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此次从山西归来,整理此《美篇》之际,恰好收到朋友发的这篇文章,用做开篇,再合适不过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西是“国中之国”,懂得山西就懂得中国。山西地面上的文物占到全国的72%,我们原来学的历史课本最早说到的是4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现在晋南芮城县境内西侯渡文化的大量遗存已证明,人类在距今180万年前就能人工取火,把世界的文明史整整推前了一百余万年,这是人类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笔。</p><p class="ql-block">“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北京,三千年中国看陕西,五千年中国看山西”。为什么这么说?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所以“十年中国看深圳”;一百五十年前上海只是江苏省松江县的华亭镇,现在发展成为东方第一大都市,上海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所以“百年中国看上海”;北京真正成为大中国的首都是从辽金时代开始的,距今约850年,所以“千年中国看北京”;从周文王、周武王的历史开始,到现在正好是三千年,所以“三千年中国看陕西”;从尧舜禹时代到现在大约是五千年,所以“五千年中国看山西”。</p><p class="ql-block">余秋雨先生的《抱愧山西》,内称:“在上一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地区,而竟是山西!直到本世纪末,山西仍是中国堂而皇之的金融贸易中心,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里那些比较像样的金融机构,最高总部大抵都在山西平遥县和榆.太.祁.各县几条寻常的街道间,这些城市只不过是腰缠万贯的山西商人小试身手的码头而已……”女娲补天,精卫添海,愚公移山,还有炎帝,尧舜禹的很多传说和遗迹都在山西,晋文公重耳,赵武灵王也有很多故事在这里发生。唐朝之前李渊父子起兵就在太原唐明镇,这里是他们的龙兴之地。后来太原成了唐朝的夏都,封太原为北京,北都,与长安洛阳并为三都。李世民被称为太原公子。晋祠里立了一块唐碑,是李世民学习王羲之的草书写的,光一个“之”字就有30多种写法。国内现存的元代以前的木结构建筑,有70%在山西,为山西营造匠艺发展创下极其良好的基础。</p><p class="ql-block">整个山西是一个树叶形状,南北相距七八百公里,东西相隔三百多公里。从最北面的大同云冈石窟往南面走,一路上有北岳恒山、应县木塔、五台山、太原的晋祠、榆次常家庄园,祁县的乔家大院。像五台山有一个佛光寺,是唐代的木结构建筑,至今1400多年,全国只此一家;应县木塔是900年前的建筑,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认为是世界奇迹,叫做“中国的比萨斜塔”,实际上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还要高,是世界现存最古最高的木结构塔。乔家大院是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外景地,其实规模很小,不过是封闭的财主式小家小院。规模最大的是榆次常家庄园,目前开发出五分之一就有12万平方米,整个庄园非常畅亮,与财主们不一样,常家祖辈是做茶业的,从乾隆到宣统历经七朝,沿袭150余年,可谓山西本省茁壮的“资本主义萌芽”,现在只开发出了几万平方米。晋中灵石有一个王家大院也非常大,这些大院开创了晋中的商文化,还有未行开发而留传民间的很多富豪门第,象聂店斗福财主,王村郝八财主,西白杜五财主……晋商比徽商厉害得多,清末年间慈禧太后逃难到西安,路过山西没有钱,就是向晋商借的钱。山西的农工商富足到什么程度?包头原来是康熙征讨噶尔丹时候的一个兵驿站,山西人在那里为清兵办辎重,逐渐发展成了包头城;辽宁的朝阳是山西一个姓曹的做豆腐的生意人建成的;现在北京的大栅栏、珠市口有70万山西人后裔在那里。山西的人文景观还有永济的莺莺塔和黄河大铁牛、历山的舜墓,可以说整个黄河文明都能在山西找到踪迹。前几十年中央政府一直强调山西是能源、重化工基地,而忽略了开发这些旅游资源。现在山西的旅游业已经处于中国的领先水平了。像平遥云岗五台山等已是世界品牌了。还有邻省羡慕山西跑到山西去搞旅游,然后当成他们自己的。比如云台山本是山西晋城的,但河南开发了,说成是河南的。后来这事闹到国务院,国务院批示云台山是山西的没任何问题。</p><p class="ql-block">山西的特点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一是华夏名人出三晋,山西是一个历史名人辈出的地方,20世纪60年代曾出过一本《中华名人大辞典》,其中十分之一强的人物是山西人。二是华夏文脉在三晋,山西诗人实际支撑了半部全唐诗,像初唐的王勃、盛唐的王维、中唐的白居易、晚唐的温庭筠都是晋人,《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也是晋人。