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四月的风,揉揉拂面,和熙爽心,为响应时代需求和培育时代新人,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提出:各门课程原则上至少要用 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这体现了新课标鲜明的导向性—— 跨学科学习。回民区海拉尔西路小学于2023年4月10日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活动共分为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和综合组。</p> 精心布置,统筹安排 “研”途有你,“语”众不同 <p class="ql-block"> 语文组全体教师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打破学科边界与局限,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活动中,老师们立足语文学科,并结合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等知识,广泛搜索探究、交流与合作。</p> <p class="ql-block"> 低段语文观摩展示活动是刘裕莹老师讲授的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8课《太空生活趣事多》。刘老师结合新课程标准,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刘老师的课堂中自然、巧妙的融合了科学实验、信息技术和美术课程的学习。同时,结合二年级孩子的学情分析,他们对绘画有浓厚的兴趣,以他们喜欢的方式作为结束环节,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太空趣事的抽象性转化为直观性,以画笔的方式呈现在纸张上,鼓励孩子们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中段语文观摩展示活动由李慧芳、秦晓那、乔春燕、谷雨、高媛五位老师完成作课。</p><p class="ql-block"> 李慧芳老师讲授的是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墨梅》,在教学过程时,以读为本、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空间。李老师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各种形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的教学本质。与此同时李老师在教学中与美术、音乐、道德与法治等学科进行了融合,使得课堂更加精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p><p class="ql-block"> 秦晓娜执教的《肥皂泡》第二课时,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语,引导理解,体会玩的乐趣,体会玩中有美。秦老师课中安排了吹肥皂泡的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会“放,加,和弄,蘸,吹,提,扇”连续动词的使用。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个独特的体验,动手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同时也让学生对劳动有了新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让学生在理解水墨画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拉进与诗歌的距离,这是乔春燕老师执教的《童年的水墨画》。乔老师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在语言运用的基础上提升思维和审美创造能力。乔老师的课堂与美术,音乐完美融合,呈现了精彩的课程成果展示。</p><p class="ql-block"> 看,先进的AR技术也走进了我们的课堂中,谷雨老师创设了“竞选中国造纸博物馆小宣讲员”的任务情境,体现了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的跨学科学习。《纸的发明》一课中,谷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与探究,体验造纸的过程,在活动中感受古人的智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p><p class="ql-block"> 高媛老师讲授的《猫》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我们的动物朋友"单元。这里的内容在道德与法治中也有所涉及,高老师指导学法的同时关注学生情感体验,联系实际体会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高老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课堂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合作学习、共同研讨、互动品读,把课程推入高潮。</p> <p class="ql-block"> 高段语文观摩展示活动由卞静、石琳两位老师完成作课。卞静老师执教的《两小儿辩日》抓住文眼“辩”,“牵一发动全身”,活用教材,以辩促读,开展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通过解读古文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古文的寓意,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卞老师课堂中融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科学,引导学生学习两小儿擅长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和孔子谦虚慎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 新课标在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中提出:教师要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石琳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 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在此环节又融合了道德与法治学科民族团结的内容,作为一次课堂练笔,使学生感受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p> <p class="ql-block"> 语文组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标关于开展“跨学科学习”的指示精神,加强语文学科与各学科的密切联系,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多学科能力的双向提升。</p> 会思善讲 “数”你精彩 <p class="ql-block">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师团队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认识和理解,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数学组的老师们用心设计充满趣味性和创造性的课堂,不断探索学科融合实践,课堂中融合了音乐、历史、劳动、美术、思政等学科,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张宇梦老师通过赏规律、探规律、用规律和创规律初步感知推理意识和创新意识。《找规律》一课中融合了音乐和历史,感悟有规律排列存在于数学,音乐,建筑,体育,美术…各行各业中,就在我们身边,用心看,去感悟,就会发现它的美,给我们呈现了一堂生动、有趣,亲和力满分的课堂。</p><p class="ql-block"> 高彩娜老师执教的三年级《口算乘法》一课,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境引入,<span style="font-size:18px;">将数学学科与语文、思政教学相融合,</span>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span style="font-size:18px;">让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热爱中国文化,有民族自豪感。</span> 整节课中高老师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小组合作学习环节,高老师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课堂生成自然。</p><p class="ql-block"> 刘敏娜老师所讲授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第二课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刘老师结合五大课程理念中------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设计。整节课中学生主动学习,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刘老师课中将美术学科与数学教学相融合,由课前游戏《看文字说颜色》,到利用数学知识制作五颜六色的游戏卡片,再到剪一剪、拼一拼、涂一涂、玩一玩,符合学生年龄点和认知规律,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欲望。</p><p class="ql-block"> 《新课标》指出:<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与运算的一致性,践行做中学、学中思、思中悟。