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盈满校园,阅读润色教育——横峰中学青年教师4.23世界读书日活动

横峰中学工会

最美人间四月天 最是书香能致远 <p class="ql-block">  脚步不能丈量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书籍可以。阅读能够帮助教师用更广阔的视角看见教育的初心,眺望教育的未来,追逐教育的美好,触及教育的本真,阅读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迎接第28个世界读书日的到来,横峰中学于4月17日至19日举行了青年教师读书分享会,共有61名青年教师参与本次活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春光美如斯,正是读书时。让我们在这个春天,共赴书香之约,去聆听、去感受,去奔赴一场读书之旅。</p> <p class="ql-block">  61名青年教师,六个读书小组。老师们围绕所选书籍的精彩内容,有对书籍内容的细致剖析,有对自身教育工作的深刻反思,也有从不同的角度畅谈自己读书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敞开心扉,真诚交流,尽情分享读书的收获与快乐。此次交流分享活动气氛轻松而愉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书分享会交流期间,横峰中学党委书记、校长苏万林、校务委员王月婕等领导来到教师阅读吧,参与到分享里来,与青年教师们共同交流读书心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王月婕校务的鼓励下,很多老师<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敞开心扉,</span>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畅谈自己读书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特别是当老师们提出在教育工作上的困惑时,王校务总是能亲切耐心地为大家解答。</p> <p class="ql-block">  苏校与青年教师们分享了自己读书的四种情况,用自己的读书经历鼓励青年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通过读书净化自己的心灵、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p> <p class="ql-block"> 在分享交流环节,青年教师们积极分享了自己的阅读经历和推荐书籍,畅谈理解和收获,并展开了热烈讨论。从《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到《爱心与教育》,从《三体》到《时间地图》,从《人世间》到《平凡的世界》,从《万历十五年》到《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涉及领域广泛,类别丰富,充分展示了老师们广泛的阅读兴趣。</p> 阅读书目(部分) <p class="ql-block"> 本次青年教师读书分享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分享交流的平台,让大家更真切地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和魅力,进一步点燃了教师读书的热情,坚定了立德树人的信念。</p><p class="ql-block"> 以书为友,以书为鉴,让一缕书香伴你我同行,在阅读中,接受经典的洗礼。横峰中学将会持续开展师生读书活动,让书香溢满校园,历久弥香,常驻心间!</p> 教师读书心得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读《平凡的世界》有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横峰中学 江小妹</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这群不平凡的人组成了这平凡的世界,读完这本书后人的灵魂也许得以净化,也许还会改变你现在的很多想法。《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等人为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路遥为我们讲述地不只是那个久远的年代,更是一种人生应有的信仰和追求,亘古不变。这是一个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的时代,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平,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每一个正在虚度生命的人们都该读《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珍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路遥在教会我们要有独立的人格,尽管你可能会遭遇孤独。孤独是人生白我证明的必经之路,只要你认定了自己的理想,那么坦然面对孤独,将是你勇往直前最后的支撑点。</p><p class="ql-block">路遥在教会我们不必用尽生命去做一个漂亮的人,但应用尽生命去做一件让人们叫好的漂亮事。前者只能证明你的处事圆滑,而后者则将见证你精彩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该看看《平凡的世界》,倾听那些久远的声音,或许那样,我们会在这个因欲望日益膨胀而扭曲的时代,尽快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至于到油尽灯枯时,我们还在迷惘。</p><p class="ql-block"><br></p> 阅读原来如此重要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 25, 25);">饶欢平</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可谓是教育著作中的经典,这半年细细读来,他的教育理念、实践经验,直至今日仍然值得我们深入体悟,加以借鉴到教学。