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切如磋共教研 如琢如磨促成长——记吴兴区小学数学潘牡牡名师工作室第五次活动

涓流之水

<p class="ql-block">  春芳吐蕊时节好,落地教研正起时。4月23日,潘牡牡名师工作室在爱山小学教育集团鹤和小学开展了第五次活动,活动邀请了特级教师朱国平为工作室成员们“传经送宝”。</p> 同课异构初尝试 <p class="ql-block">  上午,陈阳老师和莫伟峰老师对《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进行同课异构。</p> <p class="ql-block">  陈阳老师从问题引入“可以怎么表示0.3元?”,学生基于探究成果进行多方互动、积极探讨,逐渐建构起小数的意义,进而借助计数器感受到小数的十进关系,进一步丰富了数感。</p> <p class="ql-block">  莫伟峰老师以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经验“元、角、分”计量单位的知识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并创设了一系列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活动,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p> 现场改课再实践 <p class="ql-block">  特级教师朱国平引领教师们依托这两节课进行诊断和研讨,明确了该课的重难点,并提出指导意见。下午,沈洁老师和屠敏茜老师基于研讨结果,进行改课再实践。</p> <p class="ql-block">  沈洁老师充分利用课堂的生成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讨论认识计数单位0.1,再引导学生尝试在计数器上表示0.3,进而联系了整数的“满十进一”,打破了知识壁垒,拓宽了知识的长度与深度。</p> <p class="ql-block">  屠敏茜老师的课围绕“0.6”展开,先引导学生从硬币图、条形图、线段图中找一找0.6元,再启发学生分别从1米和1分米中找到0.6米和0.6分米,由易到难,又“扶”到“放”,使学生在探究中不断明确小数的本质概念。</p> 专家引领促成长 <p class="ql-block">  课后,朱老师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分析,以“数与运算”领域为例,从学生作业、课件、板书三要素来指导老师们“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朱老师理论结合实例,牢牢把握数学原理的一致性,使老师们收获颇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跟着季节的脚步,寻找花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循着导师的引领,追求卓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这条路,将会越走越坚定!</p>

老师

小数

学生

工作室

特级教师

分米

教研

同课

陈阳

莫伟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