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聯動】三月三 游秦山

影青

2023年4月22日正值农历三月初三是传统的上巳节,此时草长莺飞、春意盎然,全国各地多有郊游、祓禊等习俗。三月三游秦山是张堰历来的民俗。我曾从老一辈口中听说过三月三秦山集市的热闹,在网上惊艳过满山油菜花的美丽,更慕名求访过秦山,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无法靠近。故今天能上山踏青,真心感谢秦山村委和山塘文史会的联手安排,让像我这样爱而难得的众多文史爱好者有机会一睹秦山风貌。<div> 本次的行程安排环节紧扣秦山主题,上午十点多大家便集合在第一站张堰历史人文风情馆大门口。从参加人数可以看出大家的兴致都很浓厚,从谈话中也得知有的人是年轻时去过秦山想重温旧梦,有的人则和我相似都是满怀憧憬借着这良辰第一次去秦山。我从这里便有幸认识了不少亲切又可爱的老师们和年轻的朋友们。</div> 在行程安排上,这次的参观环节并没有面面俱到地仔细介绍每个展品, 而是在与秦山有关的展品前多站了几分钟,突出主题。 在了解过张堰名家高平子的生平后,几位老师饶有兴致地品味起高平子的《燕归来图》。这张图简单勾勒出秦山神韵,题写出数列诗句,透露了著名天文学家在海峡对岸的思乡情意,也体现了作为留溪高家文艺修养的深厚功底。<div> 诗句原文是“<b>金牛湖上秋光老,海上黄华塞上寒,燕子天涯犹浪迹,归来肯为旧家山。</b>”这张图便是本文封面明信片的原型素材,成为了秦山的地理文化名片。</div> 参观过展览后,大家坐车前往秦山村的堰秦学堂。 作为秦山村的党群服务站,这里很好地将党史学习教育和本土文史结合,打造出了特色品牌。 我们在大厅品尝到了张堰特色堰菜之一美味鲜香的“红烧扎肉”和当季新鲜的蚕豆等时蔬,欣喜地接受自然的馈赠。 饭后休息片刻,就进入了第二站的第二环节茶话会。 在苏仁璋老师的主持和阿辉老师的鼓励发言下,各位乡贤能人纷纷参与讨论,简单地介绍了秦山的历史,生动地讲述了秦山和秦始皇的传说故事,回忆了秦山的昔日风情,还从语言学角度探讨了秦山在方言上的演变历史,热烈又精彩。 茶话会后,堰秦学堂的展厅也不容错过。橱窗橱柜内的明信片在邮品收藏家杨卫峰老师的讲解下成了无声的故事片,都是一段段来自远方的问候。 美丽的金山乡村,必须得有金山农民画来进行诠释。 吴国盛老师的画作用线条传递了人情的温暖。 将这个空间命名为特殊图书室,想来也是有特殊的初心。来这里翻阅的人多一名,就多了一个传承文化的火种。 签到用的不是表格不是本子而是带有当日戳印记的秦山主题画面明信片,这个纪念方式是我最佩服的用心之处。 明信片的背面则带有金山博物馆标志的图案。 行程的第三站即是今日的重点——秦(望)山。<div>大家都很高兴,纷纷上前合影留念。</div> 作为秦山八景之一的白龙洞从门外就能看到,其他几景如翠微峰、仙人洞、飞来石、试剑石等或由于不开放或已确实不存在了,依然成了传说。 作为重量级的文保,秦山的标牌清晰明了。 通往秦山的路就在我们眼前。等着兵哥哥来给我们开门,美景马上呈现。 山上的野生花草树木都是宝,无论用形色识花还是阿辉老师的人工鉴定都能扫到宝贝。这里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令人欣喜欣慰。 路边的花开得正盛,大家也看得心花怒放。 路遇一片无名无碑的烈士墓,前一天来秦山的团队恭敬地献花缅怀。 回程路上我们一一谢过兵哥哥的带领,还不停地回望这些青翠的树林草木,意犹未尽。这是一次酣畅淋漓的活动,集合了游览、健身、赏景和忆史,队友年龄段跨度大到8至80来岁,每个关于活动的构思细节都是值得回顾的。<div> 将对秦山的回忆复刻一次,就是对乡土文化的一次传承。</div><div><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zcf91khSXUvztc315RNgfA"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时光 · 三月三 游秦山</a><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