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小结——清明【美篇】

成音

<p class="ql-block"> 清明已经过去快一个月了,人们的祭奠思念慢慢淡去,从创意宣传的角度,“清明宣传”值得总结。</p><p class="ql-block"> 清明前一周,【美篇】系统做的统计:</p><p class="ql-block"> 五天 《清明•生命文化故事》; </p><p class="ql-block"> 被阅读量4.55万;</p><p class="ql-block"> 被点赞609次;</p><p class="ql-block"> 被评论20次;</p><p class="ql-block"> 被分享81次;</p><p class="ql-block"> 一个内容,对于我这样的成绩有点出乎意料,细想也在情理之中。它的成功之处借用“网爆红人”张琪老师对市场经营的分析有这样几点:</p><p class="ql-block"> 1、锁定一类人群——中老年人群(有文化有追求五零后、六零后);</p><p class="ql-block"> 2、切准一个场景——清明前夕;</p><p class="ql-block"> 3、解决一个痛点——如何面对临终病人,如何面对(亲人和自己的)死亡?</p><p class="ql-block"> 4、讲好一个故事——一位老先生对临终夫人的细心呵护和万般宠爱以及如何智慧选择;</p><p class="ql-block"> 5、做好一场传播——抓住时机,不间断地连续播出,刺激人们的大脑和情感。</p><p class="ql-block"> 宣传效果和市场营销有着很多同样的地方,需要有眼光、有格局、有内容、有创意、有形式、有方法。</p><p class="ql-block"> 它更需要的是智慧,否则就会事半功倍,浪费激情创意,打击自信和信心。</p><p class="ql-block"> 细说3、4点。</p><p class="ql-block"> 痛点。对于五零后、六零后他们现在所面临的就是死亡问题——家中亲人(父母、爱人,还有自己)。但传统文化中对死亡的禁忌让我们在这方面的宣传非常非常薄弱,谁提谁就是犯大忌,成为不受欢迎的人。死亡是人生的终结点,活着是个过程,死亡也是个过程。这个过程究竟是什么样,谁也不知道?</p><p class="ql-block"> 从小听到过两种说法,第一:死亡很可怕恐怖;第二,死亡很美好,因为所有的人走了以后几乎没有回来的。人们用这个简单的推理掩盖着死亡的恐惧。文学作品过分描写渲染死亡的过程,用妖魔鬼怪、地狱等形容死亡,让每一个人都很恐惧害怕,甚至从小就害怕。</p><p class="ql-block"> 死亡到底什么样?确实没有人会来告诉我们。因为不知加深了恐惧害怕。新冠三年,全世界大流行,死亡不少人,因为不了解、不认识,又没有治疗的方法,极端的防控措施,加剧了人们对死亡的恐惧感。人类对未知的东西具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和恐惧。</p><p class="ql-block"> 该如何面对死亡?宗教。袁正光老师在《生命的智慧——生命文化导论》中有专门的论述。宗教信仰中很好的宣传了人的终极归宿——要么进天堂,要么下地狱;要么讲来世,要么讲轮回,各有各的信仰,各有各的终极目标,人是可以选择的。</p><p class="ql-block"> 三年疫情,世界动荡,国家面临困难重重,人们的追求、理想在现实面前彻底崩塌,信仰出现了全面的危机。人们深感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于是“活着”成为时下的目标,活着究竟为什么?生命的意义在哪里?对未来生活的无望导致人们焦虑抑郁,整个社会焦虑抑郁。生活乃至生存的问题都解决不了,对疾病、死亡就更加恐惧。这是目前中老年的痛点之一,社会的痛点之一。</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背景下,急需有帮助大家从精神上放松舒缓,从心理上慢慢抚慰的东西,研究探索了二十多年的生命文化应该在这个时候显现出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2022年十月,从广东回来,一直在思考着关于生命文化的宣传,它不应该仅在专家学者中间研究、探讨、传播,不应该仅仅是论坛、研讨和出书,它应该落地,走入寻常百姓家。 </p><p class="ql-block"> 袁正光老师的诗作《四周年》和文章《大病当中……》看了又看想了又想,突然想明白,生命文化的宣传走大众路线,走科普路线。就用【美篇】这个已经成熟的平台,以诗和文章为切入点,讲述一位专家学者、专门研究生命文化的人、一位耄耋老先生怎样面对临终的夫人。</p><p class="ql-block"> 有了好的内容,采用什么方式?当前受众最喜欢的方式——讲故事。用好声音来讲,深情地讲,用心地讲;文字部分配上音乐烘托阅读氛围,会起到很好的代入感;录音更增强了事件人物的真实可信性;照片则满足读者听看完故事之后想看到老夫妇形象的欲望……,一句话全方位的、充分了解和满足了受众的各种需求。</p><p class="ql-block"> 媒体朋友打来电话很有代表性:“太好了,太及时了,我正好面临这样的问题,不知如何解决呢?