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年4月19日,“初中科学学科(名师)工作室2”2023年第3次研训活动,在青田县华侨中学举行。本次培训活动是基于项目化学习,开展项目化课程的成果展示,华侨中学周嘉琦老师、章旦中学章鑫波老师、高湖中学叶祥老师、温州平阳水头镇第三中学陈德鹏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四节优质的项目化学习课堂,同时来自温州平阳鳌江四中的项目化学习种子教师吴宇洁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专题讲座。</p> <p class="ql-block">周嘉琦老师:门窗报警器的制作</p> <p class="ql-block">周嘉琦:科学新课标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这为我们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需要对科学课程结构进行优化调整,需要将割裂化、碎片化的科学知识、脱离生活的科学概念,凝练成核心概念,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项目化学习便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今天我上的《制作门窗报警器》一课,以真实且富有挑战习惯的驱动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问题链的驱动下,学生逐步实现了对原理电路的设计,并最终实现门窗报警器的物化,并进行简单的成果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进行多维度的学习评价,让学会有意识地监控自己的学习行为,这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p> <p class="ql-block">周金鑫:今天参加了工作室以“项目化学习”为主题的教学展示活动,我的收获和感悟非常大。在此之前,我对项目化学习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对于具体的教学实施并没有尝试过也不知道怎么去进行。但是在今天四堂课和一场讲座的学习中,我渐渐建构了项目化学习这个词在我脑海中的概念。以周嘉琦老师的课《制作门窗报警器》为例,首先,周老师以如何制作一个门窗报警器这样一个实际问题作为驱动,通过多个子任务,如探究干簧管的原理,设计、改善电路图,动手制作等步骤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最终的任务,让我明白了项目化学习的大致流程。其次,周老师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把门窗报警器这样一个看似复杂的技术通过当下掌握的科学知识进行还原,也符合《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尝试制作把科学原理转化为技术的简单展示模型,也体现了项目化学习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后,周老师这节课中学生的成果展示是最给我惊喜的地方,学生亲自参与设计、制作,得到符合要求的成品,更体会到了科学原理在生活技术中的应用,相信这也是这节课给每位学生的惊喜之处。</p> <p class="ql-block">章鑫波老师:红外遥控电路的制作</p> <p class="ql-block">林莉:章鑫波老师的《红外遥控电路的制作》一课,以寝室灯在门边上关灯不方便,用什么方法躺在床上就能开关灯为驱动问题,贴合生活实际,学生在一开始就能发挥奇思妙想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充分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接着通过子问题和任务让学生理清家庭电路和电磁继电器的关系,明确了学习目标,总体通过问题引导式让学生完成了红外遥控电路的装置,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教师也及时为学生提供支持,如红外遥控装置的连接,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让学生在做中学,这节课充分为大家展示了项目化学习给学生学习带来的进步。</p> <p class="ql-block">叶祥老师:测量氧气体积分数再探究</p> <p class="ql-block">叶祥: 非常感谢程科花老师给我这次机会。我上课的内容是《测量氧气体积分数再探究》,这堂课设置了三个问题,第一个是为什么不用木炭做这个实验?第二个是如何避免塞紧橡胶塞前的气体逸出?第三个是如何用暖宝宝的粉末设计一个测量氧气体积分数的装置?整个课堂围绕三个问题展开,目的是打破学生原有的木炭不能测氧气体积分数的思维,红磷能耗尽氧气的错误认知,以及最后讲科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自己动手设计测量氧气体积分数的装置。在今天课堂中,最后时间关系并没有很好地展示出学生的作品,这是比较遗憾。最后就是本堂课的课后拓展,我给学生发了两种型号的针筒,让学生回去观察实验结果,并与同学交流,进而引发他们本装置的测量精度问题。整堂课从课前的痛苦准备到上课的些许紧张到课后的彻底放松,让我受益良多,本堂课让我明白自己的优缺点,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会更好的去进步,而今天的活动也让我更贴切地理解了项目化教学。</p> <p class="ql-block">陈蓉蓉:今天聆听了叶老师的《测量氧气体积分数在探究》这节课。叶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不断的提出新的问题,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并用实验验证方案,教学内容由浅入深,老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思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理念。</p> <p class="ql-block">陈德鹏老师:设计制作节能夜跑灯</p> <p class="ql-block">胡靖玲:陈老师以项目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跑步能量的节能夜跑灯作为本堂课的内容。他大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用3个活动让学生制作出夜跑灯。活动一:定义问题,优化电源;活动二:设计节能夜跑灯电路图;活动三:制作节能夜跑灯,并初步测试。在这几个活动中给出一些与制作易错或者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在后续制作夜跑灯时修改自己的设计方案,在做的过程中进行改进,促进思维的深度思考。这是一个真实并富有挑战性的驱动性问题:设计夜跑灯,该问题的解决基于对电路设计,电磁感应,电动机,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解。基于驱动性问题设计了结构化的探索性任务,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教师只起辅助左右。在最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关注成果的展示,让学生对夜跑灯产生兴趣。这是一堂非常好的项目化展示课,也是一堂真正的学生课堂,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起着促进作用。</p> <p class="ql-block">吴宇洁老师:专题讲座</p> <p class="ql-block">朱朝阳:以前对项目式学习一直模模糊糊的,今天通过工作室活动中,请到了吴宇洁老师进行了相关讲座,让我对项目式学习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吴宇洁老师对比了2011年版本和2022年版本的课标,发现新的课标凝练了核心素养,明确了学段目标,取消了学科领域,优化了课程结构,增加了工程实践,增加了学业质量,完善了实施指导,明确了必做实验,新的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到教学评一致,实现教师和育人的深度融合,说明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素养导向的学科学习。而项目式学习是指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学科或跨学科有关的驱动性问题进行深入持续性的探索,在其调动所有知识能力品质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形成公开成果的过程中,加深对核心知识和学习历程的深刻理解,并能够在新的情景中进行迁移应用。这恰恰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吴宇洁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流程:确定项目学习目标——形成驱动性问题——学习支架设计——设计学习实践——明确学习成果及公开方式,以及覆盖全过程的多维的学习评价。并结合夜跑灯的制作的一系列项目化学习,让我们对项目化学习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工作室的每一次活动总能给我带来很多的收获,我也会在教学中去践行这些理论,不断学习,不断进步!</p> <p class="ql-block">此次活动,不仅为工作室德成员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和成长的平台,同时也促进了工作室与学校、县内县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也为工作室成员探究如何上好一堂精彩的项目化学习课堂起到了推动作用。再活动中,所有的老师都在用心倾听、认真记录,每个人都收获满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