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咖啡时光……

北极风铃

<p class="ql-block">文字:北极风铃</p><p class="ql-block">图片:自拍和网络(致谢!)</p><p class="ql-block">音乐:小夜曲/舒伯特</p> <p class="ql-block">   1972年,我在鸡西矿务局小恒山煤矿第一中学上初中时,有一天上午到学校老师通知说今天停课,即没有安排学军训练和学农劳动,也没有安排到校办工厂学工劳动。同学陈旬约我到他家去玩,他神神秘秘又很郑重其事地给我冲了一杯雀巢咖啡并加了一勺白糖。这是我第一次听说咖啡这个词,也很好奇?我看着这杯黑褐色的咖啡,没有产生一点好的感觉,也没觉得它有什么诱人之处。喝了一口,顿时觉得满嘴都是微微有点甜的苦味,心想同学家不喝糖水,咋喝这么苦的东西呢?转而一想咖啡这东西,一定是好东西,不然,陈旬父亲是矿山的总工程师,母亲是矿第二中学的校长,都是煤矿的高级知识分子,能喝不好喝的咖啡吗?虽然这咖啡是苦的。</p><p class="ql-block"> 即使这样,我对咖啡依然没有产生一点好感,仅仅是我第一次看到了和喝了咖啡而已,算是我与咖啡一次平淡的初见。</p><p class="ql-block"> 过了几十年后,我在三亚看见有一个咖啡厅,叫初见鲜花或初见咖啡这个名字,倒觉得有些亲切了。</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下乡推荐上学,1978年8月在黑龙江商学院烹饪专业毕业分配在省城工作,12月份省政府职工业余大学创办招生,只有中文和政治两个系,不收学费,我选择了中文系。这时我能买到咖啡、茶和烟了,我为自己每天晚上写小说和诗歌提供了足够的给养。我白天从来不吸烟,单位甚至一个办公室的同事,都不知道我在晚上能吸一包烟。</p><p class="ql-block"> 我每天晚上在宿舍的写字台前,先冲上一杯咖啡,开始写作,待这杯咖啡喝完了,再给自己沏一杯球形状上好的绿茶。从晚间19点至凌晨1-2点,一杯咖啡、一杯茶从和一包烟,刺激我的大脑在夜晚处于激动和兴奋状态,陪伴着我在夜里寻找创作灵感和灵魂深处闪现的思想光辉。</p><p class="ql-block"> 别人喝咖啡,是享受美好的休闲时光,我那时晚间喝咖啡、喝茶和吸烟,是为我写作时精神饱满,抑制瞌睡虫,我喝咖啡、喝茶和吸烟出发的和落脚点,都与别人享受其中乐趣有着明显的不同。我勤奋的写了三年多小说和诗歌,却不知道投稿,只请机关一位发表过小说的同事李五泉老兄帮助看稿(后来李五泉调到《小说林》杂志任编辑(熬了多年当了主编)。我因当时底气不足,一直不敢去投稿。我消费了三年的咖啡、茶和烟都成了白搭,没发表一篇作品,也没见到一分的稿费回头钱,算作是我学习写作交纳的学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82年12月省里要成立一个经济学会,准备出一本论文集,省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守川,听说我能写点东西,邀我写一篇论文,没想到一篇不到3000字的文章,给了35元的稿费,相当于当时一个月的工资。星期天,我领着妻子去卖高档商品的秋林公司友谊商店项链柜台,买一个心形的绿翡翠项链坠和一个细银链,秋林公司是全国十大百货商店之一(哈尔滨还有哈一百)友谊商店在当时是很时尚很前卫的地方。我第一次写经济类文章,就尝到了甜头,便改写有关经济的文章和专业书了。 </p><p class="ql-block"> 1983年7月底,省政府职工大学老师通知我写的论文《作家心理潜流及灵感的突起…》得到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李之教授的高度评价,这篇论文也成为我们业大学办学质量高最有力的佐证,这个我想都不敢想的结果,给了我极大的鼓舞,我把这篇万字的论文寄给《文艺评论》杂志,没有多长时间,杂志社编辑打电话要我的简介和照片,我写了最简短的简介,即姓名、男和单位名称,我没时间去照相,把工作证上的照片撕下来一并寄给杂志社。