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回大地,万象伊始,我们回到亲爱的校园,开启新的旅程。</p><p class="ql-block"> 语文新课标说:“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p><p class="ql-block"> 燕子翩然归来,杨家窑学校2023年“魅力课堂“公开课活动拉开了帷幕。本次公开课展示,范校长指出要聚焦“情境“,体现“无情境无教学”的理念,要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解决生活问题的本领。小语组的老师们在教学时,设置生活情境导入,抓住字词句段,通过听说读写,引导学生想象课文情境,积累语言运用的经验,发展思维,培养品格,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安红莉、落文艳、刘芳、盛文艳、杨华、郝毓梓、薛敏7位老师围绕“情境”设计课堂,各有特色,精彩纷呈。课后全组人及时进行评课议课,结合课标要求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写下教学反思。</p> <p class="ql-block"> 安红莉老师讲授《小青蛙》,反思如下:</p><p class="ql-block"> 我在导入新课时采用猜谜语的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了解了“青”的意思,为使用“形声字识字法”进行识字做好铺垫。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对文本挖掘的不够深,导致拓展不够;文中“青”字出现频率高,没有及时小结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导致目标没有完成。相对于课文的学习,生字教学简单枯燥,所以这对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有影响的。</p><p class="ql-block"> 因此,在以后的生字教学中,可以编儿歌或小故事等方式,激发孩子们识字的兴趣,在第二课时讲字时,把“青”字族的五个字放在一起教学,并在此时总结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帮助学生掌握汉字造字规律。</p> <p class="ql-block"> 落文艳老师讲授《开满鲜花的小路》,反思如下:</p><p class="ql-block">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花籽本来是送给鼹鼠先生一个人的,结果,开出的鲜花大家一起享受,正是这种无私的、具有奉献意义的花,才会有课文末尾"多么美好的礼物"。这正是文章的中心所在。在教学中,为了挖掘这个意义,我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的"最美好的礼物"是什么,加深了大家对文章的理解,也培养学生爱护花草树木,回报家长老师的品质。</p> <p class="ql-block"> 盛文艳老师讲授《乡下人家》,她的反思如下:</p><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公开课,我深深感受到,一堂成功的公开课,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熟练驾驭课堂的能力和使用多媒体的能力。同时,老师还必须处理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见解。</p><p class="ql-block">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进步,多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丰富和提升自己,让自己迅速成长起来。我知道备好课绝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我充分了解教材,了解学生,需要我踏踏实实地考虑好每一环节,这样每一节课才会是有效率的。要注意把握教学节奏,既要注意时间把控,又要做到抑扬顿挫,增强语言节奏的感染力。学会利用教学动作去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避免流于形式。注意板书的设计,突出教学重难点。</p> <p class="ql-block"> 杨华老师讲授《武松打虎》,反思如下:</p><p class="ql-block"> 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掌握了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的阅读方法,也就学会了如何为笔下的人物设计出符合其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写作时人物形象才会栩栩如生,文章更具有感染力。但教学过程还有不足之处,应多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可以组织学生与小组同学合作演一演武松打虎的过程,可能效果会更好。</p> <p class="ql-block"> 郝毓梓老师讲授《匆匆》,反思如下:</p><p class="ql-block">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课文重点是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其作品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优美的语言。</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环节:</p><p class="ql-block"> 1.注重朗读,感受其优美的语言。课初利用名人朗读,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初步了解散文的特点。接着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学生读得有情,读得有趣,读中有思考。体会本文作者运用设问﹑比喻﹑排比﹑拟人的句式,把不易觉察的时光匆匆,一去不返写得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在读中,学生进一步了解本文的特点,如结构精巧,层次清楚,首尾呼应,情景交融等。</p><p class="ql-block"> 2.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p><p class="ql-block"> 加强对重点语段的品读,理解,从而加深学生理解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的无奈和惋惜。在教学时,我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课后第三题,指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法“……的时候,日子……”的句式,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仿写。在练笔中发现,很多学生写得还不错。如一学生写到“思考时,日子便从脑中飘过;看书时,日子从书页上跳过;玩电脑时,日子从鼠标上滑过;仰望天空时,她便伶伶俐俐地从悠悠的白云中飞过……</p><p class="ql-block"> 3.体会珍惜时间的重要</p><p class="ql-block"> 本文在教学的最后,通过对惜时名言警句的交流分享,通过对《明日歌》作品的品读,学生感悟到了时间的重要,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p> <p class="ql-block"> 薛敏老师讲授诗歌《白桦》,她的反思如下:</p><p class="ql-block"> 我对本次公开课进行了深入反思,教学语言需科学严谨,要结合课后题确定本课教学重难点。整节课要设计一个主问题,围绕主问题设计教学环节,在学生回答时可适当追问,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拓展思维。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要寻找一个训练点,做到一课一得。</p> <p class="ql-block"> 刘芳老师讲授《花钟》这一课,反思如下: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读一读,讲一讲,说一说”,根据兴趣,自由选择“喜欢哪句就说哪句”,老师在课堂中是引导者、倾听者、合作者。学生们在合作学习,研究探讨中,体验了学的过程,实现了教材的开放,课堂的开放,获得了自由的学习空间。</p><p class="ql-block"> 设计本课存在不足之处:每次提出的有难度的问题时,学生们就睁大眼睛看着我,其时我心里也急,于是想给学生一些启发,想看到学生举手,话不知不觉就多了。于是学生思考的时间就少了,他们只是围着我的思路在转,思维空间也少了许多。 所以得到的答案也就单一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即使冷场也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 “魅力课堂“公开课展示活动,展现每个老师的风采,展现了她们把新课标落实在语文课堂的能力。评课议课环节,大家各抒己见,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学习课标,一起研究教材,期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