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之乐乐无穷。”4月21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进修学校栾晓婕主任组织瓦房店市小学数学青年教师相聚于美丽的钻石街小学,共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开展了读书沙龙活动。</p><p class="ql-block"> 参加本次活动的有:瓦房店市进修学校张广秀校长、祁雪副校长、栾晓婕主任、于博良老师、钻石街小学王帅新校长及全市130余名青年教师。</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在主持人王玉婷老师精彩的解说中拉开帷幕。</p> 祁校长致辞 <p class="ql-block"> 祁校长首先肯定了本次读书沙龙活动意义非凡。祁校长借用俞敏洪说过的一句话:“在教育上,最可怕的就是一群不读书的老师正在拼命的教书,一群不读书的家长正在拼命的育儿”来告诫我们青年教师多读书。并指出读书是最好的备课,读书是最好的教材,读书是最崇高的职业素质。最后建议青年教师要养成坚持读书的好习惯。</p> 好书共聊 <p class="ql-block"> 好书共聊环节中,在栾主任的引领下,实验小学李俏老师、文兰小学曲文静老师、钻石街小学陈茜老师、义勇小学赵润秋老师、老虎屯小学魏静老师参与了此环节活动。他们围绕“什么样的设计是好的教学设计?”这一话题展开交流,每位老师都围绕一个关键词说出自己对本书的理解与感悟。</p> <p class="ql-block"> 实验小学李俏 关键词:预期理解</p><p class="ql-block"> 李俏老师提出“预期理解”是指教师陈述的一个命题。预期理解不是写给学生的, 是写给教师自己的。如果能够写出预期理解, 就意味着教师不仅对教学目标清楚, 而且对教学的预期结果心中有数。预期理解不是针对简单的事实性知识, 而是基于事实性知识和逻辑得到的推论,并以“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三个角也相等”为例,说明预期理解针对的内容一定要推理之类的思维活动参与, 一定是针对重点、难点的内容, 一定是与核心素养有关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 钻石街小学陈茜 关键词:以终为始</p><p class="ql-block"> 陈茜老师认为:好的教学设计应该从想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导出,而不是我们所擅长的教法、教材、活动导出。只有明确知道预期结果,我们才可能专注于最有可能实现这些结果的内容、方法和活动。如何知道学生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结果,那就要收集评估证据来证实。我们的评估,不是结果性评估,而是过程性评估。在明确预期结果和评估证据后,我们才能真正做好教学计划的细节——包括教学方法、教学顺序、以及资源材料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 文兰小学曲文静 关键词:知识迁移</p><p class="ql-block"> 曲老师强调:“理解”应该包括两部分,一是教师的理解,二是学生的理解。目前在大单元备课精神的倡导下,老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教材以及我们对数学这个学科的理解来进行系统的概括整合。可能这一单元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就应该慎重的选择教学内容。明确这一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书里面有一个词叫“理解的迁移性”。理解的迁移性,就是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能够迁移到新的甚至是令人感到困惑的情境中去,才是学生具备了学习的真正能力。</p> <p class="ql-block"> 义勇小学赵润秋 关键词:大概念</p><p class="ql-block"> 赵老师认为“大概念”就是通过对重点内容的划分,可以帮助学生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大概念发挥着魔术贴的重要作用。大概念具有内在的可迁移特性,可以帮助教师将离散的注意和技能联系起来。在老师进行日常教学设计时,经常会出现“短路”情况,就是环节与环节之间经常是断层的,这就是缺少“大框架”意识。只有“大概念”才能支撑“大框架”,有了大框架作为基础,又了解了课标,会让老师更好的把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出更好的教学设计。</p> <p class="ql-block"> 老虎屯小学 魏静 关键词:吸引力</p><p class="ql-block"> 魏静老师说:本书中最吸引我的是第九章:有吸引力的教学设计。有吸引力的教学设计是能够发人深省的,是能够引人入胜的,是充满活力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设计首先它有一种是能够让学生深入主题一学知寻求。有吸引力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享受这个学习过程,真正的课堂就是让学生享受这个学习过程,而且要让学生完全的投入到有意义的学习当中。</p> 分享心得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webkit-text-size-adjust: 100%;"> 钻石街小学魏述霞老师分享:</span></p><p class="ql-block"> 魏老师主要从“理解”、““逆向教学设计”分享自己的所得。魏老师以理解的一个基本指标“知识的迁移“为切入点,结合教学中的三个案例,加深了对”理解”意义的理解。