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思博学 自信优雅】立足课堂教研 夯实基础促提升——灵川县大圩镇中心校语文高级教师工作坊主题教研活动

清颖

<p class="ql-block">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为探究小学语文新授课教学设计的新思路、新模式,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精准把握新课程标准,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打造扎实高效的常规课堂,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势在必行。成立高级教师工作坊的意义在于通过工作坊这个平台,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让镇内教师互帮互助,优势互补,集体奋进,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最优发展。2023年4月19日,灵川县大圩镇中心校开展了高级教师工作坊“立足课堂教研 夯实基础促提升”主题语文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  活动的第一项内容是盛翠文老师和罗霞老师上汇报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是大圩镇中心校的盛翠文老师执教的一年级语文的古诗《池上》。</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是由大圩镇茯荔小学罗霞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语文《两茎灯草》一课。</p> <p class="ql-block">  活动的第二项内容是教者反思和评课。</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盛翠文老师课后反思说:“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对古诗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我在教学中侧重朗读和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一、朗读突破1.识字时,让学生自主找难认的字,找出后进行讨论理解,再反复读,出现错误及时纠正。2.多重方式朗读。通过自由读、听范读、跟读、模仿读、齐读来达到熟练的目的。二、兴趣培养1.图片的运用,让孩子更加直观地了解古诗的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让文字形成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画面。2.古诗的吟唱,感受古诗带给我们轻松愉快的氛围。3.分男娃、女娃给两幅画涂色,让学生代入角色更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次教学也有遗憾和不足之处。因为语言不够严谨,让各教学环节的连接不够紧密,导致时间紧促。上课时没能边讲解边板书,让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络。”</p> <p class="ql-block"> 罗霞老师课后反思说:“ 1.在小说里,严监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这说明他不是一个点不起两茎灯草的人。我在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反复的朗读和感悟,透过严监生的动作、神态,走进他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p><p class="ql-block"> 2.在本堂课中我努力渗透学习方法。在整体感知文章时,主要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借助课题抓关键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进行概括。在精读课文时要求学生通过做批注方法去读。在学习重点句子的时候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词语去感悟人物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3.本课教学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不能更好地抓住课堂中生成的资源来教学,当孩子们在总结严监生形象时说到严监生节俭、节约和守财奴时,应该让孩子们分别说说他们是怎么想的,让孩子们来评价严监生,这样才能更好的感悟他守财奴形象。”</p> <p class="ql-block">  听完两位上课教师的反思后,本次活动的工作坊坊主(指导老师)卢琳老师进行了点评:</p><p class="ql-block"> “1.盛老师其实是一位很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了,我听过她很多次课。她的上课风格如行云流水,自然不拘谨;简明扼要,会抓要点。今天的课也体现了这种风格。她先抓基础,教会孩子们会认会读生字词再到理解古诗,循循善诱。对古诗的理解,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是挺难的,盛老师带领他们联系现实生活来理解,从字到词到句,再到整首古诗,由浅入深,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也突破了重难点,上得很成功。</p><p class="ql-block"> 2.罗老师虽然非常年轻,教龄也只有四年多,但她的课也很好的抓住了重点,进行了很用心的备课。对于严监生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节分析很到位,并适当的进行了拓展,比如正式讲解课文之前给出相关文段让学生了解严监生是如何有钱,再比如对严监生心情的猜测,这些都是课本上没有的。这样的拓展,让学生们能更好的了解和感受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让学生明白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这些描写人物的方法在写人的文章当中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通过课堂教会孩子们运用是我们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学是不完美的艺术,请大家多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我们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接着,来自大圩镇茯荔小学的杨修贵老师、秦岸小学的苏玉荣老师、雄村小学的覃君君老师和我校的低年级教研组长沈春英老师也给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指出了细微的不足。希望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升。</p> <p class="ql-block">  大圩镇中心校的科研主任、高级教师工作坊的主管领导刘海英主任点评并给出建议:</p><p class="ql-block"> “ 1.看得出两位老师都非常认真负责,做了精心的准备,两位老师的课都上得不错。尤其是盛老师课堂驾驭能力强,善于启发学生,指导有针对性,与学生的互动效果好,学生参与率高,是真正的高效课堂。罗老师的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围绕重难点展开。课堂上如果再适当放手给学生们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就更好了。</p><p class="ql-block"> 2.一节好课,可以看这三个方面: </p><p class="ql-block"> 一看学生学习是否有意义。初步的意义是他们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们越来越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p><p class="ql-block"> 二看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的参与作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的不多,就谈不上主体。看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是否参与了课堂的各个环节。就深度而言,学生是被动应付学习还是积极主动的探究?是浮光掠影,浅尝即止,还是潜心钻研,情动意发?所以教师“唱主角”的课不是好课;只是少数优秀生展示才华,大多数学生作陪客旁观的课不是好课;表面热热闹闹,实际没有引起学生多少认知冲突的课不是好课。</p><p class="ql-block"> 三看学生的交流状态。课堂上,教师是否创设平等、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他能与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他讲错了,没有关系;他提出问题,有人关注;他不认同老师,不会受批评;他对教材有异议,也没有人指责。当他学习困难时,会得到善意的帮助;当他取得成功时,会得到诚挚的祝福;当他标新立异时,会得到大家的喝彩。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这样的课才是好课。</p><p class="ql-block"> 希望大家多听课,多上公开课,多参与评课,共同进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活动的第三项内容是刘荣斌校长对此次工作坊教研活动做小结。</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他说:“两节课都很精彩,老师们的点评都很到位,但以后评课时不能只放糖,更应多放辣椒。今天这两节课都很好的体现了今天工作坊教研活动的主题,盛老师注重品字品词品句,罗老师注重语文素养,详尽实用。希望工作坊能够朝着简约、实用、有针对性的方向发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个人也许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学无止境,研无止境,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可以激励我们不断学习探索,共同成长。且歌且行,披荆斩棘,一定会一路洒下花香!</p>

学生

老师

工作坊

课堂

教学

监生

古诗

教研

学习

圩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