书中,他从多个角度不断谈到阅读的重要,尤其对于教师自身成长的影响,以及阅读在教育中的巨大力量,对我触动很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很多人认为,教师这种职业没有空闲时间。如何解决时间问题?书中讲述了一位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非常成功的观摩课,并告诉大家:“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仅花了约15分钟。”这种准备究竟是什么呢?这就是阅读。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江河,阅读不是为了明天上课,而是出自本性的需要,出自对知识的渴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教育工作中最“硬的核桃”之一,是对“困难”学生做工作。苏霍姆林斯基试验过许多方法,得出结论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扩大阅读范围。这些学生需要尽量多读些东西。他会尽量经常为每个“困难”儿童挑选一些用最鲜明、有趣和吸引人的方式阐明概念、结论和科学特点的书籍和文章,供他们阅读。让这些学生对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尽量多产生疑问,带着这些疑问来找他,这是对他们进行智力教育很重要的条件。书中他例举了自己在教育小费佳的5年中,为了解决孩子的绊脚石算术题和乘法表,专门编写了一本习题集,约有200道题,每道题都是一个吸引人的故事,绝大多数题无须做算术运算,解这种题首先意味着要思索和动脑筋。在阅读中,费佳明白,这些故事就是习题。于是,他整天整天不离开习题集了,每解一道题就感到像是取得了大胜利。阅读这些故事就是一种脑力锻炼。费佳在学习上还遇到过困难,特别是历史和文学课。他的每个困难都是通过阅读而得到了减轻的。其实,苏霍姆林斯基的做法就是让枯燥的练习穿上了有趣的故事外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并主动深入地思考。反观我们当下的老师,不要说语文和英语等学科,就是数学、物理等理科学习遇到问题,大多采用简单机械的重复练习。如果再错,老师蹦出的第一句话就是:“都做过N遍了,你怎么还错?”殊不知,这样“就题论题”的操练,都只会导致学习兴趣的丧失和思维的固化。愈是困难的学生,他在学习中遇到似乎不可克服的困难愈大,他就愈需要阅读。阅读能教他思考,思考会刺激智力觉醒。学生思考得愈多,在周围世界中见到不懂的东西愈多,他接受知识的能力就愈强。而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工作起来也就愈容易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给教师的建议》中写到,你在整个教育生涯中都应成为教育者,而要进行教育,离开美和艺术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你不会任何乐器,你手上和心里就应当有另一种影响人类心灵的强大手段——文学作品。要具备和丰富自己的文学作品的藏书。要根据你教的儿童的年龄,每年买上数十本文艺书,它们能帮助你找到通向学生心灵的道路。在充实自己的藏书时,应记住的最主要的事情是:在你要给学生看的书里,应当有关于如何生活的教导。苏霍姆林斯基在书店中为自己的教育藏书选购著作时,总是努力考虑哪本书给他的哪个学生看最为合适。读到这里,不禁为苏霍姆林斯基的用心折服!所以,要进行教育,首先的就是要要关切地、深思熟虑地、谨慎小心地触及学生的心灵,去发现那些微小的、独特的东西,真正地理解学生,懂得学生。同时,我们自己必须要多读书、多思考,把读过的每一本书设法收入我们的教育资源库里,等到某个学生需要的时候,让它成为打开那个学生心灵的钥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书中还谈到了阅读在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家庭的智力氛围,对于儿童的发育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儿童的一般发展和记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里的人们有什么智力兴趣?读些什么书籍?成年人考虑些什么问题?在儿童的思想里留下些什么影响?教师需要告诉学生的家长:“孩子的智力取决于你们的智力兴趣,取决于书籍在家庭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什么地位。”可很多家长,从不关注自身的智力兴趣,却一味要求孩子看书、作业、考高分,家庭中的亲子关系也因此而箭拔弩张。于是,叫喊、责难、不信任充斥在家庭中,家长会觉得孩子的教育很难进行。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教师要力图使父母相信,家庭中应该充满尊重科学、文化、书籍的精神。教师和家庭一道举办图书日,让父母为家庭图书室购买各类书籍。他们在家长教育学校的各部讲课时,在进行个别谈话时,都要谈家庭图书和家庭集体的精神生活问题,力求培养儿童具有多方面的精神兴趣和需要,其中对书的需要应当是首要的。