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怀念毛里岗》(3)</b></p><p class="ql-block"> 从龙门回来的时候,走到银洞村时人已很疲劳,书青带我抄近路走捷径,徒步穿越银洞峡,现在叫上运石。在县上没有推介开发上运石地质公园之前,这条峡谷被当地人称作银洞沟七里峡,实际上就是流岭山脉在大秦岭造山运动中,因地质作用断裂形成的一条东西走向又窄又长的深峡谷,在当年交通极为不便之时,这条峡谷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连接上游花园乡和下游毛里岗乡的大动脉,是两乡之间群众相互走动的大通道,尽管峡谷里罕无人烟,小径崎岖,行走坚难,随时会有生命危险,让通过的人提心吊胆,但相对绕道寺坪走一个大大的“C”型路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路途节约时间至少4个多小时,当地群众串门走亲戚拜访好友经常选择走此峡谷。</p><p class="ql-block"> 我也好奇想去看看此峡谷,那天中午,我俩顺溪流而下,沿着前人踩出的羊肠小道,在谷口河道中,有一方酷似棋盘的石头,上面纵横交织的网状线条清晰如凿,相传是秦末汉初商山四皓隐居商山期间,曾云游到此,撑起了一个半打凉亭,就着天然石桌石凳,寄情山水,临溪对弈、指点江山而留下的遗迹,溪水缓缓绕石流过,诉说千年风骚。进入峡谷中,看天一条线,这里峡谷狭窄,山岩形似老鹰和雄狮,非常凶险,具有一夫当关,万夫难开之势,身临其中,感觉随时会塌方,提心吊胆,令人望而生畏,使人不能不对大自然衍生敬畏之心。害怕岩上滚石,我们快步穿过“一线天”,之后峡谷就相对开阔些、一路上的奇峰怪石,使人惊叹不已,在峡谷杂草丛中走着走着,迎面一方形巨石,似乎刚从天而降,犹如擎天的柱子,兀然耸立,挡住我们去路,这块巨石大约有三丈多高,鬼斧神工,如刀削一般,估摸着十几个人才能抱住,其顶部十分平坦,侧边有一缝隙,奇迹般地生长着两棵华山松,它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分享着阳光和雨露,应对着严寒和酷暑,欣赏着日出和日落,聆听着大自然之歌,抒写了生命最辉煌壮丽的篇章。书青兄说这就是传说中“上印石”!望着这块巨石,震撼大自然的神奇,当地流传有三个说法,一说这是女娲补天遗落下来的一块奇石。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在远古时期,华夏大地洪水泛滥,民不聊生。一头水怪经常在这条峡谷里兴风作浪,祸害乡里,大禹多次治理,竟然难以驯服,遂告至天帝。天帝闻知,急忙顺手抛下一块玉印,镇服水怪,从此这里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百姓因此敬称“上运石”。又说这流岭山巅,曾是玉帝的御花园,各路神仙常受邀在此游玩,从谷底沿台阶进园,须一节节拾级而上。先有好运台,再有上运台,最后飞跃登上那块巨石,传说只要摸到了这块石头,一生就会好运连连。能登上巨石就会有齐天鸿运了,可惜我们既摸不着也攀不上去,只能望而生叹。</p><p class="ql-block"> 此时你不妨把它和《红楼梦》里青埂峰上的那块石头做对比,那一块在峰顶,这一块在谷底。那一块衍生了千古绝唱红楼梦,而这一块正等着有缘人来叙说。峡谷因石而得名,由此顺流而下的这条峡谷就被称作“上运峡”。这都是老百姓的美好愿望罢了!在巨石前停留欣赏片刻,我们继续前行,沿途不断有巨石横卧在河道中间,大石小石纵横交错,相互支撑,石头被水冲刷的光滑圆润。由于落差不大,这里没有气势恢宏的瀑布,却有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水潭出现。一路走下去,我发现这里全是水和石头。水是这里的魂,是血脉;石头是这里的骨,是脊梁。在石与水结合最完美的地方就是双龙潭,这一大一小两潭相切,看上去像一个“8”字形状,联接着进水出口,又像太上老君的“药葫芦”。