除此之外,魏述霞老师结合自己对逆向教学设计的理解,以《圆柱的表面积》一课为例,解析逆向教学设计的三阶段。魏述霞老师说“逆向设计”关注学生最终学到什么,将具体化的教学结果作为目标。因此明确预期结果:需要解析教材、分析课标、分析学情,以此来确定学习目标。在确定评价依据阶段,“逆向设计”的评价先行让评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因此,每个任务都要与评价一一对应。最后设计教学活动阶段,以《圆柱的表面积》为例展现教、学、评一体化设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span><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18px;">世纪小学庞晓涵老师分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 25, 25);"> </span><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庞老师紧紧围绕“理解六侧面”中的“自知”,通过学生的自知、教师的做法、自知后的理解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庞晓涵老师认为学生的认知是存在误区的,而且标准化的测定并不能表示他此阶段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想让学生自知,学生需要学会质疑及寻找盲点或疏忽。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们意识到他们要做的不仅是接受“灌输”的内容,还有主动“揭示”隐藏在事实背后的内容,并思考他们的意义。还有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们要考虑学生学习时需要什么,而不是只考虑怎样教才舒服。要做好课前的评估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进步小学王玉婷老师分享:</span></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从大概念、重新定义单元、单元设计的迭代逻辑、大概念教学的单元设计来分享自己的读书体会。首先指出大概念定义,然后介绍大概念下的单元以及单元类型。最后以案例“分数除法(一)”分享逆向教学设计。</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杨家小学杨思维老师分享:</span></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主要从逆向设计、传统的教学设计两大误区、逆向设计的三阶段与大家分享自己对本书的理解。杨思维老师最大的亮点是结合逆向设计三个阶段设计一个单元的教学。明确预期结果阶段,教师分析前测学情,找准教学起点,由此确定学习目标;在评估证据阶段,教师设计了表现性任务和其他证据;在学习计划阶段,教师设置了一系列活动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活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18px;">泡崖小学王雅男老师分享:</span></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向大家分享了理解的六个侧面,分别为——解释、阐明、应用、洞察、神入和自知。这六个侧面互相重叠交融,又各有侧重。王雅男老师结合《乘法分配律》以及之前的教学实例分享了她对理解六侧面的感悟,让我们对理解六侧面有了更深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 25, 25);">闫店小学孙媛媛老师分享:</span></p><p class="ql-block"> 孙老师围绕逆向设计相关概念、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逆向设计的应用以及逆向设计的好处四个方面分享自己的读书感受与体会。围绕“逆向教学设计”在教学中的应用,结合自己上过的综合实践课《搭配中的学问》来分享自己的理解。在明确预期结果结果阶段,孙媛媛老师通过对教材、课标、学情的分析,明确本节课教学目标,并且用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前测,进一步明确本节课教学目标。在确定评价依据阶段,设计与目标向对应的评价体系,最后设计教学活动阶段,以《搭配中的学问》为例展现“目标—评价—教学”一体化设计。</p> 活动总结 <p class="ql-block"> 栾主任认为本次活动很成功,大家学有收获,并在听取分享中,再次思想碰撞,促进更深层次的理解。她认为“好书共聊”环节的六位老师用关键词向我们阐述怎样的设计是好的设计,让老师们能在大单元概念框架下思考教学设计。让听者有例可循,有法可依。“读书分享”环节的老师,从书中汲取自己喜欢深刻的一个切入点并将书中所学自觉运用到教学实践中。</p><p class="ql-block"> 最后,栾主任提出阅读是老师最大的底气。阅读带着教师的使命感,从阅读中来,到课堂中去,将是青年教师一直要追求的读书境界。</p><p class="ql-block">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栾主任倡导大家再次开启重读经典,共同成长的读书活动,感悟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最高境界。</p> <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精彩纷呈,讨论热烈,气氛活跃,带来对课堂、对教育教学深度的思考。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让经典深入心灵,让教育一路书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