他们使不少家庭把傍晚前一小时作为读书的时间,儿童和少年这时阅读自己家庭图书室的书或学校图书馆借来的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漫长的教育生涯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不断地阅读,汲取书中的养分,才能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也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和家长去阅读,才会打开大家的智力之门、心灵之门,营造良好的家庭关系,让教育润物无声,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喜欢自己是面对世界的底气》</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徐歌</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理想的生活状态是,工作时万分投入,忙碌而充实,放松时尽兴出行,要去看最广阔的草原登最高的山,而实际的我呢,往往呈现一种“好累啊”“好疲惫”的状态,活勉强干着,放假在家躺着,有时候刷旅行博主的视频,大呼“谁偷走了我的人生”,喜欢的旅行博主中,房琪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初识房琪是因为她的文案和她恬静的音色,网友评价她“文字写出了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的梦想走进万里河山。”一个兼具审美和文采的博主写的书会是什么样的呢?带着这样的好奇,我买了她的新书《真希望你也喜欢自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和我想象的旅行游记不同,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女孩对自己走过的路的娓娓道来,书里有她求学经历,有她成名前碰壁的生活,也有她迷茫时候对生活的感悟,可能是女孩子的共鸣,我很容易被女作者笔下的情感所打动,也更认识了这个笔下生花的女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和情绪的斗争已经持续好几年了,大部分时候我假装忽略它,强迫自己去“做点有用的事”,但我知道,它从未离开过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月,学生好容易进行月考,我趁着周日和没有监考的周一,去了杭州,享尽了西湖风光,看到了一直想看又因为疫情耽搁的脱口秀,又走马观花地看了灵隐寺,寺庙满是和我一样因为疫情憋坏了的游客,求十八籽的队伍长长地从庙门口排到了台阶下。我看着寺庙黄色的墙上写了一个大字“禅”。好像在这一刻,说不清道不明的烦闷才得到了片刻的缓解。但也不是每次心情不好都正好能出门的,行不了万里路,就读万卷书吧。看了书才知道,原来我以为把日子过成诗的房琪,也曾经是被情绪左右的人。她说,她在尝试放慢节奏、放缓脚步、放平心态。“情绪不是你对世界的反应,情绪是你自己构建的世界。”在此之前我对情绪的态度更像是对一个爱哭的孩子,我一心劝导让他不要哭,却忘记问问这个孩子为什么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房琪在《去过动态平衡的人生》这篇文里,写下了“毕业至今,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不错的,这也是我很多次“成长”的感悟,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学会很多妥协,同时又明白自己有了底气才可以与外界的动态与自己的内心平衡。毕竟在成年人的生存法则里,直道和弯道并没有那么泾渭分明,今日我的低头,何尝就不能成为明日的昂首挺胸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写这篇读书笔记的时候,我正在用房琪的视频当背景音,背景里她说“女生什么时候最美?我认为的最美,是绝对自信,是被他人指指点点的时候,说‘我真喜欢自己’。”喜欢自己意味着接受,也意味着对自己能释放魅力的肯定,想要成为理想中的自己的我,就从这一刻开始,变得更喜欢自己一点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崔丽芳</b></p> <p class="ql-block">  这本书初读显得琐碎,你甚至不觉得它多有文采,就平淡无奇的讲一个故事,甚至有点无聊。但到了后面,你开始被它吸引,于平淡中跟着作者不慌不忙的一路过去,竟有点欲罢不能。看书喜欢窥探作者的三观,企图找出作者的狭隘和洋洋自得。然而这次只看到作者对历史的悲悯、清醒的目光以及高远的视野。这丝毫不夸张的文字,突然让我怀疑是作者没有斐然的文采,还是不屑炫技,只想安安静静地讲好一个故事?再说故事我们总宣扬人定胜天,认为这样才算英雄,作者却让我们看到到历史的偶然与必然。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历史大车轮下,很多人物被裹挟着前进,根本无力反抗。真要反抗末必会失败,只是难如登天!自动开启hard模式,何苦?历史人物也是人,不是历史课本里的寥寥数语,万历皇帝,海瑞,戚继光,张居正,他们未必没有争过,没那么高尚,也没那么不堪,但最终也末能扭转历史的潮流。因为懂得,所以慈悲。黄仁宇一生经历了太多,对历史有一种天生的悲悯和冷静,者注定了这本书的成就。现实中很多人写史读史,却最终陷入偏见,客观是最基本却最难做到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史思今,时至今日,凡有争议之事发生,道德就时常被人提起,而法律却是陌生的,我们很少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道德却成了人们口中的奥论导向和判断是非的标准,由此观之,这和几百年前的万历十五年又有何不同?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却有教化之处。然而,受过教育的人应有独立之思想,能够明辦是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愿你我能以史为鉴,审视自身和社会,不做随波逐流的跳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趁阳光明媚,趁微风徐徐,趁岁月正好,<span style="font-size: 18px;">趁读兴正浓,</span>让我们继续同行在美丽的阅读路上,成为眼中有光芒,灵魂有书香的横中读书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横峰中学工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2023年4月23日</p>

读书

阅读

教育

青年教师

教师

自己

学生

平凡

苏霍姆

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