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人赵吉士的《寄园寄所寄》记,明嘉靖年间,京城有一位裁缝,名气很大,官员纷纷找他做衣服。一次,有个御史让他裁制一身盘领衫,他量完尺寸后,又私下问御史的仆从:大人是刚升官,还是已在职多年?仆从很纳闷:“裁制一件衣服用得着这么麻烦吗?”他说:“如刚升官,意气高昂盛大,身体会微微仰着,衣服就应当做得前长后短;如在职久了,意气就会略微平和一些,衣服就应当做得前后一样长短;如任职很久了,就会心存谦和之意,身体容态自会微微下俯,衣服就应当做得后长前短。”凭此独特眼光,他成为京城服装名师。</p><p class="ql-block"> 不过,凡事皆有例外,也有官员越升官越谦恭,越低调,越没有官架子。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是几朝元老,德高望重,但他对自己一向要求很严,在家庙的鼎上铸下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意即每逢有提拔时都会越来越谨慎,一次提拔要低头,再次提拔要曲背,三次提拔要弯腰,走路靠墙走,只要有这只鼎煮粥糊口就行了。京都裁缝的眼光在他这里就不灵了。</p><p class="ql-block"> 还有晚清的左宗棠,刚出道时本事大脾气也大。他在湖南巡抚骆秉章处当幕僚时,颐指气使,牛气哄哄,动辄与人争吵叫骂,常为小事而大动肝火。他后来当上巡抚、总督,官越升越大,脾气反倒越来越小。对下属和颜悦色,对同僚恭敬有礼,对上司尊敬有加,就像换了个人一样。这主要是因为他自身修养功夫长了,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会再轻易发脾气。京都裁缝的眼光在他这里也会失效。</p><p class="ql-block"> 升官肯定是好事,意味着进步,受重用,但升官后的姿态也很重要,可见风格,见操守,见境界。那些一升官就趾高气扬的人,很难摆正自己的位置,头重脚轻,飘飘然,眼睛长在额头上,一不小心就从公仆变成了老爷,辜负了组织和人民的厚望,想再进步就难了。而升官后谦虚低调旳人,是因为他们明白,升官不是只靠自己努力挣出来的,而是上级和人民因信任给予自己的,因而要有感恩之心,生怕有所辜负;他们明白,升官不仅仅是好看好听,更重要的是担子更沉,责任更大,要有不安之心,惟恐德不配位,才不够格。因而上任后要抓紧学习提高,哪还有心思去洋洋得意?有这样觉悟的官员,必然会恪尽职守,不辱使命,所以还能不断进步。</p><p class="ql-block"> 这个世界上,本事值钱,才能值钱,架子不值钱,牛气不值钱;谦恭让人敬重,虚心让人佩服,傲慢让人厌恶,狅妄令人侧目,为官者当明此理,刚升官者尤应谨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