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广州,越秀区有一条光孝路,光孝路尽头有一座千年古刹,这便是光孝寺。</p> <p class="ql-block">光孝路不算宽,绿树成荫,两边店铺林立且很多是佛教用品。</p><p class="ql-block"> 先说说光孝寺的历史:西汉时期,广州这一片属于南越国,最后一任南越王叫赵建德(因为之后南越国就被汉朝收拾了)虽然赵建德被杀了,但他豪华的府邸在此。到了三国时代,吴国有个叫虞翻的来住,把它改为苑囿(规格高的园林,带居住性质),世称虞苑。虞翻死后,他的家人舍宅作寺,(古代的寺院和私宅相互改造使用很正常)。寺很古老,1700多年了,就是这寺名,改了好多次,南宋起才叫光孝寺,也就800多年。</p><p class="ql-block">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呀,意义非凡,并几次拨巨款用于修复,这个…很意外呀。</p> <p class="ql-block"> 山门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并带有岭南特色,比如正脊和戗脊的样式、纹绘。鸱吻张嘴咬定屋角,表情有点生猛,但肥肥的肚子和短粗的尾巴有点可爱呢。</p><p class="ql-block"> 山门整体看上去翻修的“挺新”,直棂窗给人古朴的感觉。斗拱为单杪双下昂六铺作,规制挺高,而且没有拱眼壁,也就是说斗拱层那一圈儿是透气的,可能这跟岭南温暖潮湿的气候有关,需要高度通风。后来整个寺院看完,所有大殿小殿都是这样。</p> <p class="ql-block">这是清明节要搞一个什么法会,咱也看不懂。只见寺院里香火兴旺人来人往,很多都是手拿鲜花的年轻人。</p> <p class="ql-block">这是光孝寺最大的建筑“大雄宝殿”。木构建筑的特性决定了中国大部分千年古寺里看不到原汁原味的千年古建,历代修葺、重建、改造、翻修都是正常现象,尽可能的保持它所处年代的形制、构架、面貌已经是对古建筑最大的尊重了。大雄宝殿最后一次落架大修是2003年,就是把所有木构件拆下,1:1按照之前的样子再装一遍,像搭积木那样,但要把变形或损坏的构件替换掉。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雄宝殿,是清顺治11年翻修的,从原本的五间扩成现在的七间,好的是保留了它唐宋的遗制和风韵。</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是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屋顶很平缓,整体看起来非常雄阔,只是上下檐之间太紧凑了,给人的感觉下檐像后加的。</p> <p class="ql-block">这张更明显,上下檐都快贴在一起了。</p> <p class="ql-block">屋顶倒是很漂亮,鸱尾、龙、仙人、小兽、花卉等造型生动,黄色琉璃瓦说明它规格很高哇,毕竟是岭南最古老的第一大寺。</p> <p class="ql-block">转角铺作,跟其他所有铺作斗拱一样,用的是假昂(不是插进去的,承重作用特别小,只是为了美观做出昂的形状)。</p> <p class="ql-block">不光大雄宝殿,寺内所有殿宇的斗拱都有一个特色,在慢拱上面的散斗上各伸出一个下昂(形状为琴面昂),像人的两条腿,又像穿了个裙摆,这在我看过的其他古建筑里面是没有的。</p> <p class="ql-block"> 现在不允许进殿了,只能借敞开的侧门把手机伸进栅栏拍一张殿内梁架,所有部件都重新漆过,对木料是一种保护,就是看着不古朴。据说屋顶的驼峰也是宋代的,哈哈,这叫宋清合资。</p><p class="ql-block"> 所谓的重檐,外部看起来高大宏伟规格高,内部可起到挑高屋顶的作用,其实只有一层。</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的一圈都有石狮子,很多是残缺的。</p> <p class="ql-block">殿前两座石经幢据说是唐代的,谁知道呢,我看着不像呀。</p> <p class="ql-block">再看别的殿,这斗拱、直棂窗…</p> <p class="ql-block"> 这白墙、这通透性…</p><p class="ql-block"> 还有每一面都特别明显的侧脚(木柱由下往上轻微外倾,像人的八字脚,这样能使柱身向中心微微倾斜和聚集,提高木结构的稳定性)。 生起(柱高从中间向两端逐根递增,使重心向内凝聚,结构稳定外,可使屋角微翘线条更美,展翅欲飞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也许古人的审美就是简单质朴。</p><p class="ql-block">比如这个雕刻繁褥的现代物,一看就不舒服,生硬、瘆人、俗气,花哨的未必好看。</p> <p class="ql-block">寺内粗壮的树很多,这棵长着长着想分道扬镳呢,无奈根还连着。</p> <p class="ql-block">菩提树,写这么多俺还以为有一千多年了,看完才知道它其实是清嘉庆年间从南华寺移过来的,也就二百多年,但…是…据…说…它是最早的那棵菩提树的孙子。</p> <p class="ql-block">菩提树后面有个瘗发塔(念yi,四声),是座八角形、仿阁楼式的砖塔,又叫六祖发塔。相传唐高宗时,六祖慧能在菩提树下削发为僧,将头发埋入这里,后人在此处建塔以纪念这位开创禅学南宗流派的大师。至于六祖慧能,不深入佛教的只能百度了解,比如我。</p> <p class="ql-block">这座塔在崇祯九年、1954年、1977年都曾经修过,有人说是唐代的,有人说是南宋的。</p> <p class="ql-block">反正它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每一层都有小佛龛,里面有小佛像。</p> <p class="ql-block">塔座为沙灰材质,很容易风化。</p> <p class="ql-block">祖堂,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里面供奉六祖慧能的等身铜造像,2004年落架大修。</p> <p class="ql-block">斗拱门窗柱子啥的跟大雄宝殿差不多,单杪双昂六铺作有侧角有生起无栱眼壁很通风等等,梁架和气势有宋代遗韵,屋顶则比较新。</p> <p class="ql-block">祖堂往西的观音殿</p> <p class="ql-block">戗脊像一条鱼的尾巴</p> <p class="ql-block">院内有两座铁塔,放在西边这个是西铁塔,原来有七层,清末时塔殿倒塌压坏了上面四层,后又历战火,只剩三层。实心铁塔,铸于南汉大宝六年(公元963年),周身大小佛像加起来上千,也叫千佛塔。</p> <p class="ql-block">塔身铸造工艺精美,塔座有莲花,有力士,有飞天,有龙和各种花纹。东铁塔跟这个几乎一样,完整的七层,保安说,被东院大殿锁起来了,不让看。</p> <p class="ql-block">据说这是南朝时期达摩开凿的洗砵泉。</p> <p class="ql-block">正面妥妥像一口大井</p> <p class="ql-block">光孝寺1961年就被国务院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岭南的地位非常重要。它从民国开始一直到解放后,被各种学校不间断的的当做校园使用,1987年国家文物局把管理权交给了广东省佛教协会,一直到今天,在寸土寸金的广州闹市里,它梵音袅绕,香火不断,在这里能感受到南方人更胜于北方人的佛教信仰,年轻人是真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