三是华夏财富汇三晋,从宋朝到清朝,晋商纵横中国一千年,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尤其是在清朝,全国排名前16位的大财团都在山西。四是华夏人气看山西,看中华民族还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山西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b><u>1.长治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八泉峡(2020年1月评为5A。2023年3月8日游)</u></b></p><p class="ql-block">景区之最:</p><p class="ql-block">1.中国科学院旅研中心评价为:“世界级极品旅游资源”、“太行第一雄峡”。</p><p class="ql-block">2.有“抬头张家界,低头九寨沟”的评价。是山西太行山大峡谷内风景最为壮美、内涵最为丰富、气势最为宏大的高品位景区。</p> <p class="ql-block">景区的泉眼多与数字8有关,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八道水源泉其实不止8个,数目很多,有的源泉是悬崖峭壁上的天然石灰岩溶洞,高20余米,瀑布飞流直下,声响如雷;有的源泉是谷底平地上的天然石灰岩溶洞,山泉喷涌而出。还有的源泉是埋藏在草丛中的天然石灰岩溶洞,泉水缓缓渗出,潺潺流淌。这些源泉交叉喷射,最后汇成八道水,八道水又名淅水,沿八泉峡向南流去,直到八泉峡南口与郊沟河汇合。</p> <p class="ql-block">初入太行路(拍虚了,转文字)</p><p class="ql-block">唐·白居易</p><p class="ql-block">天冷日不光,太行峰苍莽。</p><p class="ql-block">尝闻此中险,今我方独往。</p><p class="ql-block">马蹄冻且滑,羊肠不可上。</p><p class="ql-block">若比世路难,犹自平于掌。</p> <p class="ql-block">进景区先登船</p> <p class="ql-block">高峡平湖,刀削斧劈,两岸直立,高达300米。观光游船水路长2500余米,由山中泉水汇聚而成。两岸蜿蜒曲折,时宽时窄,清谷幽幽,树木葱葱,水流潺潺,鸟鸣声声,游鱼悠悠。随四季更替,每日不同时段湖水变幻出青、灰、绿、蓝多种颜色。</p> <p class="ql-block">水深,且清可见底。在干燥少雨的家乡,见到这么多、这么好的水,心情是:</p><p class="ql-block">感恩上天恩赐;感叹自然神奇;</p><p class="ql-block">感谢文旅投入;感动环保努力;</p><p class="ql-block">感受身心净爽;感觉必须珍惜。</p> <p class="ql-block">3月中旬,冰雪未融。</p> <p class="ql-block">八泉峡也是龙泉峡的一条支峡,呈南北走向,全长13公里,宽处20米,窄处3米,落差300余米,其中点缀着三溶洞、一线天、九栈道、八道水等4个景点。</p> <p class="ql-block">“八泉之心”是一处自然奇观。两侧山峰环抱,人站在翠绿的岩壁下,抬头望去,远处的山峰与蔚蓝天空恰好构成一个爱心的形状,仿佛用自然的力量在赞美人间之大爱!</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各类设施齐全</p> <p class="ql-block">能避难?大概是5A景区“必须有的”硬性规定……</p> <p class="ql-block">最佳拍摄点拍照,拍照最佳拍摄点。</p> <p class="ql-block">类似的溶洞有三个:龙洞、朱砂洞、黑风洞</p> <p class="ql-block">特别介绍:索道运行中可90度拐弯。</p> <p class="ql-block">空中巴士除了没车轮,乘坐感受不同外,其它方面营造的,与地面巴士基本相同。</p> <p class="ql-block">景交工具比较全的景区:地面巴士、电瓶车、游船、索道、空中巴士、垂直观光电梯……</p> <p class="ql-block">景区标志性建筑和设施</p> <p class="ql-block">2015年的“世界纪录”</p> <p class="ql-block">想起了当年这张照片,借用对比一下。</p><p class="ql-block">长治八泉峡:208米,2015年,4米/秒</p><p class="ql-block">重庆阿依河:182米,2012年,3米/秒</p><p class="ql-block">另外,查了一下:</p><p class="ql-block">张家界天梯:326米,2002年,5米/秒</p> <p class="ql-block">俯瞰</p> <p class="ql-block">不是在水里的象鼻</p> <p class="ql-block">鹰</p> <p class="ql-block">离开八泉峡后,晚上看到手机上给推送了“长治鹅屋天生桥”的视频,距八泉峡才26公里,可我已离开200多公里了,否则真应该去看看的,有点后悔,还是攻略做的不细呀,留给今后吧……</p><p class="ql-block">转发视频:</p><p class="ql-block">开始时的配音,描述的很到位:</p><p class="ql-block">“人在桥上走,魂在身后抖”</p> <p class="ql-block">【聚点】</p><p class="ql-block">极品资源,可继续开发的空间很大。