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学习永无止境,研讨永不停歇。4.20日下午,邾城三小的全体数学老师参加了数学教研活动,本次课由宋慧娟老师主讲的《小数加减法》,全体数学老师参与听评课。</p> <p class="ql-block"> 宋老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教科书第69面的主题图,主题图呈现了《数学家的故事》和《童话选》的单价。根据主题图得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根据所提问题,如何列式?通过将学生置于相关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自然地实现由生活到数学的转换,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小数加减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应用意识。</p><p class="ql-block"> 然后让孩子们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尝试计算,算完后再与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计算方法,之后再在全班交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由理解算理到探索算法的过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由具体到抽象,理解了小数加法的算理,特别是相同数位对齐,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p><p class="ql-block"> 其次,引导比较小数的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联系和区别,并让学生想一想,计算小数加减法应该注意什么?通过比较,发现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在算理上是相通的,计算的本质都是要相同数位对齐。因此通过找联系,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借助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的形成。</p><p class="ql-block"> 最后,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评课前宋老师对自己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和目标进行了说明,各位老师积极发表了自己对这节课的理解与评价。</p> <p class="ql-block"> 四年级的郭老师觉得宋老师课前准备充分,多媒体利用较好,从情景图中获得数学信息,提出不同数学问题。紧扣课题,详细解读了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从最低位开始算起。算理算法归纳自然,在巩固练习中鼓励学生利用多种形式来解答问题,形式多样:分组做,男生做,女生做,教态自然,语言清晰,对学生的评价及时。</p> <p class="ql-block"> 五年级的张老师说宋老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切,鼓励表扬语言多样化。整节课都以学生为主,环环相扣,重难点突出,在学生说算法的过程中理解算理,很好的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p> <p class="ql-block"> 三年级的周老师觉得本堂课的重难点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完成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并且运用了自我尝试,说计算方法,同桌交流计算方法,个别板演说计算方法等形式,让学生都动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六年级的王老师觉得宋老师</p><p class="ql-block">数学思维方法渗透到位;</p><p class="ql-block">重难知识点的讲解到位;</p><p class="ql-block">细节方面处理清晰到位;</p><p class="ql-block">学生学习活动开展到位!</p> <p class="ql-block"> 一年级的姜老师觉得宋老师数学思路清晰 重难点知识突破,语言清晰流畅,知识面宽广,体现了自主探究教学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 李主任说宋老师从生活买书情景导入新课,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寻条件提问题,宋老师是引导学生用转化数学方法让学生尝试完成小丽买了两本书共花了多少钱?体现了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过程。整堂课学生说算理,明算法,环环相扣,突破了重难点,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不足:小数加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提问过早,导致学生明心不明口。</p> <p class="ql-block"> 石校长认为宋慧娟老师主讲的《小数的加减法》是一节很成功的计算课,引导学生将新知(小数加减法)转化为旧知(整数加减法),转化思维训练到位;让学生尝试计算并说明算理算法,体现了自主探究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学生巩固演板中,不断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学生经常爱犯的错误,例如:小数的化简,什么地方的“0”才可以省略,细节处理到位;整节课课中宋老师还关注了全体学生,努力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发言或演板,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总之是一节很好的计算示范课!</p> <p class="ql-block"> 这次教研活动,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机会,为在教学路上探索的老师们提供了宝贵经验。时代在进步,我们老师也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