人无法跨过的堡垒,使得敌人始终无法抵达大西门的古城门,成为保卫大西门的重要支撑工事。直到沦陷前,它一直控制在守军的手里。</p> <p class="ql-block">当年莫公桥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大西门碉堡用血与火铸就了1943年常德保卫战那场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战斗的历史,也镌刻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从11月26日凌晨起,日寇进攻部队全部集结在环绕东西北(南边是沅江)城廓的第一线,企图同时在三方突破城防。在西边,敌人首先用40多门大炮向大西门城门口猛轰,紧接着,又组织1000多兵力攻城。担任阻击任务的171团李少兴排长沉着应战。但此时阵地的许多工事被摧毁,李排长等人也壮烈牺牲。另外的两个排便利用北风坡、城墙边的二座碉堡和城头上的工事继续阻击敌人,迫使敌人寸步难行。此次战斗守军歼灭敌人第九中队长町田等500余人,还生擒了敌二等兵中谷胜夫。</p> <p class="ql-block">被俘日军</p> <p class="ql-block">  我又来到现常德市五中,这里是原渔父中学,1943年11月26日下午2时,日军500余人转至此地由西向守军侧击。敌军用四门平射炮向大西门碉堡轮流轰击并迫近大西门,仍被大西门碉堡和守城将士们击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7日,敌人继续用飞机、大小火炮沿着城墙轰击,雷拯民副营长率领一个连,一天内打退敌人十多次进攻,敌人死伤者甚众。于是敌人加强炮火,对着守军阵地狂轰滥炸,不少战士被炸身亡,雷副营长也不幸牺牲。</p><p class="ql-block"> 从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研究室《常德歼灭作战》记载中可以看到,1943年11月27日这天大西门的战斗情景:“联队主力在当夜向大西门方面进行夜袭,但没有成功。第三大队长葛野旷大尉壮烈战死。该大队所属中队军官,至此全部战死或负伤。以后和尔部队伺机向城内突入,均不成功。”</p> <p class="ql-block">  28日拂晓,敌人又开始全面向城内进攻,首先派敌机20余架狂轰滥炸,还使用了火攻和毒气弹,继而派出步、骑兵部队猛攻。战事到了这天已达高潮。这时大西门和小西门的日军进攻部队联成一气,他们先使用16门大炮向北风坡碉堡方向连续轰击,继而以千余步骑兵再次猛扑,此时的城垣防御工事大多已被摧毁,北风坡碉堡仍岿然不动。第一营张照普营长率领战士利用大西门这座碉堡和残存的地堡、战壕和掩体顽强抵抗,战士们用血肉之躯坚守阵地,时而还冒着敌人的炮火抬运石头,或用麻袋盛土加固工事,他们终于把这些工事保住了。但此时的大西门碉堡布满了弹孔。</p> <p class="ql-block">雕堡上当年留下的弹孔</p> <p class="ql-block">  当时大、小西门这两道防线,是守军始终守得最牢固的防线。战斗到12月02日,大小西门及西南城角又起激战。大西门布防的守军已阵亡贻尽,改由171团第三营残部,及新编的勤杂兵、警察和炮兵改编的步兵已不足三百人。他们一面沉着应战,一面搬运石头堵塞缺口。敌人用山炮、迫击炮、平射炮,对着我守军防御工事不断轮流轰击,但我方阵地丝毫没有松动。</p> <p class="ql-block">战士身上挂满了缴获的武器</p> <p class="ql-block">  大西门碉堡见证了常德保卫战时大西门战斗的全过程。如今这座雕堡遗址虽然历经沅安路的修建已被掩埋了一截,观之仍能切身感受到当时守军士兵浴血奋战、誓死抵抗的惨烈情景。我沿大西门碉堡边的沅安路东行约500米翻过沅江大堤到达笔架城,眼前是师长余程万突围渡过沅江寻援的地点。12月03日凌晨,团长柴意新和大西门雕堡里的战士分别从东、西两面掩护突围,奋战至最后一人的大西门碉堡里的抗战将士何其悲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大西门碉堡在常德保卫战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也是常德沦陷前坚持到最后一刻的地方。清风徐来,沅水蔚蓝,沅安路上洁净如镜,若不是绿树掩掖下的碉堡,早已看不出这里曾经是抗战将士浴血奋战的地方。历史不容遗忘!一座雕堡,一尊丰碑!如今这里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抗战教育基地。每一个到此参观的人无不为抗战烈士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惨烈精神高山仰止!激励人们为振兴中华不负韶华,砥砺奋进!</p> <p class="ql-block">好梦成真:写于2023年04月21日,文中战场图片源于网络,在此鞠躬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