</p> <p class="ql-block"><b>2.临汾洪洞县大槐树寻根祭祖园(2018年评定5A,2023.3.14.游)</b></p><p class="ql-block">景区之最:</p><p class="ql-block">1.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p><p class="ql-block">2.“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p> <p class="ql-block">移民起因</p><p class="ql-block">经元末战争,全国户口锐减,各地居民除在战争、灾荒中死亡外,更多的是流亡在外地,成为流民,形成官府的户籍人口大减,各地人口疏密不均。北方诸省、西北地区、两淮地区人口显见稀少。而山西地理优势较好且受战争影响较少,人口较为集中,因此决定从山西进行移民。</p> <p class="ql-block">“根雕大门”是寻根祭祖园的正门,为槐根造型,东西跨度20米,高13米,其造型古老沧桑、伟岸厚重、支根入土、虬劲有力,寓意大槐树后裔同门、同根、同祖、同心。</p> <p class="ql-block">景区分为“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民俗游览区”“汾河生态区”和“根祖文化广场”五大主题区域,有碑亭、二、三代大槐树、千年槐根、祭祖堂、广济寺、石经幢、移民浮雕图、中华姓氏苑等60余处风景文化景点。</p> <p class="ql-block">根字影壁</p><p class="ql-block">影壁是景区的标志性景观,这个大大的隶体“根”字是由我国原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著名书画家张仃老先生题写。字体苍劲有力,稳健端庄,隐含象形,寓意深邃。饱含着浓浓的桑梓之情,悠悠的思乡之意。道尽了凝结于归乡游子胸怀间那种复杂的故园家国之感。</p> <p class="ql-block">洪洞大槐树移民的时间从北宋末年宋室南迁开始,到明朝洪武、永乐形成高潮,一直延续到清代中叶。约700余年的时间。由这里迁往各地的移民后裔,数以亿计,涉及1230个姓氏。</p> <p class="ql-block">其中,大槐树下就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遍布河南、山东、河北等18个省市500多个县份。经过七百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形成了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p> <p class="ql-block">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大移民,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迁徙。为了巩固明朝统治的经济基础,朱元璋实行移民屯田,奖励垦荒的民屯、军屯、商屯之制,这对恢复生产、增加人口、发展经济、开发边疆、文化交流等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一代大槐树(仿)</p><p class="ql-block">当年的大槐树,在清顺治八年(1652年)汾河发大水时被洪水冲毁。新塑大槐树是根据古大槐树的记载所建,重现了当年大槐树的风采。据记载当时的大槐树身围 “七庹零一媳妇”,也就是说,要七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手连手才能合抱。</p> <p class="ql-block">碑亭(古大槐树处)</p><p class="ql-block">一代大槐树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碑亭是民国三年,由曾在山东、河南等地为官的景大启、刘子林等人,广募商绅义士,几经波折终于建成的,其始末都记载于石碑之后。碑高一丈零五,宽二尺四寸有余。碑亭不大,可想当年建造的不易。</p> <p class="ql-block">在此处:上香、跪拜、祈福,是正宗和必须的。</p> <p class="ql-block">由第一代古大槐树滋生的第二代大槐树,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由二代大槐树同根滋生的第三代大槐树也有近百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当年移民告别故土时,无不把大槐树当作家乡的象征,迁入新地后,纷纷在庭院种植槐树,并悬挂一个吉祥物以祈求故土的保佑,寄托对故土的思恋。</p> <p class="ql-block">千年槐根</p><p class="ql-block">据考古人员鉴定,此根大约生长在宋元时期,距今约1000年左右,远在明初移民之前。槐根高度6.2米,其中外露部分4.2米。槐根盘枝错节,形象奇特,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是一棵罕见的大型古槐真根。</p> <p class="ql-block">槐木化石是从洪洞西山煤矿挖出来的,据专家考证已有上亿年的历史。