过了一个多月论文发表,给了60元稿费,后来还应杂志社邀请对英国《文学理论》一书写过介绍文章。 </p><p class="ql-block"> 从此,我继续给自己加压,使我每天晚上只能睡3-4个小时的觉,熬夜、写东西、喝咖啡、喝茶和吸烟,成了我夜生活的一种常态化标配,一直坚持了16年(1994年)。</p><p class="ql-block"> 在这期间,白天我严格要求自己,努力积极地做好本职工作,在没有任何家庭背景的条件下,伴随着自己不断地成长进步,39岁就在机关当了处长,与同龄人相比,我的成长进步也算是说得过去。</p><p class="ql-block"> 到了1994年,我已经先后在国家级和省级出版社出版了《饮食心理学》、《经理必备技能》、《市场哲学》等专著;《厨师必读》、《商业礼仪》等几本与人合作编著出版的书;几本策划主编的丛书;我主编的《中国饮食文化丛书》和全国职高教材《商业应用文》、国内贸易部成人教材《柜台服务技能》等,以及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的100多篇文章,这些出版物出版和发表,也算是我当初给自己确立的两条腿走路(白天工作和晚上业余写作),交了一份令自己比较满意的答卷。</p><p class="ql-block"> 为了怕领导说我不务正业,我从开始写书,一直处于对外严格的保密状态,处内和机关同事,甚至是要好的同学,都不知道我晚间熬夜写书挣稿费的事。1984年底我家购买一台日本松下20寸彩电,同学说咱们都在机关工作,挣一样的工资,你咋能有钱买彩电呢?我只好说是岳父岳母给买的,算是把这件事给搪塞过去了。</p> <p class="ql-block">   任何事情,都是利弊相生相伴,我在工作上的顺利、业余时间写作小有收获的同时,我浓密黑头发里出现了白头发,头发也日见稀疏起来,长期熬夜的后遗症开始陆续的显现,我的健康程度也进入了亚健康的状态。</p><p class="ql-block"> 从那时起,我尝试着不再熬夜,利用单位离家近的优势,早晨提前一个半小时到单位,中午午休时间和下班后两个小时在单位写作,尽量地避免熬夜;有紧急工作必须熬夜时,算是例外。</p><p class="ql-block"> 随着我喝咖啡、喝茶和吸烟的时间延长,喝咖啡等自然而然地成了长期伴随我生活的一种习惯。</p><p class="ql-block"> 后来因冬天呼吸道经常发炎,便下决心把烟给忌了,这样就大大地减少了冬天我的上呼吸道感染的机率。</p><p class="ql-block"> 喝咖啡和喝茶,依旧是我每天必须借助的一种能量,时间久了变成了一种我们家不可或缺的生活习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城市里出现了一些专业的咖啡馆,偶尔去咖啡馆小坐,在感受一下咖啡馆文化氛围和咖啡时光的同时,和朋友喝咖啡谈点什么事,现在回想起来几乎都是和朋友商量有关合作写书及出版事宜。</p><p class="ql-block"> 我喝咖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开始喝速溶咖啡,是能买到啥就喝啥的那种,没有机会和条件选择咖啡,觉得能喝到咖啡,就是获得了一种能量,也觉得爬格子喝咖啡也挺奢侈。</p><p class="ql-block"> 有了这种喝咖啡的感觉,再喝咖啡时就觉得不再是单纯的喝咖啡了,似乎也有了一种时尚和浪漫,体验到一种休闲的品位,还有咖啡提神的作用,使我的咖啡时光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有了一点经济条件,加上市场上咖啡品种也多了起来,所以,我去一次商场,总要买一种没有喝过的咖啡,回家品尝和比较。等商场里有进口咖啡品种时,心想国内不产咖啡,洋咖啡是泊来品,洋咖啡,应该是更正宗更地道的咖啡。</p> <p class="ql-block">  1990年和1991年去了云南和海南,才知道中国这两个地方产咖啡,便买回家里品尝。