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叶的美篇

秋叶

<p class="ql-block"> 古蔺中城区社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供销社,一个计划经济时期的代名词,古蔺中城区社,老古蔺人头脑中的“古董"。读了邱忠杰《中城区社,那段童年时光》感觉这个“古董"不曾走远,一直在我们身边。</p><p class="ql-block">正如作者所说,中城区社后面那条落鸿河六,七十年代承载了古蔺人的全部生活。同一时期的中城区供销社,何尝又不是古人的命脉中枢,古蔺人的一切生活物资都从同一渠道出来,一切回收物资又从同一渠道回去。</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童年,谁没有拾荒的经历?酒干倘买无?买柑儿(子)皮,买鸡毛,买牙膏皮,卖破铜烂铁…。</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隔壁住的是中城区社收购费品的收购员,大人,小孩都叫他吴老者,一双鹰眼了得,什么宝贝都认识。夏夜常坐在巷子里纳凉,一杯酒下肚,就会吊着嗓子唱"广三七出在朝鲜,云南,贵州…”我们也学着拖着嗓唱。</p><p class="ql-block"> 一次中城区社收购站口有一则广告上面写着:大量收购公鸡三把毛,鸭毛全収。广告混杂在横七竖八的革命标语口号中很显眼。这时有队造反派雄纠纠,气昂昂的路过,领口号的人一路上见口号就呼,见前面有两个字“大量"以为是很革命的口号,亮开嗓子大声呼:大量收购公鸡三把毛,鸭毛全收!众人跟着呼起来,呼过了才感觉不对劲。然后,全场哗然大笑,成为经典。</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过去了,古葡中城区社没有隐入尘烟,而是定格在古老蔺人的记忆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