上面的许多地方已经炭化,这就形象地说明洪洞早在亿年前就有了槐树的身影,所以被称为“槐乡大地”是当之无愧、名不虚传的。</p> <p class="ql-block">石经幢</p><p class="ql-block">是祭祖园中最古老的文物,也是现存明代迁民的唯一历史见证。由广济寺大法师惠琏于金承安五年(1201年)所建,比移民还要早200多年,是广济寺的唯一遗物,也是典型的经幢作品,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它由青石砌成,平面呈八角形,四层十五级,高9.4米,雕刻艺术古朴深厚,书法刚劲流畅,浮雕栩栩如生,是金代雕刻艺术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据说,官兵在移民的脚小趾指甲上,用刀子砍一刀作为记号,以防逃跑。至今,移民后裔的小脚趾指甲都是复形两辫的。</p><p class="ql-block">但专家认为,从遗传学角度来讲这是不可能的,之所以会有这种传说,是人们想通过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来辨认老乡。</p> <p class="ql-block">“解手”一词,有出自大槐树移民的说法。</p><p class="ql-block">有人认为,为避免移民逃跑,官府下令将所有人从背后捆手,用长绳联结在一起。在押解途中,要上厕所就得让解开手。后来,“解手”也就成了如厕的代名词。</p> <p class="ql-block">找找自家的姓氏</p> <p class="ql-block">【聚点】</p><p class="ql-block">人的一生,能到哪里去?可能不确定,但从哪里来?一定要清楚!</p> <p class="ql-block"><b>3.忻州市雁门关(2017年评定5A,2023.3.17游)</b></p><p class="ql-block">景区之最:</p><p class="ql-block">1.雁门关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p><p class="ql-block">2.整个长城经历战事最为频繁的关隘,有“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的说法。</p><p class="ql-block">3.万里长城有十三关,山西独占5关,数量最多:雁门关、偏关、平型关、娘子关、杀虎口关。</p> <p class="ql-block">进入雁门关,第一道景观便是建在广场的高33米、宽58米的名人墙,上面镌刻着曾经登临过雁门关的23位帝王、4位公主、30多位历史名将及部分著名古代诗人、学者的画像。</p> <p class="ql-block">共59位名人</p> <p class="ql-block">名人壁对面的关桥两侧是24位杨家将人物塑像,均为4.5米高的花岗岩石雕,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杨家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西侧是11位杨家男将,东侧是13位杨家女将,这些雕像向人们诉说着杨家将镇守边关、保家卫国的久远历史。</p> <p class="ql-block">处于C位的,一定是佘老太君。</p> <p class="ql-block">雁门关的得名,来自于能工巧匠齐鸿,与美丽聪慧妻子林雁,大雁传书的凄美爱情传说……</p> <p class="ql-block">国家体委很会搭车借势</p> <p class="ql-block">边贸街由70多间仿明代建筑所构成,主要展示具有雁门关地区特色的手工艺制品和纪念品,同时也再现了当年边关贸易的盛况,是一条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风情街。</p> <p class="ql-block">天险门及关楼是雁门关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门洞上额匾书刻“天险”二字,系唐朝女皇武则天所造。</p><p class="ql-block">关塞题字并不新鲜,但雁门关的题字却很少见过。这里的三座城门上,镌刻有一代女皇武则天亲自题写的匾额。皇帝题字多了,关键是武则天题写的三道城门名字,不是普通的字。天险、地利和人杰,其中“天、地、人”这三个字是武则天自创的文字。为主城楼题写的“天险”两字中的“天”字,上面是草字头,可以代指粮食,中间的“田”字是指国土,下面的“戈”是指军队。总结出来,就是:大量的粮食、广大国土和精锐的军队,这才是一个国家富强的三要素,是人民的“天”!</p><p class="ql-block">2003年时,长城专家罗哲文先生为雁门关题词“中华第一关”。</p> <p class="ql-block">与天险门对应的是地利门,城门上镌刻的“地利”二字,也是武则天的题字。其中的“埊”字也是武则天造的字,她认为“山、水、土”上下叠加才是“地”字。</p><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现场未见“地利”二字,据说已年久模糊了……</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处题词是“人杰”,武则天的人字是由上面一个“一”,下面一个“生”,叠合而成的“𤯔”。这也是从会意的角度来认识,代表每个人要度过一生。