特别受启发”,“生命文化太好了,以前没有听说过,希望有机会听到更多的生命文化故事。”读者的留言很有代表性,也说明了这次生命文化故事的讲述成功。</p><p class="ql-block"> 讲身边的事,讲生活小事,以情暖人感人、以事件抓人、以理说服人、以心引领人。</p><p class="ql-block"> 五篇作品2篇被推为精品,3篇被系统推荐到首页,我的【美篇】总阅读量从27万一下子达到了34万,“清明”的贡献最大。</p><p class="ql-block"> 2023-4-16第一稿</p><p class="ql-block"> 2023-4-27第二稿【微信读者留言】:</p><p class="ql-block">* 墓碑是两个人,足见情深。愿袁夫人天堂静好。</p><p class="ql-block">* 好感动。</p><p class="ql-block">* 感动着。</p><p class="ql-block">* Touc,love does not change, love forever.爱不变情永远</p><p class="ql-block">* 爱不变情永远</p><p class="ql-block">* 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谢谢成音老师分享!</p><p class="ql-block">* 深爱 真爱 挚爱一生。</p><p class="ql-block">* 真性情,感天动地。</p><p class="ql-block">* 袁老师多次给我们协和博士讲课,协和的那张照片说不定还是我给拍照的。我父亲三十多年前胰腺癌,发现时已经是晚期无法手术,当时没有有效的止疼方法,父亲经历了数月的疼痛煎熬。愿所有患者远离疼痛。</p><p class="ql-block">* 好感人的故事!好恩爱的夫妻!好崇高而理性的精神世界!谢谢分享!</p><p class="ql-block">* 无论多么恩爱的夫妻,也终有人生一别,而精神和灵魂却永远会在一起,不会感到他(她)的离开,为了让他(她)放心,为了他(她)的爱,永远快乐的奔向诗和远方。</p><p class="ql-block">* 陪伴。</p><p class="ql-block">【袁正光微信】</p><p class="ql-block"> *成音,我们已经认识10多年了。因生命文化而结缘,又因我陪伴过重病的夫人,成音陪伴过重病的母亲,陪伴的都是我们生命中最亲的亲人,有同样的生命文化的经历,从而更加深了我们相互的了解。</p><p class="ql-block"> 这次,成音邀我做清明的美篇节目。记得,成音把我为怀念夫人写的一篇文章,做成5节美篇的节目,发给我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知我者成音”。她完全抓住了关键,并突出了重点。</p><p class="ql-block"> 本来,成音那甜美的声音,那阳光般的笑容,就一直闪耀在我的脑海里,这次听她对母亲的回忆,对生命文化的阐述,以及对我的文字的朗诵,那样的深情,那样的动听,那样的纯净,那样的柔美!我感动了,深深的感动了。</p><p class="ql-block"> 成音对爱的深情表达,对传播生命文化执着的追求,让我佩服,受我尊敬。</p><p class="ql-block"> 是的,我们同是生命文化人,因生命文化而结伴,因生命文化而前行。在生命文化的探索和传播中,我们也因生命文化而提升。成音比我年轻许多,还大有作为;还有更多,更好的美篇。我满怀期待,期待成音更多,更美好的篇章。</p><p class="ql-block"> *生命文化,在成音清明节的8篇文章中,绽放出圣洁的花朵,优雅芬香。又像蒲公英,展翅飞翔,铺满大地,普世共享。恭贺成音,以动人的声音,纯真的感情,生命的智慧,开辟出新的天地。</p><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 将《清明•生命文化故事》系列印成书送给袁正光老先生早有计划,但作为完整书籍,还应该补充些内容,如袁老师听阅后感受、读者留言,我的小结也尚未写完,按【美篇】要求,只有发表过的文章图片方可印刷成书,怎么办?想了个办法,整理编辑后先存入草稿箱,适时发表,快速删除,岂不两全其美?</p><p class="ql-block"> 突然间老父亲身体欠安,忙乎之余不知是我误点了什么,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未曾发表的内容竟然公开了,没有标题,没有制作,该有的全都没有,如半成品“(素材=素)菜”端上桌,众人围观却“动”不得,故惴惴不安。</p><p class="ql-block"> 感谢读者的厚爱,默默阅读,默默疑惑,默默不解,竟也被阅读3764次。</p><p class="ql-block"> 之后我自己又天旋地转病倒,此事便一拖再拖,今日感觉好多了,印书半价优惠依然还在,似乎在等等我?于是抓紧办理。物美价廉的礼物,岂不更好!</p><p class="ql-block"> 一切都已完成,又了却一桩心愿,爽!</p><p class="ql-block"> 2023-4/2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