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母亲终于盼来了我参加工作的一天。七九年暑假分配到临猗中学任教起,我就把母亲接到了县城,离开了那个曾经饱受煎熬和伤情的故乡。我结婚了,爱人和我一样出身于穷苦人家,吃苦耐劳且性格温和,和母亲情同母女。在我省城学习外地工作的几年时间里,婆媳俩挤住在一张床上,领一份饭菜两人分着吃,发下工资婆媳伙着用。我给母亲生下了两个孙女,尽管还生活在贫困的日子里,尽管为帮补儿子拉扯孙女遭了不少的罪,但母亲远离了白眼远离了欺辱,活出了尊严活出了心劲,她为这个家心甘情愿做她愿意做的事,去实现她的心愿和追求。</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一个情浓似海的人。我敢说天下父母难有胜过我母亲对儿孙的亲。这亲这情像一杯浓茶一样浓烈到苦涩。母亲为养育我的一对女儿,吃尽了千般苦,受尽了万般难,为孙女倾尽全部心力。老大出生时我在太原进修,母亲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就连爱人住娘家她也要一同跟随,一步不离。八十年代我和爱人工资很低,年过六十疾病缠身的母亲宁肯背着邻居偷偷拣菜叶也要给孙女买最好的奶粉。每每遇到孩子发烧咳嗽,母亲就彻夜抱在怀里。我和爱人都是教师,每天天不亮就赶着去上班,常常是万家灯火时还在开会学习。母亲拖着病体硬是一个人把孩子拉扯大。二姑娘生下来母亲骨折尚未痊愈,抱都抱不起孩子,我寻思着请个人来照料。但是孩子交给别人母亲楞是不放心,宁愿把孩子躺在睡椅上由她驻着拐棍来照看。</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她生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孩童时为躲避日本鬼子曾跟随大人东躲西藏把鞋子都跑丢过。小时候家境贫寒,没有念过一天书。但她天资聪慧,善于学习,凭借着解放后在扫盲班学过的几个字,靠她一辈子孜孜不倦地学习,到老年竟能够看起报纸来。当然,还会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管是儿子儿媳孙女还是邻居在场,她都会不耻下问。母亲常常把拦路虎前后的汉字联系起来,猜出这个“拦路虎”叫啥,还能够跳过不认识的字,把前后字意联通一起,能把文章表达的意思给你讲出来。我常常感叹母亲的学习能力是如此了得。母亲记忆力也是好得惊人,她能把几十年前看过的老戏唱词大段大段地背下来。我敢肯定这都是当年在舞台下面一句一句听下来的。当母亲年迈不再能下床行走时,常常给我们讲述电视里的故事和她的理解和感悟。</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凡事能够来回想,甚至能够换位思考。她常常从左邻右舍的家长里短里面,感悟处理家庭问题的方式方法。母亲尽管没有多少文化,谈不出什么做人处事的大道理,但她能用身边的人、过往的事,来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世。从<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东家兄弟不和、西家媳妇孝顺这些活生生的事例中,教给我们最朴素的做人道理。母亲听人劝,不认死理。会反思自己,反思过去。母亲是一个明白人,哥嫂伤过母亲的心,但母亲对哥的子女一如既往的亲。爱人和我经常在母亲跟前谈论哥嫂曾经的好,念叨哥嫂当年的不易,评判过去日子里的对与错,帮助母亲把过往的事看开了,看淡了,也看透了。令我吃惊的是,七十岁的母亲竟能够想开了、忘却了和哥嫂的恩恩怨怨,重新接受了哥嫂。哥五十岁的时候,我把他夫妻俩安置在我们学校当校工,</span>他俩在县城度过的十年,应该是工作最轻松、生活最惬意、精神最愉快的十年。这十年也是哥嫂有机会为母亲尽孝的十年。我们兄弟妯娌四个人在母亲最后的几年里,白天黑夜轮流值班,各尽职守,为母亲尽孝送终,没有留下遗憾和不安。</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面对坎坷的命运,母亲彷徨过,犹豫过,怀疑过,却从来没有灰心没有沉沦。母亲一生表现最多的是她的阳光,她的坚强,她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我和爱人都是教师,长年累月奋战在教书育人第一线。