</p> <p class="ql-block">雁塔,位于雁门关东城过雁峰上,是景区的标志性建筑。在古代这里是最高点,可以供士兵侦查,瞭望敌情。</p> <p class="ql-block">镇边祠,初为纪念战国时赵国守关大将李牧而建,现已成为展示姬幸、李牧、薛仁贵、杨家将等西周至明朝2600多年间守关名将的展馆。</p> <p class="ql-block">宁边楼位于北门“地利门”之上,原名“杨六郎祠”,是为了纪念北宋守关名将杨六郎所建。</p> <p class="ql-block">忠武堂内供奉的就是著名的杨家将。因杨业谥号忠武,故命名忠武堂。当年杨业镇守代州,就是在雁门关一带戍守,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以数百骑战胜十万兵,“以少胜多”的辉煌战例。</p> <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雁门关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赵国名将李牧大破匈奴十余万骑;秦代蒙恬率兵二十万出雁门北击匈奴;汉武帝时,名将卫青、霍去病驰骋雁门关内外,浴血鏖兵、……</p> <p class="ql-block">古代、近代都是战略要地,将来也不会变……</p> <p class="ql-block">“战争之神”——火炮!</p><p class="ql-block">随着其性能形态、威力效能的不断变化和提升,未来战争中的地位作用更加突显,甚至能起决定性作用。</p> <p class="ql-block">青石板为明代原物,深深的车辙,留下了历史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雪花飘飘</p> <p class="ql-block">战鼓擂擂</p> <p class="ql-block">【聚点】</p><p class="ql-block">长城著名的关隘有13个的说法,一算,才去了3个,弱啦……</p><p class="ql-block"><b>资料</b></p><p class="ql-block">万里长城十三关</p><p class="ql-block">1.山海关.河北秦皇岛【天下第一关】</p><p class="ql-block">2. 黄崖关.天津市蓟州区</p><p class="ql-block">3.居庸关.北京昌平</p><p class="ql-block">4.紫荆关.河北保定</p><p class="ql-block">5.倒马关.河北保定</p><p class="ql-block"><b>6.平型关.山西大同</b></p><p class="ql-block"><b>7.偏头关.山西忻州</b></p><p class="ql-block"><b>8. 雁门关.山西忻州【中华第一关】</b></p><p class="ql-block"><b>9. 娘子关.山西阳泉</b></p><p class="ql-block"><b>10. 杀虎口关.山西朔州</b></p><p class="ql-block">11. 嘉峪关.甘肃嘉峪关</p><p class="ql-block">12. 阳关.甘肃敦煌</p><p class="ql-block">13. 玉门关.甘肃敦煌</p><p class="ql-block"><b>“十三关”中,位于山西的最多,5个</b></p> <p class="ql-block"><b>4.晋中市平遥古城景区(2015年7月评定5A,2023.3.15游)</b></p><p class="ql-block">景区之最:</p><p class="ql-block">1.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有“北有平遥,南有丽江”之说。</p><p class="ql-block">2.平遥古城是银行的发源地,这里就有两家银行的鼻祖,日升昌和协同庆。清朝时期的平遥,控制着全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机构。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间的周宣王时期(距今827+2023=2850年),为西周大将尹吉甫驻军于此而建。</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为夯土城垣。现存的城墙,平面略呈方形,高约12米,平均宽5米,周长6.2公里。城内有马道,城外有护城河。城墙上72堞楼,3000垛口,寓孔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蕴含丰富儒家文化内涵,集防御功能、文化功能于一身。</p> <p class="ql-block">平遥有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格局。以南大街为主轴线,以街心的市楼为至高点,城隍、衙署择高处而立,一东一西,对称分布,表达了封建统治者“人神共治”的愿望。大型的宗教建筑设置在城市交通干道的两端。全城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小巷道,经纬交织,主次分明 。市井商铺林立,店面相连。古民居鳞次栉比,院落重重,宅院(包括商铺)建筑中轴强烈,对称严谨,从房舍的配置上体现出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封建伦理观念。