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4.10.我随独品游李家山、黄河画廊、碛口古镇

<h3>李家山村藏在深沟里,整个村落的窑洞呈现阶梯式叠状,近百个院落和几百孔洞穴分布于60–70度的山坡上,多达十几层的窑洞群,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壮美!给我视觉的感受就是震撼。</h3> <h3>李家山村位于山西吕梁临县碛口镇。有着北方“小布达拉宫”之美,堪称为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h3> <h3>晋、陕有深厚的黄土和丰富的砂石,为建造窑洞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br>窑洞的产生已有4500年的时间,最辉煌的时期在明末清初。<br></h3> <h3>窑洞具有冬暖夏凉、节能省地、防火隔音、便于施工操作,这些为广大晋、陕人民所接受,并沿用至今,确实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h3> <h3>李家山村原本是碛口镇商人家眷居住的地方。<br>直到1989.10.著名画家吴冠中采风时偶然发现,才被世人知晓。</h3> <h3>我们要在这里拍张集体照留念:</h3> <h3>小路不仅行人、行车,还有排水的功能。小路两侧高,中间凹,走在上面,不太舒服。</h3> <h3>据说这里风格迥异的窑洞特别是四合院窑洞与独特的人文融合,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h3> <h3>四合院式的窑洞:</h3> <h3>吴冠中先生采风时住过的窑洞:</h3> <h3>这是屋顶上:</h3> <h3>黄土高原上的梯田。</h3> <h3>出村口:</h3> <h3>道边村民卖着自家种的蔬菜:</h3> <h3>村口小亭子:</h3> <h3>几个村民,边走边随口唱着黄土地上特有的信天游。</h3> <h3>回头望着在山坡上建的层层叠叠窑洞。我想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挖窑洞的工艺别失传。要传承下来,让子孙万代热爱我们的窑洞文化遗产。</h3> <h3>我们乘车来到黄河画廊码头,乘船欣赏黄河百里水蚀浮雕。</h3> <h3>这是我第一次与黄河这么亲近。</h3> <h3>黄河画廊又叫百里水蚀浮雕。位于晋、陕黄河大峡谷的碛口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珍贵的自然遗产,是黄河水亿万年来成就的一卷惊世之作。</h3> <h3>据专家考证,黄河水蚀浮雕地质遗迹,形成于两亿年前的地质运动中</h3> <h3>厚层砂岩内含有大量的正长石、石英石。在水溶蚀、河流冲蚀、风蚀和日照条件下,正长石逐渐分化分解,包含在正长石里的石英石,失去了周围的支撑,也从厚层砂岩中脱落下来,因此在砂岩中就形成了石沟、石龛、石窟、石书等形状的天然浮雕。人类无不惊叹大自然的神奇!</h3> <h3>整个石壁几十米都是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水蚀石雕。就是高达河面几十米的山上,也因黄河水常年冲刷,显现出神态不同浮雕。</h3> <h3>2000年陕西省美院教授兼国家一级摄影师的陈宝生先生,乘木船从佳县漂流到碛口,途径此地,意外发现了这一奇迹。从那时开始,黄河天然画廊慢慢被世人开始了解。</h3> <h3>这一幅幅纯天然的艺术杰作中,汇集了大量的绘画艺术、建筑艺术、雕刻艺术、书法艺术等。</h3> <h3>我国著名的画家吴冠中先生,多次亲临其地,并高度评价这一奇观。他说,黄河石壁浮雕壁画,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h3> <h3>这是“狮子大开口”,嘴边有只兔子。今年正好是兔年,很吉利。</h3> <h3>听导游讲解</h3> <h3>我们参观完黄河画廊,上岸拍照。</h3> <h3>岸边的石堆里有许多空洞,船夫们利用空洞构图,让游人们拍出妙趣横生的照片。</h3> <h3>我欣喜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h3> <h3>我们沿黄河公路在返回途中,参观了1948年3月23日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东渡黄河,夜宿碛口,后转到西柏坡,指挥了全国的解放战争。<br>这里是当年毛主席率军东进的渡口。</h3> <h3>黄河对岸是陕西,那座塔叫“黄龙塔”,2017年竣工。国际漂流组织了17个国家来黄河漂流了一次。</h3> <h3>我们这边是山西,有“黑龙庙”。黑龙庙始建于明代,后又多次增补修缮。庙的正祀龙王,左右分祀风伯、河伯。传说是保佑风调雨顺的神灵,也是船家供奉的保护神。</h3> <h3>黑龙庙内戏台型制尤为奇特。<br>一是乐楼奇异的三空舞台,视野广阔,宏伟壮观;二是罕见的左右看台,今称包厢,古代戏场实属罕见;三是音响奇特,古无扩音设备,却声音远扬十里之遥,清晰悦耳,故有“山西唱戏陕西听”之说。</h3> <h3>左右看台的里面情况:</h3> <h3>左右看台:</h3> <h3>钟楼:</h3> <h3>鼓楼:</h3> <h3>正殿在修缮:</h3> <h3>我们站在黑龙庙的最高点,俯瞰碛口古镇。</h3> <h3>此次旅游,使我了解了一点窑洞文化和黄土风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