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物质匮乏的七十年代。每逢六一节,大人们都会将我们冲洗得像壮壮的大白萝卜那般干净水灵,像过年要走贵重点儿的亲戚一样,个个穿戴整洁、梳两把刷子,扎上纱巾结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p><p class="ql-block"> 过节不单是合影,我们还要涂上红妆、描上浓眉,去街上供销的门面上表演舞蹈。苏老师常蹲在我们的前方唱歌,作出手势、提示动作。</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跳舞就被好多上街的人包围成一个大大圆圈,他们边看边高兴地会指着我说:闫家屋的孙姑娘。边看也会交头接耳地说你看!这车家屋里的两胖儿子。围观的群众边看边大声地叫着,哎呀,这娃儿小些,跳成是反边。</p><p class="ql-block"> 唱歌跳舞一结束,售货员便欢喜得不得了地抱起我们,有当官样子的叔叔阿姨就会抱来单调的水红色的糖纸,包的颗颗糖,挨个挨个地说着家长的名字,不停脚手地将糖果塞满我们的口袋。有时还有圆形的鸡蛋糕,蛋糕有纸底还有一圈圆边子。我向来都馋得连纸都吃进肚子里。不到两米宽的老街常是被大人们的笑声挤满。</p> <p class="ql-block">1980年6月我还在读幼儿园。真像周五戏侃的一样:“莉莉是我们班上硕博连读的小朋友”。一个红儿班,我读了近5年。快满7岁的时候,我才上了我家后门,走过一条百把多米马路的董市小学。</p><p class="ql-block"> 左一是我,袜子、凉鞋、短袖、背带纱裙尤其光亮的瓣子上扎着蝴蝶结,收拾得非常干净洋气。那个年代里,饭要粮票,衣要布票,所有的物质都得凭票购买。在供应经济的大环境下,我该是多么地娇生惯养着。如今的我还是爱打扮爱收拾,这大概与小时侯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吧。</p><p class="ql-block"> 整个董市都只一家幼儿园,由云盘湖供销社组建,专门解决在职职工的托儿问题。我的爹娘因工作两地分居,爹在老周场一带供销社上班,娘在姚港的县第一砖瓦厂。一岁前我由保姆带在娘身边养育,一岁后离开娘随保姆回到婆婆身边长到三岁。当时婆婆还找领导说了好话,我才进了幼儿园读书。</p><p class="ql-block"> 幼儿园小得很,只有大户人家的客厅那么百把多平米,矮矮的木桌,小小的板凳儿,两扇大门内有米把高的栅栏门。门口哪时都坚挺地坚着一根棍子。这也不怪,苏老师一个人要管二三十个两岁三岁的娃娃哩。她要管中午吃饭,管吃饭后午觉,管午觉时尿床。老师不拿根棍子,哭滴喊滴不把瓦片子掀开都怪。</p><p class="ql-block">苏老师齐腰的黑辫子在身后飘来荡去。苏老师走路时,带掌的鞋后跟在石板上刮出的声响比风铃还要好听,苏老师教我们读毛主席诗词,苏老师会拉手风琴,教我们唱花园里蓠芭下。苏老师至今,还在夸我能歌善舞,听话乖巧,很招人喜欢的。</p><p class="ql-block"> 幼儿园的右边住的是红梅姐姐,她家有颗桑甚树开出小白花,再像杨树样子长出一串串的青果子,秋天了果子越发饱满,变成了紫色的果实。我老爱趁上厕所时老师不注意,跑到桑树那里眼巴巴地仰着头颈看着枝叶繁茂的桑树,踮着脚尖、挥着胳膊、跳起来使劲地够桑树的枝条,却一次都没够到。地面上偶有被风吹落果子或叶子,我双目狡猾状地探下四周无人时,急揣到口袋里偷偷地尝尝。叶子的味道我至今都还记得,叶子酸涩的,桑树大而有浓荫,风吹来,整个天空都馋得流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幼儿园的回忆有沁心的甘醇,如今遇到幼儿园小朋友都还保留着未经岁月雕琢的自然。玩着玩着又遇华勇,跑着跑着又遇媛媛,年前我见到杨莉莉身体还挺好,那个假小子打扮的尚平那么叼气。少年出门的少华,逃学宝的周五,莉桃,江浩……载着花雨又归来,归来仍是少年</p> <p class="ql-block">浏览红儿班照片的时候,我奇怪地发现,我和车华勇总被老师摆在一起。</p><p class="ql-block">我想起了两个究竟:</p><p class="ql-block">一、我大华勇2岁,懂事一些,会帮老师照看眼睛一扎都跑了的车华勇。</p><p class="ql-block">二、我和车华勇到现在都是苏老师称颂的“自己蛮会吃饭,不要喂的孩子”。脸蛋如云盘,长得白白胖胖。在七几年,很撑得往门面。</p><p class="ql-block">三,红儿班的儿们,都不是按取的名字喊的。一般来说喊滴没得姓,像江浩、江桃、丽桃、媛媛、芳芳、少华、周五、莉莉……关键情况是周五行走江湖,取名为周斌。一下子把苏老师彻底地搞糊涂了。我随口叫了声“周五”,苏老师才从琢磨的久远的思绪中走出来,:周五啊,捏个儿就小时候看得娇,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逃学宝。</p><p class="ql-block">评判一个好老师的标准条件,排列起来有很多条框框。我认为,好的老师就是抬举学生。学生的一丁点优点,被老师发现再加于扩大表扬。苏老师就是这样的老师</p> <p class="ql-block">年少时,我们志在四方,意气风发地陆陆续续离开了董市,背井离乡,上下求学,各个领域做出了卓越的成就。也有留在家乡,建设家乡的。