当年的教师比现在的人大概就实受顶真,清晨要陪学生做操,晚上要查学生晚睡,上班一去就是一天。爱人是一名特级教师,承担着繁杂的传帮带任务和外出讲学、示范引路公开教学担子,有时候一准备就是成宵,把养育<span style="font-size: 18px;">孩子做饭洗衣的家务全部摔给了母亲。只要是为了工作,起得再早、回家再迟,母亲从没有埋怨过半句。为看孙子同爱人一起住爱人单位的几年时间里,母亲为了给儿媳分忧,清晨头上包着毛巾领着学生扫地,放学还要招呼学生整齐排队,学校临时开会她就坐在教室门口盯梢。同事们都笑称母亲是儿媳的副班主任。记得当年爱人从太原学习回来,要给全县教师移植外地的先进课型,母亲陪着一起看录像,儿媳对着母亲一遍遍地试讲,到后来母亲竟能一字不差把《一只狼》这一课讲得绘声绘色。当我们工作中取得了点滴成绩,母亲喜滋滋地逢人便讲。当工作中遇到不顺,母亲的关怀和勉励总会及时送达。曾无数次感动得妻子热泪盈眶,真心觉得有这样的婆婆真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母亲是一个坚强无比的人。成年累月的操劳,省吃俭用的生活,吃苦受气的日子,一个钱掰两半的治家习惯,日复一日地亏待着自己。母亲年轻时就染上了游走性风湿病痛,不是今天腿疼得不能走路,就是明天肩背疼痛翻不过身,指不定后天又会头疼欲裂。母亲靠忍、靠扛、靠热水袋捂,实在扛不住就找中医用针扎,用不花钱的办法与疾病抗争。折磨母亲一生的另一种病痛是胃下垂,十天半月就犯病一次,吃一口饭贴到胃里。平日里母亲饭量小得怕人,常常靠干馍块、白面汤充饥。摄取不到足够营养,没有抵抗力又导致疾病猖獗,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得母亲饱受病痛折磨。但母亲十分地坚强,就是卧病在床都照常看护孙女,都不准儿媳请一天假。困在床上一整天玩耍的大闺女,甚至能把贴在床头的字画一条条撕光扯净。母亲老年骨折了三次,每一次没有半年下不了床。坚强的母亲忍着伤痛没有呻吟过一声。母亲老了,我和爱人寻思着请人来照顾,但提起花钱母亲怎么也说不通,最后只能和保姆串通一气,以冒充学生家长自愿服务的身份,逃过了母亲的三盘六问,为母亲服务了最后几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母亲走在二十年前的春季,走在“非典”肆虐的前夕。母亲走时大孙女正在大学苦读,二孙女还在读高中。如今已是儿孙绕膝的我,特别是退休赋闲后的日子,深感对母亲有太多的亏欠,越思越想越是忏悔自己。母亲啊,怪只怪当年儿子把公家事看得太真太重,不敢耽误一天公干,太多时间把您一个人丢在家里。到老了才知道老年人最难忍的是孤独,才知道“黑了等不到明,明了等不到黑”的滋味,不知道当年的母亲在我们为生活疲于奔命时,是怎样熬过从明到黑的一天又一天。怪只怪年轻时没有体味过病痛如此折磨人,只看到您是膏药贴满肩背,只知道您让孙女替换着为您揉搓腹部,今日里才有了感同身受的体验,才知道您熬过病痛有多么艰难。怪只怪儿子年轻时感觉不到子孙不服管教的气恼,常常会甩脸子、发脾气,把工作生活的压力和怨气抛洒给您,让您承受了太多太多的委屈。怪只怪儿子醒事迟,懂事少,不知道父母对儿子有多么牵挂,有多么上心,亲情有多么珍贵,失去了又是多么悲催。直到今天,儿子才真正懂得可怜天下父母心。当看到别的儿女推着坐轮椅的老人漫步公园时,儿子只有仰天长叹,我的母亲今宵又在何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白发青丝一瞬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年华老去向谁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春风若有怜花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可否许我再少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母亲啊,如果苍天许我再回到儿时,我愿意重新做一回您的儿子,再一次沐浴母爱的光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落笔于2023年清明节)</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