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云南游——百年碧色寨车站

真明

<p class="ql-block">  3月20日下午,我们坐景区电瓶车进入碧色寨车站。</p> <p class="ql-block">  碧色寨,昔日滇南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寨,因其地理位置靠近云南第一个海关(蒙自)和个旧锡矿, 19世纪末20世纪初,铁路铺到碧色寨,随着第一辆火车驶入碧色寨,汽笛声划破了小村庄的宁静,之后迅速扩展到3000多人常住。</p><p class="ql-block"> 中法战争之后,法国与中国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取得了滇越铁路的修筑权,于1903年10月开工建设滇越米轨(轨距为1米)铁路,1909年6月建成碧色寨车站,1910年4月1日全线通车。1913年,一是为了国家资源不让外国人染指,不让滇越铁路的机车驶入我们的轨道,维护好路权;二是寸轨更适合地形复杂的山路转弯,云南当地商贾集资修建了个碧石寸轨(轨距为600毫米)铁路,这是中国第一条民营股份制铁路。</p><p class="ql-block"> 碧色寨站,两座同名的火车站并立,并存着两种轨距的铁路,车站就成为换装站,云南进出口货物都由碧色寨中转。其时,碧色寨商人云集,有海关、邮局、酒店、货栈、公司……等等,是滇越铁路滇段一个大站、一个特等车站,是当时云南铁路交通的枢纽,有“小巴黎”之称,成为云南进出口贸易的集散地,从此碧色寨声名鹊起。</p> 沿着这条古老街进入碧色寨车站 1909年滇越铁路通车到碧色寨,蒙自邮政总局在碧色寨设立了分局。1910年滇越铁路全线通车,昆明邮政分局改为总局,蒙自邮政总局改为分局。开通了昆明—宜良—开远—蒙自—碧色寨—河口—越南—老街—河内—海防的国际火车邮路。1921年,个碧石铁路分段通车,同时开设邮运业务。在抗战期间碧河段火车邮路全线中断,1950年蒙自解放逐步恢复火车邮局,1951年,碧色寨邮局改为邮电营业处,1959年改为邮局服务点,1986年撤消。77年间,经历了清末、民国、新中国三个时期 原碧山小学——红河州革命遗址,1937年,中共党员闵萌昌回乡到碧山小学任教,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和革命道理,培养进步思想,为革命传递了红色火种。 滇越铁路碧色寨火车站,法兰西建筑风格。 水塔 一座旧建筑墙上展板,介绍滇越铁路、个碧石(临屏)铁路和碧色寨火车站等。 1938年3—4月单本西南联大部分师生乘滇越铁路火车到达碧色寨进入蒙自,闻一多、朱自清、陈寅格、冯友三等文化大师云集蒙自,设立西南联大蒙自分校。 碧色寨铁路艺术雕塑 百年水鹤,火车加水口形似“鹤嘴”,故称为“水鹤”。<div>  110多年前的火车都是蒸汽机车每辆都有一节煤水车厢,到站后加水、添煤是常态化工作,是蒸汽机车的动力来源。</div> 个碧石铁路碧色寨车站,是由云南人自主修建的,房子两边的山墙上用了圆形窗子,站台遮阳棚的支撑钢架,外形是三角架,内部却用大小不一的圆形作为加强筋,体现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它是米轨与寸轨交汇、换装的一个车站,是世界铁路历史上的一大奇观。 三面钟 发车铃,当年用来提示火车即将进站和提醒旅客即将关门发车。 个碧石铁路碧色寨车站对面这幢破败的石彻屋,是当年十分繁忙的铁路货运的另担房,用于存贮和转运物资。房子石阶高约80公分,主要是便于工人装货、卸货,也是工人休息的一个台阶。 寸轨机车调头转盘:由于个碧石寸轨铁路不能与滇越米轨铁路接轨,必须经过换装,才能由滇越米轨铁路上的火车转运,而个碧石铁路上所有机车在此调头,原路返回。 <h3>  大通公司旧址,始建于1912年,初为临安和蒙自商人合资兴办,后来广东商人参与管理。其占地面积50多亩,有仓库、露天货场,用石头砌成高大、结实的围墙和门楼。</h3><h3> 当时,在货物转运业务的商家中,大通公司是实力最雄厚、业务量最大的一家。1940年,滇越铁路第一次中断,大通公司随之停业。抗战期间,存放过美国的援华物资和飞虎队的军用物资</h3> 个碧石铁路机车库,对蒸汽机车进行临时检修,确保行车安全。 个碧石铁路警察分局旧址<div>  个碧石铁路开通时,设立了护路队,1934年成立个碧石铁路警察局,全路段设个旧、碧色寨、临安(建水)、鸡街、石屏5个分局,负责维护个碧石铁路沿线及两侧5公里范围内的治安。新中国成立后,个碧石铁路警察分局解散。</div> 展示了孙中山、胡志明、朱德总司令、蔡锷将军、陈纳德将军等名人和两条铁路的渊源 <div>  碧色寨是滇越和个碧石两条铁路上最大的也是最富传奇色彩的火车站。这个历经沧桑的百年火车站,诉说着米轨与寸轨的传奇故事,承载着中国铁路的百年梦想。2013年5月,碧色寨火车站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集中在这一片的86个历史建筑中,有1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div> 昔日繁华的百年老站,沉寂多年后,现“变身”为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公园。 一只可爱的小狗跟随我们离开碧色寨车站 再见了,百年老站——碧色寨车站!<div>感谢晓玲姐为本美篇提供部分照片。</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