</p><p class="ql-block">我们离开董市,董市沉默不语。</p><p class="ql-block">我们回到董市,董市欢声笑语。</p><p class="ql-block">回乡便是心安处,此话不假耶!</p> <p class="ql-block">幼儿园的右边住的是谢爷爷。我每天上学放学都要经过谢爷爷的家。</p><p class="ql-block">那个时候,董市老街是青石板铺成的,若是下雨,青石板溜光水滑泛着清冷的光。家八二户的四面屋体均是抖子墙,并且供墙而建。你靠我墙、我靠你墙,紧挨着,依靠着。邻里说个话都听得一清二楚。室内是板壁子、刚材夹的壁,板壁中有缝,常有灯炮子的光穿透,我想这就叫借光吧。</p><p class="ql-block">谢爷爷家的房子是红砖白灰砌的平房,钢筋做的窗户装的有透亮的玻璃,两扇大门漆得红瓤发亮。大门的两侧,用红砖砌成菱形格子状的花坛,花坛里种着各色的花,一年四季花开不断。夏天也有丝瓜、苦瓜爬到墙体上倒挂着。这在七十年代后期,要数得上是董市最高级的门户了。</p><p class="ql-block">谢奶奶皮肤白皙,戴副眼镜,个子不高,说话声轻轻柔柔的。我上学放当必须探头探脑朝谢爷爷家张望,只要瞄到谢家爷爷奶奶的影子,我都会特礼貌叫爷爷奶奶好。在我幼小的印象中,谢家爷爷奶奶是董市最有文化的人。</p><p class="ql-block">董市很小,小到几辈人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说不尽的情分。谢爷爷奶奶没少给我糖吃。谢奶奶女儿谢晓菊与我的幺幺是同学,我小时她们经常带着我到处玩。我开朗大方的性格一半源于天生,还一半是她们传教给我的。连我的女儿斯宇,谢幺幺都喜爱得不得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姓闫的子孙后辈,在董市这块有情有义的热土上生长,血脉庚戌,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我的太公爷爷闫运陶,号名川东先生。在世时是董市有名的粮行先生。卖米一生,最后死在1959年年尾的饥荒。</p><p class="ql-block">我爷爷闫于禄大人,倜傥不羁,走南闯北,一生经商,搭救助人,是董市一方的被人记得的好人。</p><p class="ql-block">我的父辈基本上从事商业。在计划给济时期,我的爸爸、幺幺、二妈、三妈、姨婆婆分别在董市供销社的各个门市部。</p><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一孙辈,像星星一样散落在长春、在安徴,在宜昌。就剩下我和弟弟,走不出董市,也走不出老屋半步。</p> <p class="ql-block">尹少华周岁留念。</p><p class="ql-block">董市有照相馆。周岁那天,大人都会带儿们去拍个周岁照。儿们面前系个有荷叶边子的白幔巾,骑在木马马上。拍照的小桥叔躲进一架木篷子里,左手举个灯炮,右手捏个手气筒。先嘭一声,再气一声。笑哇!笑哇!照相这么洋气的事便完成了。</p><p class="ql-block">压齿的四边,黑白底色,是七十年代照片的标配。</p> <p class="ql-block">闫莉莉周岁</p> <p class="ql-block">车华勇周岁坐的是嗄椅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媛媛、维维两姊妹百日照</p> <p class="ql-block">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当没有人提起的时候。它就如搁在大立柜顶上的书籍,无人问津,蜘蛛结网,落满灰尘。</p><p class="ql-block">一但被人提起,宛如连心的食指被戳破,尖心的血冒着红点,划根火柴就可以燃烧。</p><p class="ql-block">我们聚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会。我们聚的是董市老街上儿童的心。我们聊的不是小时候的混张狗东西,我们交心的还有在供销社供献青春岁月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p><p class="ql-block">年轻时,我会向众生索取他们能力范围之外的林林总总。如今,我们都明白了,正如车华勇说的一句,坦诚相见,开心就好。</p> <p class="ql-block">苏老师今年68岁。一袭红衣,年轻时的两把长辫子盘成了发髻,声音还是那么地好听。</p><p class="ql-block">他目光还是那么地敏锐,一眼就能叫起我们的名字。一连串地讲着每个孩子的家长。</p><p class="ql-block">更厉害的是,她到今还记得江浩1岁零7个月入园,姐姐江桃还要照乎他。每一个孩子的优点,她如数家珍。比如少华小就爱读书,丽桃应该上个大学,周五例个逃学宝,媛媛小时长得圆纠纠的,蛮可人。我就是蛮出烫的。</p><p class="ql-block">这些优点,在之后我们的成长中,我们都派上了用场。</p><p class="ql-block">苏老师,不是生日才吃蛋糕。是您用坚实的双臂把我们这群娃娃儿们托举得高高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