来到潭边,幽深澄净,看着这神秘的一潭碧水,真想入潭沐浴,但伸手入潭,潭水冰冷刺骨,我拿起一个石子扔进潭去,听不到一点响声。潭两边是光滑的岩壁,激流前赴后继地冲入这个潭,竟溅不起一丝浪花。潭水深不见底,就像是一个巨型的石瓮,镶嵌在这个峡谷里。阳光透过古树,倒映在潭水里,摇曳不定。在两潭相间的石皮上,有一堆红红的炮皮,像似今早刚响过,书青说是有人来祈雨,是否灵应,还真不好说,感觉此潭有种神秘感。站在潭边,心身俱爽,疲累顿消。回头西望,潭北半山腰去,斜出一石恰似一根仙指,正在为路人指点迷津,书青说那叫“仙人指路”。 </p><p class="ql-block"> 离开双龙潭,继续顺溪流而下,又一怪石横在了河道中,鹅蛋型的巨石从中间裂成两半,中间长了一棵柳树,随风飘曳,迎接着我们的到来。这就是传说中的“龙胆石”。 书青像孩子一样爬上“龙胆石”,振臂高呼,尽情地抒发着诗人的情怀。站在 “龙胆石”对面高处向东观望,河道突然变得开阔起来,两边山上有梯田,不远处有人家,河水在此逐渐隐匿在了杂草之间。快到石庙村时,一条1米多长的黑乌梢蛇好像早已恭候在潭边的柳树枝丫上,见到我俩到来,立即表演了一个高难度系数的跳台跳水,激起潭中一丝涟漪!吓得我连连后退几步。河两边无端的密林覆盖着一个个熠熠生辉的碧潭,阳光下只见鱼儿在自由撒欢!</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快出沟了,沟口就是石庙村委会,在毛里岗路上挡车,坐到乡政府。由于我们所走的是峡谷主干道,其它派生出的峡谷,没能前去,多少留下了一点点遗憾。我坐在车上闭目遐想,回放着这里百步一小景,半里一奇观的美景,想象着这里的四季风光,秦岭秘境,山水绝唱。</p><p class="ql-block"> 遥想当年这里被当地群众称“银洞沟七里峡”的地方,竟被开发者给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_上运石地质公园。这里确实是一个奇石和秀木的王国,深谷、幽峡、奇石、悬岩、峭壁,怪石嶙峋,树木参天,险峻的地形地貌,好似一个天然的野生植物博览园,又好似一个地质地貌博物馆;见证着一个个美丽的传说故事。因此在今后秦岭最美的商洛旅游版图上,又多了一个令人无限神往的地方。魅力无限的地质公园,正掀起神秘的面纱,期待着你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我从毕业分配到毛里岗,到后来离开毛里岗回城工作,在那里渡过了人生短暂的三个春秋,我不敢说我在那里蹉跎了我的大好年华,但我敢说在那里我按着生命的法则和谁也无法阻挡的自然规律,我完成了从一个从繁华都市来边远农村、从不谙世事的毛头小伙到基层乡镇公职人的瞬间过渡。</p><p class="ql-block"> 岁月匆匆,转眼间已经25年了,在我的记忆中毛里岗是条狭窄而很长的深沟而不是山岗,常路河是条小溪而不是条大河,乡政府驻地是在沟底而不是山顶,尽管乡政府在后来的撤乡并镇中消失了,成了历史的记忆,该老的都老了,但只有毛里岗这条沟不怕老,它依然不会变老。</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虽身居闹市,但我却依然做着毛里岗的梦,我知道我仍然怀念那个地方,怀念那过去的、简单的、幸福的岁月,怀念那还生活在那里的父老乡亲。但愿国家开发上运石地质公园能带动下游毛里岗旅游产业的发展,但愿那条沟越来越美好,但愿那条沟里生活的人们永远安康、幸福快乐,但愿毛里岗常入我的梦里。</p><p class="ql-block"> 明天、明天,毛里岗上仍然是艳阳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 刘志丰,陕西丹凤人。系中国散文学会、中国青年作家协会,陕西省散文学会、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商洛市作家协会、商洛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及网络媒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