国产咖啡与国外和国内合资生产的速溶咖啡口味相比较,只是国产咖啡口感的柔和度稍差一些。</p><p class="ql-block"> 2016年以后,我了解速溶咖啡成分中含有植脂末这种添加剂之后,把我自己吓了一大跳!原来这个含量很低的植脂末,竟然可以促使平淡无奇的咖啡味道鲜美起来,但是,它却是人体无法代谢出去的物质,这种物质在人体内积累多了,对人的健康十分不利。</p><p class="ql-block"> 自从知道了植脂末的弊端,再买速溶咖啡时,我只买含咖啡和糖两种成分的咖啡,含植脂末的所有咖啡都被我排斥在外;从此,我买咖啡便有了理性的选择,选择咖啡品质的目标性也更加明确和清晰了。虽然,没有植脂末的咖啡口味不那么香浓了,但是,在心理上我确有了喝咖啡从来没有过的一种踏实和舒服感……</p> <p class="ql-block">  进入2000年以后,孩子给我们买了一台进口的手动咖啡机,先用磨豆机把咖啡豆磨成粉,再用咖啡机压榨,这个过程需要一点时间。想着一会儿就能喝自己操作现磨的咖啡,感觉这杯咖啡和咖啡店里几十元一杯的咖啡一样时,就觉得很受用很舒服,不仅能闻到咖啡自身的香味,还有了一种赚了的感觉,特别是我喝咖啡在品质和品味上得到了的一次升华。</p><p class="ql-block"> 没过几年,朋友送我一台自动咖啡机,使我喝咖啡进入了自动升级版。没过多久孩子又给我们买了一台新的更好的全自动咖啡机,每天闻着咖啡的香味,喝着现磨压榨出来的咖啡,在轻松自如中,还有一种美滋滋舒服的心情。家里来了客人,给客人现磨一杯咖啡,成了我们家待客的一种礼遇,陪着客人一起喝咖啡,聊天的语境似乎多了一份随意和温馨。</p> <p class="ql-block">  从我第一次喝咖啡到现在,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咖啡成了我生活中一种温情的陪伴,也成了我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习惯……</p><p class="ql-block"> 回想过去我喝咖啡的时光,虽然,没有许多人喝咖啡时的愉悦、浪漫,也没有觉得喝咖啡有什么时尚,但是,咖啡刺激我进入大脑兴奋和思想活跃时的状态,使大脑灵魂深处有了一次次思想碰撞的火花,有了一种能让自己激动不已、淋漓畅快、热血沸腾和激情四射的昂奋状态,有了一种恨不得拥抱整个世界的成就感,有了一些心里释放带来的轻松、浪漫和回味……</p><p class="ql-block"> 喝咖啡给我带来的这些感觉,即使几十年过去了,每每想起,依然会有一些兴奋和激动,那是挥之不去的映像和印记……</p> <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王洪宝,笔名:北极风铃,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专家、哈尔滨商业大学管理学院客座教授;专著主要有《饮食心理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商业公共关系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市场哲学》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填报高考志愿技巧》机械工业出版社,《龙江饮食文化》黑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等;编著主要有:《商业礼仪》中国商业出版社,《美国商务考察旅游留学必读》旅游教育出版社,《家政服务培训教程》黑龙江科技出版社等;主编《中国饮食文化丛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商业应用文》上海科技出版社;在报刊杂志发表经济、教育、饮食文化、文艺理论、诗歌、散文、小说等130多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