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绵绵赴范县 同步阅读奠基石 ——记范县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及“语文主题同步阅读”启动大会

李桂敏

<p class="ql-block">人间芳菲四月天,正是读书好时节。2023年4月22日,濮阳县第四实验小学六位教师赴范县第一小学参加了“范县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暨“语文主题同步阅读’交流会”。</p> <p class="ql-block">  在上午的“启动大会”上,首先,范县教育局局长致欢迎词。第一指出所有教师要积极参与语文同步阅读,二是加大指导力度,广泛传播经验。接着,范县教育局副局长发表主旨讲话。围绕以下几点作了报告:一是指导思想,二是目标任务,三是主要措施,四是工作要求。然后,对“范县第二批十大读书人物”进行颁奖。激励更多的教师投入到阅读的队伍中。</p> <p class="ql-block"> 最后,由两位老师做了主旨报告。第一位包卿老师,围绕“让有效阅读为孩子人生发展打下坚实底色”做了主旨报告。首先包老师对语文同步阅读的背景做了分析,表明语文教学不是研究老师怎么去教,而是研究学生如何去学。包老师强调我们要“真阅读,重思辨”。接着对如何教学语文作了阐述,包老师建议一课一得,学精学透,让学生实现从认知到实践再到运用的过度。</p> <p class="ql-block"> 第二位郑希冰老师,围绕“以教材为基点,构建儿童发展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做了主旨报告。首先郑老师从阅读体系构建的方向做了阐述,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就是立德树人,培根就是要打好中国底色,铸魂就是植入红色基因。要牢牢把握语文的核心素养和学习任务群。接着,从阅读体系构建的内容上做了阐述,郑老师说,教材根,要以教材为基点去选择对自己有价值的读物。最后,郑老师从阅读规划实施的策略方面做了分析,指出语文教学要有厚度,有宽度,有深度。</p> <p class="ql-block"> 刘军梁老师主讲《紫藤萝瀑布》一课,穿插分析了《好一朵木槿花》一文。以初读,感知结构美、细读,品味手法美、展读,解析情思美、悟读,体认意味美四个环节,讲解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展示了“读”所带来的魅力。刘老师在细读,品味手法美的环节,与学生们由浅入深的交流,张弛有度,随堂生成,师生交流间思想碰撞的火花引人眼球。在展读环节,刘老师让学生读《好一朵木槿花》,学生用细读环节学到的分析手法,分析本篇文章,进行阅读间的迁移,让学生在学到“鱼”的同时也掌握了“渔”。</p><p class="ql-block"> 课后,刘老师围绕着“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老海棠树》、《窗前的树》为例,分析了树:以言情,以言志的手法,总结了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特点:寻找共性,建立连接,描摹特征,赋予人性,物我关联,言志抒情。</p> <p class="ql-block">  马莺莺老师主讲了《鹿角和鹿腿》一课,以“读”贯穿课堂,在课堂开始,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课堂中间,马老师详细指导学生,朗读鹿刚开始看待鹿角和鹿腿的句子,通过分析关键词语理解读的心情、通过重读词语强调读的语气、通过观察标点符号强化读的情感,层层递进,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并声情并茂的“读”。在课堂结尾,马老师利用关键词,让同学们借助关键词的提示讲故事,发挥想象,渗透情感,声情并茂,引人入胜,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学习中,掌握了“读”的方法和精髓,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了本则寓言蕴含的道理。一个“读”字看似简单,马老师却在课堂中展示了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令人赞叹。</p> <p class="ql-block">  《匆匆》是一篇经典散文,年轻的董雪老师深情背诵全文把孩子们引入文本。没有分析,没有讲解,指导孩子们读出了散文之美,读出了散文之情。然后探寻朱自清先生的写作密码,让孩子通过默读,发现感受最深的语段,体会作者运用什么写法表达情感。交流总结出从生活中读出情感,叫融情于景、融情于事。用心里话表达情感叫直接抒情,用多种修辞表达情感叫寄情于法。最后拓展阅读《时间怎样地行走》,用同样的方法自学文章,真正诠释了什么叫一课一得,什么叫阅读情感。</p> <p class="ql-block">  吴金焕主任的报告《基于统编教材三位一体教学的语文主题同步阅读单元备课实操》赢得全场老师的阵阵掌声,她与老师真诚地交流,现场十分钟演绎一年级《秋天》的教学,通过读标点,读画面,创设情境,自然生成文化自信,让人耳目一新,文字的美是通过读来发现的,文字的美是通过读感受到的,文字的美是通过读有了温度的。</p> <p class="ql-block"> 一路芳香一路歌,一路学习一路收获。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把读书和学习当作终生的必修课,做幸福的书香老师,做学生心灵成长的领路人。</p>

老师

阅读

语文

学生

言志

范县

情感

课堂

同步

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