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4月15日,周六晚,与大家分享了两本绘本。《打瞌睡的房子》运用了叠加的句式,也引导孩子们关注了画面的颜色变化,还有图画里的那只小跳蚤。如果你不仔细看,就不会看的到哦。</p> <p class="ql-block"> 安东尼布朗的《朱家故事》,画面里也是有秘密的,无处不在的“🐷”,让人忍俊不禁。其中有个孩子说“要是我是妈妈,就早跟这个爸爸离婚了。”同事一家三口都听了故事分享,听完后,孩子还想听妈妈讲故事。爸爸主动说“还能什么都要妈妈来?爸爸给你讲。”看来,这个爸爸是受到教育啦。</p><p class="ql-block"> 随着这两本绘本的阅读,孩子们注意到画面的力量,画者是多么了不起啊。</p> <p class="ql-block"> 实在是挤时间给孩子们讲,一本本书实在是太有意思了。他们在写作业时,我就讲了起来。之前听过说“一个孩子可以同时听八种声音”,那就试试看吧。教室里,静悄悄的,我开始了分享。时不时还会问问题,他们倒配合得挺好,一心两用,故事的魔力好大呀。大大熊不可以就在家里——因为搞破坏;也不可以回归大自然——因为无论多远,它都会找回来;不可以被枪猎杀——因为强尼不忍心。那怎么办呢?去动物园实在是一个最好的归宿了。和孩子们讨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选取折中的办法,并举了例子。多一种思维,多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生活就会美好许多。</p> <p class="ql-block"> 周四,讲了《火车头》。这真是一本“大部头”。满满的信息量,为我们展现了蒸汽火车的各个方面。我们跟随着它一起开始了旅行。这本绘本还有地理、物理、历史、化学方面的内容,真是包罗万象,还不乏温情。每一本书,都可以带我们去远航。</p> <p class="ql-block"> 周五课间操,继续分享朋友昨天推荐的这本《苏丹的犀角》。画面共四种颜色的转换,对应了故事情节。颜色是会表达情绪的。</p> <p class="ql-block"> 苏丹是一只犀牛,可是它一生都没有角,多遗憾哪。根本原因是什么?与孩子们展开了讨论。认识到了盗猎者的残忍。人与动物息息相关。</p><p class="ql-block"> 这张图片出现时,响起了一首优美的曲子。想了下,还是让听完吧,不着急。此时,我看到前排女生的眼睛里有了泪花,那是对苏丹的同情与不舍。读书的孩子,也必定是内心温柔的。问“你感觉这是首怎样的曲子?”他们回答道“悲伤的”。孩子们真的长大了哦,有了感受力。读书,在书里遇到美好的事物是多么幸福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