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为什么谷雨要祭仓颉?</p><p class="ql-block">《山海经》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p> <p class="ql-block">《山海经》记载,仓颉是黄帝的儿子。黄帝派他去管牲口数量和屯粮数量。</p> <p class="ql-block">仓颉十分聪明,很快就学会管理。但是随着牲畜、粮食的数量增加,光靠记忆力已经不够,于是仓颉想出了绳子打结计数的办法。</p> <p class="ql-block">先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结数来表示实际数量,可时间一长,问题来了。增加的数在绳子上打结很方便,但是减少的数,解开绳子的结就很麻烦了!</p><p class="ql-block">这时候仓颉又想出了用贝壳计数的方法。首先用绳子上打圈,然后把贝壳挂在圈里,增一壳为多一数,减一壳为去一数。这个方法非常有效,一用就是好几年。</p> <p class="ql-block">黄帝见仓颉如此能干,叫他管的事越来越多,祭祀的次数、打猎的次数、部族人丁的增减,也都叫仓颉管。这时候凭绳子和贝壳已无法完成,这可愁坏了仓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天,仓颉参加了一次集体打猎,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争论着要走哪条路。一位老者要往东抓羚羊,一位老者要往北捕猎鹿群,一位老者要往西打虎。一问之下,原来他们是根据地上野兽的足迹去判断。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脚印代表野兽,为什么我就不能用一个符号来代表数量呢!于是他拔腿就往家跑,创造计数文字符号,将各种数量都记录周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前往各部族传授此法。逐渐地文字符号开始普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得知此事后,玉帝很是感动,决定给仓颉一个重奖,但是奖励是什么呢?考虑到这一点,他决定奖赏仓颉一枚金人,但是仓颉竟然拒绝了。玉帝不解,问道:“我奖励你在人间创造文字,金人你不要,那你想要何物?”他说:“我希望五谷丰登,让百姓不再忍受饥荒,顿顿有饭吃。”</p><p class="ql-block">翌日,天气晴朗。仓颉刚一出去,发现到处都是下着金黄的“谷粒雨”。麦子下得比雨还急,整整下了半个小时才停下来。仓颉既惊讶又激动,只见那谷粒铺满了全村,乡亲们高兴极了,纷纷将谷粒收回家。于是这一天便被定为“谷雨节”,每年这一天,所有的人都要祭仓颉、吃香椿、喝谷雨茶等,从此,“谷雨节”的习俗代代相传,并延续至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