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民以食为天-“吃”过的风景</p><p class="ql-block">(moment发布于2018年4月27日凌晨)</p><p class="ql-block">10天的欧洲行今日止(早上8点落地上海)。出国在外,由不得自己,每天坚持啃面包吞牛肉,被迫远离中国菜。瑞士菜吃了多年,吃的什么完全不记得,周围的风景却是一一于心。这次瑞士行三次晚餐全是以前的复制,完事后只记得莱茵河畔的风景和伙伴们。</p><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中欧行,华沙、布拉格和布拉迪斯拉发的食物远没有当年在布达佩斯的味美。当年的Goulash和鹅肝均是一次性品尝,即永恒于心(见文章尾之后记)。而这次完全没有这种感觉,goulash如嚼蜡,食物就是果腹。风景依然美丽,吃过的风景有华沙老城广场、布拉格的查理大桥、维也纳市中心环道和艺术馆。</p><p class="ql-block">直到维也纳才又感到食物的讲究,而奥地利航空的食物简直美极了。尤其是goulash,找回了赫鲁晓夫的共产主义“土豆烧牛肉”的意境和美味。</p><p class="ql-block">奥地利航空的餐饮完胜德国汉莎,她的餐后咖啡有十种选择,对于酷爱咖啡的我这是最好的款待。</p> <p class="ql-block">2005年3月的布达佩斯之行是我开启欧洲自由行之始。</p><p class="ql-block">之前在德国先令Schering公司的美国分部工作了9年,在法德连体公司aventis(美国总部)工作了4年,出差欧洲只是中规中矩办公务,且往往是集体行动,根本没有感受到德法国风土人情之一丝一毫。</p><p class="ql-block">在布达佩斯公务干完之后给自己放假3天,走街串巷,把布达佩斯玩了个透。</p><p class="ql-block">这里只表美食。</p><p class="ql-block">(—)Goulash</p><p class="ql-block">在布达佩斯的第一次正餐是由地主(匈牙利最大药业GR)请客在匈牙利国家科学院的宴客厅。诺大的一个厅仅我们一组人。这里的菜色倒也一般,但有很浓的沙龙气息。宴会以RG的R&D首脑致词开始,此兄五短身材,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一看就知道他是那种知识精英,在不同的社会体制里都能如鱼得水。看来他对西方文化有所了解,5分钟不到,他的官样文章就已打住。紧接着,宾主杯觞交错,气氛变得热络起来。我则开始向我的counterpart玛格丽Margit打听起布城的旅游线路。在盛产美酒的国度里当尽情畅饮,只可惜我是滴酒不沾,吃的三五道菜现在已记不住是些什么,但那碗味道着实鲜美的牛肉汤,让我至今难以忘怀。后来才知道,这就是匈牙利名菜Goulash。当年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推销共产主义的一大发明是将其描绘为“土豆烧牛肉”的社会。而匈共总书记卡达尔则推出“Goulash Communism"。Goulash看上去也是炖牛肉,但炖时配以各种时鲜蔬菜及红椒粉,特点在兼容并蓄。那碗汤成了我此生的一个念想,当时的场合太正式,没好意思拍照存档。</p><p class="ql-block">(二)鹅肝</p><p class="ql-block">自由行的每一顿饭都有一道鹅肝,后来发现鹅肝是那里厨子的基本功,各个都有绝活,每个餐馆的招牌都是鹅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