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起源(家庭叙事散文)

由之

<p class="ql-block"><b>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先哲先贤英明,明察秋毫,洞悉宇宙。虽然所阐释的不是“爱”,但“爱”实为“道”,既属物质的,亦是精神的,既为先有,又是来者。</b></p> <p class="ql-block"><b>  因为爱情,产生婚姻。因为婚姻,繁衍子孙。世间爱意千般,今天说说儿女情、隔代亲。</b></p><p class="ql-block"><b> 儿女情、隔代亲,是说不完的话题道不尽的情。七情六欲、悲欢离合它居首,柔情似水、牵肠挂肚、情最真。</b></p> <p class="ql-block"><b>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六号儿子出生,胎儿没经胎洗,我母亲把他抱到怀里就是一顿亲吻,“我孙孙,我大孙”,亲一口,说一声。奶奶高兴的有点失态。唉,可怜天下奶奶心!母亲知道儿媳将要临产,放下手头那份职工家属工的活儿(那时单位有五七工厂),提前半个月过来专门照看儿媳。</b></p><p class="ql-block"><b> 母亲喜形于色初为人祖的情境成了我心记的烙印,强烈地感染了我。二零零六年八月十二日,是女儿的分娩日,也是时光老人与婚姻天使给女儿的授勋封爵日:女儿爵位“母亲”,羽化成蝶,有了女人该拥有的曼姿、美丽。当护士小姐姐将新生儿奉至我怀中,我做了与母亲当年初为人祖时的同样举动,亲了外孙子一口,但口中没喃喃。望着外孙子清晰的眉眼线、唇线,我心里暗道:十八年后的朱大美女!(外孙女姓朱,朱元璋同乡。)男人对于欣喜的把持,情绪流露要少于女性一些,但其程度丝毫不亚于女人。</b></p><p class="ql-block"><b> “隔代亲”是普遍的血脉亲情现象,是最情深的一种人情世故。儿子出生大概一个月左右开始吵夜,哭个不停,怎么哄都哄不好,奶头也堵不住他的哭闹,一直要闹到天亮。一到白天他就睡得呼呼的,俗语称这种现象为“反了阴阳”。儿子这么吵夜大约四个来月时间,期间用了不少“偏方”也未见效,例如:睡倒枕头(扭转乾坤),一点作用也没有;“天黄黄,地黄黄,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亮”这样的扉纸,也贴了好多张在电杆上,丝毫地不起作用。母亲说:吵满百日,孩子就不吵了。耐点烦,没其他好法子。结果和母亲说的一模一样。多亏有奶奶帮手,夫妻俩才免于近似崩溃的心焦、烦躁。女儿出生后,我和妻子都要上班,奶奶背上背一个,手里牵一个!</b></p><p class="ql-block"><b> 隔代亲现象的出现,不外乎以下几种可能:一,是一种心理打赏,觉得自己做爷爷奶奶了,长辈份了,受到精神鼓舞。二,反省心理,做父母时受条件限制、父母责任没尽责到位,鸦哺情怀稚嫩不娴熟,觉得亏欠了儿女,对儿女的精神补偿。三,儿女情长,能帮尽帮,不计得失。四,民族风俗情怀的本能。</b></p> <p class="ql-block"><b>  女儿怀孕四个月就辞工回了娘家,说住娘家有益安胎怡气,助胎儿健康发育。期间,女儿拒吃孕妇奶粉,很少吃肉类食物,喜欢吃水果,尤喜欢吃提子,我与妻子都依女儿行事,既是一份呵护,更是一种尊重。妊娠期女儿做了一次胎检,医检是熟人,有意无意将胎儿性别告诉了女儿,女儿又将检查结果告诉了我。并说,“爸,给你生个外孙女,高兴吗?”。我说,“你和哥哥,我偏喜欢谁些?”。女儿心知肚明,笑了。我没丝毫重男轻女的想法,真的!</b></p> <p class="ql-block"><b>  儿子大了,父子关系不如父女关系亲恰。儿子会学着用男人的眼光看父亲,并以某种高出而暗自高兴,嘴上不说,暗中不服,硬是要等到自己做了父亲、或年近不惑,才会褪去这份心理。从平时叫人就体现得出来:“爸,老爸”,这是女儿的叫声。“爷老子,老头子”,这是儿子的口吻。对待儿女虽说有所偏喜欢,爱的程度、份量基本持平。</b></p><p class="ql-block"><b> 儿子现仍未婚,谈对象已有一扎,不是你觉得我配不上你,就是我认为你没对上我的眼神。早些年我也张罗过儿子的婚事,在儿子看来似是婚姻包办。只能由了儿子,皇帝不急太监急也没用,还不如尊重皇上,落个聪明,得一份平静。“宁可高傲到发霉,也不委屈自己、不将就人生”,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将这句话引伸至婚姻,殊不知这句话是反逻辑的,高贵到发霉指的是物质的量变还是质变?还是事物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又有谁见过钻石、玉石发霉的?</b></p><p class="ql-block"><b> 我对儿子说,男大女大的都四十多岁了还未婚,双方都有对婚姻认知的误区和心理缺陷。无论你多么优秀,畸变爱情懈怠婚姻,不得不说是人格综合考量上的失分。儿子听了,也没作声,不明白儿子是懒于反驳、还是默认。</b></p> <p class="ql-block"><b>  外孙女至三岁半,女儿执意接她回安徽。我本想把外孙子带到五岁半左右才让女儿接走,回去后可以直接上小学,女儿坚决不肯:“你带不好语涵,到时侯回到我身边她会一身的毛病,矫正费力。现在的爷爷奶奶带孙子太痴情了”,女儿说。平时非常想见见外孙子,但担心打扰她的学习,只好等女儿那头来视频。外孙子读高二,正值读书的关键用功期。</b></p><p class="ql-block"><b> 去年八月十二,趁暑假期,女儿女婿带外孙女一道来湖南,为语涵庆十六岁生日。没有去食府酒楼叫座,根据他们的口味,在家里弄了几个菜,三代同座吃的很开心。当时我心里有一个想法:外孙子十八岁的成人礼,届时最好能在我家举行。</b></p> <p class="ql-block"><b>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网络文化的发达,年轻人知道的多了、懂的多了,东方文明在固守阵地,西方观念在阵阵来袭,交流与碰撞已成常态,所谓的明辨事非显的艰难也浪费时间。还是常言说的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求全责备;世界因不同而多姿;人因求同存异相处相安而显格局。各人头上一块天,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属于自己的拥有和可见,谁也没能耐预见明天。只要相互理解、心里有爱,就是晴天!</b></p> <p class="ql-block"><b>  爱,是一种负担,因为你要对它极其地负起责任。爱,很累人,同样是因为你要极其地负起责任。人类,就这么一直憨憨傻傻的负累前行,延续迭宕爱和被爱。至少,我们中华民族是这样的。爱,有它的来龙,有它的去脉!</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