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贯彻落实“双减”精神,进一步落实《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不断提高教学教研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夯实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深入推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明光市城南小学数学教研组在教导处施丽平主任的带领下,本学期开展了公开课听评课活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回顾数学老师们的精彩好课吧!</p> 精彩课堂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六年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月28日,六(1)班黄启坚老师执教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黄老师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用孩子们的生活照激趣导入,唤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学生的讨论,使学生明确: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从而使学生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本质得到了认识。在教学中,黄老师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有哪些放大与缩小的现象,既与课的开始前后照应,又让学生应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自觉应用于生活,用数学的眼光感知生活中放大与缩小的现象,使数学知识既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了数学,体验了数学的应用价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月1日,六(2)班朱家帮老师执教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朱老师立足大单元教学理念,创造性地将教材重组,上课伊始,朱老师用自己去黄山旅游拍的生活照片形象引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师生的对话活动创设问题情境,自然过渡到了本课的学习。利用具体的情境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活动中,感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而探索本节课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规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放大与缩小,体会数形结合的含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月7日,六(3)班姬国敏老师执教六年级下册《确定位置》。姬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真实的情境、朴实的素材、有序的导向,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方法。并且通过多样形式的反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会学。教学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讨论,尊重每一位学生,促使学生自主交流、主动发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五年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月8日,五(1)班朱永康老师执教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整节课简明清晰,教师语言精练,始终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课前交流渗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切,有效,让学生先在脑海中留下“相互依存”这种印象。为后面教学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埋下伏笔。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结合算式,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让学生在交流中掌握概念,进一步体会“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突破了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本质意义,体会数学语言简单明了、高度概括的特点。练习设计体现了基础性、层次性和发展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月14日,五(2)班盛春娟老师执教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盛老师通过复习2、5倍数的特征导入了本课,利用学生熟悉的百数表来展开研究。首先是让学生们猜一猜3的倍数的特征,然后是圈一圈3的倍数并观察猜测它的特征,接着是举例验证最后得出结论。探究活动借助计数器让孩子们在选、写、判和说中验证了对3的倍数的猜想。探究数形结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突破教学重难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月15日,五(3)班王悦老师执教《2和5的倍数的特征》。王老师通过猜数游戏展开教学,让学生们在游戏中学习,感受学习的快乐。她的课注重细节,讲究章法,衔接得体自然,各个环节处理有详有略,在王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观察,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她能充分利用百数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断感悟2和5的倍数的特征,练习设计也比较高效,使课堂更具活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年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月21日,四(1)班计恩娜老师执教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计老师让学生在比较加法算式中感悟到运算的规律,自然提出关于规律的猜想,并去验证猜想,最后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公式。计老师的课堂让学生学习真正发生:激励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积极探究问题。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学习全过程,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素养目标顺利达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月22日,四(2)班颜孝肸老师执教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颜老师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己有的经验,经历运算规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初步感受运算的规律,发现规律,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地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构建知识。教学中老师以学生为主体,激励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积极探究问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全过程。</p> 老师们认真听课记录 公开课评议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听课的老师们真诚而精彩的交流,思如风发,言如泉涌,大家的交流中投射着一种智慧,一种魅力,大家从不同的侧面对课进行了分析评价,这对于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解决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研活动的开展,有效地凝聚教师集体智慧,助推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老师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研讨、共同进步,力求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提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