</span>李金磊老师讲授的教《真分数和假分数》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借助给图形涂色和动画演示,经历从真分数自然过度到假分数,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李老师在践行中进行语文、思政跨学科融合教学,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逐步渗透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王雪纯老师执教的《平均数》,通过数据可视化直观感受变化,透过数学课堂加强民族自信,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王老师在课堂中融合信息技术,充分考虑了不同学生有哪些不同的想法,从而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策略,切实感受平均数的变化,体验平均数的作用。融合道德与法治学科,从中国人均GDP增长数据中体会中国的繁荣富强,发现平均数就存在与我们身边,感受生为中华民族儿女而自豪。</p> 趣味盎然 “英”你而来 <p class="ql-block"> 在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在真实语境中,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习得语用知识。”英语组在英语文本教材+绘本融合+学科内外统整的盛宴中,展示了一场“跨越学科界限,跨跃文化鸿沟”的英语教学研讨和思想碰撞。进一步提高了英语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深化了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跨学科视角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推动了教师落实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提升英语教育的多元目标。</p> <p class="ql-block"> 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加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贾冬雪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下册Unit3 Weather Part A 整体教学,以单元整体设计为路径,系统规划、整合设计、关注联系,以同内容、同话题、同语境进行整合式教学,整节课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贾老师巧设评价机制,激活了英语课堂。课堂中制作“旅行手册”实现了跨学科融合理念,将地理知识,气象知识有机与英语学科相结合,引导学生实现真实语用。</p> <p class="ql-block"> 崔凉宁老师讲授的是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1 My school Part C storytime 故事拓展课。崔老师结合文本素材,融合音乐、德育,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下学习,在学习中明白本节课所要传递的思想理念,实现跨学科学习,引导学生实现真实语用。</p> <p class="ql-block"> 张静雯老师所讲授的是人教版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4 Then and now Part C storytime 故事拓展课。本节课的设计以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学习活动的整体目标,以主题为引领选择课程内容,从大单元整合的角度构建主题意义,践行学思结合。本节课有一个亮点将整堂课推向了高潮:课堂中利用了实物地球仪,让学生真实感受地球上山脉河流,感受到地球逐渐发生变化。课堂中张老师进行了劳动、科学、美术跨学科的融合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下学习,在学习中明白本节课所要传递的思想理念,引导学生实现真实语用。</p> <p class="ql-block"> 查娜老师讲授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Unit4 At the farm A Let's talk。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在真实语境中,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习得语用知识”。</p><p class="ql-block"> 课堂中查老师围绕西红柿炒鸡蛋、包饺子等菜品,从准备——实施——总结——举一反三设计了不同的菜品用相同的方法均可解决,使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获得了知识的积累。恰到好处的融合劳动、德育、健康,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学习,很好的实现跨学科学习,引导学生实现真实语用。</p> <p class="ql-block"> 王元春老师执教的Unit3 At the zoo Part B Let's talk对话课。 课前提出动物们能摘哪些水果及为什么,这些开放性问题,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创建动物们摘水果的语篇,描述动物们的身体部位,达到学习理解,表演书中对话,达到应用实践,描述自己的动物图画,达到迁移创新。课堂中融合综合劳动实践、德育和美术,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下学习,让新课标在英语课堂真实发生,引发了在场每一位老师的深思。</p> <p class="ql-block"> 马磊老师执教的《PEP教材五年级下册Unit2 My favourite season PartC Storytime》,以主题为引领选择课程内容,从大单元整合的角度构建主题意义,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本节课的情境设置、歌曲选择、道具准备,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结合音乐、地理、气象以及圣诞节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南北半球的季节及文化差异,真正达到了跨学科学习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英语组的老师们围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情境创设、“跨”的方式、课的组织和课的综合育人效果,使得课堂变得有温度、有情感。</p> “综”而言之 通力合作 <p class="ql-block"> 常凤娇老师执教《春游》一课,唤醒学生从真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将问题转化为探究主题,体验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绿豆在中医文化中很受欢迎,清热解暑,祛湿解毒,降糖降脂等功效深受老百姓的特别喜爱。彭丽飞老师讲授的六年级下劳动课程《发绿豆芽》。课堂中,彭老师引导学生们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价值。在传承劳动精神方面我是通过课上和课下的相互影响,孩子们不仅实现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增强了家庭的参与感而且把这份体验分享给身边的家人,用自己亲手发的绿豆芽做一道美食实现了把这种劳动精神传承下去的教育意义。</p> <p class="ql-block"> 智芳老师讲授的是五年级下册《认识公共生活》。智老师通过观看视频、图片,对公共生活中不文明现象展开讨论,学生自己总结出公共生活中应该讲文明,守公德,自觉树立文明礼貌意识,为城市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这节课以问答,讨论,汇报等学习形式展开,要求学生能完成说整句话,思维在公共生活中严于律已,规劝他人,讲文明、树新风,加强道德建设,以正确的价值观面对生活,感知公共生活给个人带来的便利与多彩,加深幸福体验。</p> <p class="ql-block"> 粘贴在黑板上各种各样的盾牌,给在座的老师们强大的视觉冲击。蔡炎炎老师执教的《威武的盾牌》一课,通过博物馆参观的形式,学生能自主学习了解盾牌的材质、外形等特点,并通过对盾牌这种古老的防御武器的认识来感受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先烈身上不朽的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本节课结合了思政课和劳动教育课程的学习,教师展示不同方法制作的盾牌,并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来制作盾牌,做到变废为宝,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p> <p class="ql-block"> 由董世通老师执教的《单手持轻物掷远与游戏》,董老师围绕体育与健康的核心素养,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董老师让孩子提前自己准备纸球,并在纸球上面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融合了劳动和美术学科,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p> “研”途花开 众行致远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春日共研,沉醉一路芬芳。我们将进一步找准研究起点,明确研究侧重点,设计研究路径,完善研究方案,在素养导向下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研究 。此次活动既为全体教师互观互学、交流研讨创造了机会,又落实了新课标理念,规范了课堂教学,促使老师们用心研磨课堂、研究课型,牢牢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相信老师们也会以活动为契机,继续聚焦核心素养,深耕课堂,用行动诠释教研,用探讨共创未来,不断碰撞教学火花,凝聚育人智慧!</p> <p class="ql-block">摄影:全体教师</p><p class="ql-block">编辑:刘敏娜</p><p class="ql-block">初审:荣华</p><p class="ql-block">终审:史雪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