</p><p class="ql-block">平遥也被称作“龟城”,南门是头,北门是尾,东西四座城门为四条腿,城内七十二条蚰蜒巷仿佛龟背上的花纹,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八卦。</p> <p class="ql-block">县衙,坐落于古城的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保存下来最早的建筑建于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南北轴线长二百余米,东西宽一百余米,占地26000余平方米。整个建筑群主从有序,错落有致,结构合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县衙。十一世班禅莅临县衙考察时欣然题词:“平遥县衙古衙之最”。</p> <p class="ql-block">仪门是县衙的第二道门,除恭迎贵宾或逢重大庆典,一般不开。仪门两侧各有一小门,东侧称“人门”,供平常出入使用。西侧为“鬼门”,专供提审犯人或死囚赴刑时使用。仪门外悬挂楹联:“门外四时春和风甘雨,案内三尺法烈日严霜”。告诫人们守法享受自由,违法必受严惩。</p> <p class="ql-block">都在低头看啥?</p> <p class="ql-block">现代司法也应该推祟</p> <p class="ql-block">在我国历史上票号和钱庄共有过51家,山西就占43家,而其中平遥就有22家。日升昌和协同庆是这22家中最大的两家,规模在当时已经可以说是富可敌国了,就连当时的张之洞都去这两家票号借过钱。</p> <p class="ql-block">日升昌是第一家创办的票号。其前身是颜料庄,总店设在平遥城内,当时在北京也有分店,在清朝嘉庆末年,由于经济快速发展,银钱运输很不安全,所以颜料庄就开始尝试汇兑的办法,自此开始承接汇兑的票号业务。</p> <p class="ql-block">协同庆是第四家创办的票号,它在平遥的规模是最大的,有七进院落,它在全国的分号最多,有33处分号,有最大的地下金库,除了建筑宏伟,也非常讲究,功能齐全,可以称为票号中的典范,是现代银行的鼻祖了。</p> <p class="ql-block">金井——吊运地下金库银两。</p><p class="ql-block">金库——为游人指路。</p><p class="ql-block">入口——地下金库人行通道。</p><p class="ql-block">库房——分别置放金、银、票。</p> <p class="ql-block">在地库里的平遥城龙脉位置上,放有一根樟木雕刻的神龙宝柱,是平遥城的镇城之宝,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的文物。这根龙柱,是建在整个平遥古城的正中心。游客都喜欢到地下金库,摸摸这根神龙宝柱,沾沾财气。</p> <p class="ql-block">没用过现金的年轻人,可以来体验一下……</p> <p class="ql-block">导游的扮相很应景</p> <p class="ql-block">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西行时曾到平遥县,当时协同庆票号给慈禧筹集20万两白银,慈禧太后回到北京后就回赠一对红木双幢。五层寓意五福临门即福禄寿禧财。一对儿寓意着好事成双,十全十美。官府的汇兑业务也交给协同庆票号经办,这也促使其业务迅速壮大。</p> <p class="ql-block">中国镖局位于平遥古城南大街61号,是明末清初镖局的旧址,主要介绍中国镖局发展史,以及在明清时期,中国有名的十大镖局、十大镖师和走镖过程中的轶事趣闻。</p> <p class="ql-block">根据近代学者卫聚贤所著《山西票号史》考证,镖师之鼻祖,应当为山西人神拳张黑五。</p> <p class="ql-block">保镖业在中国由来已久,但在晋商崛起后,镖局和票号形成了既竞争又合作的局面:一方面票号通过银票异地兑换,锐减了镖局押运商帮现银的生意,另一方面票号解决了商帮异地支付和汇兑安全的后顾之忧,分号也开到了莫斯科,让镖局揽到万里茶路这样的押镖生意有了可能。同时,许多平遥的拳师们,也在镖局的镖师与为票号钱庄看家护院的武师之间,丝滑般地切换。</p> <p class="ql-block">平遥镖局与票号的关系远没有这么简单,当晋商的财富累积到足以左右一国财政的时候,不管是镖局还是票号,也就该在历史舞台上谢幕了。进入民国,西方现代银行取代了票号,而镖局也随着军阀武装押运的兴起而没落。不过,财富和武装之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却一以贯之:清王朝后期武力值衰落到不能保护自己,二战后,美国用美元加全球第一的武力值收割全球,都在诠释这个道理。</p> <p class="ql-block">票号加上镖局,占到了平遥古城内景点总数的一半以上,这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平遥从明朝中期前的军防要地变换为商贸重镇,商帮的背后,其实是它作为当时中国商业金融中心的地位,而商品和财物经手和中转的关键,就是中国最早的银行体系票号,而票号的背后则是镖局。</p> <p class="ql-block">导游特别介绍:平遥城仅有的一块人工绿地。是抱怨指责太少?还是强调平遥城寸土寸金?</p> <p class="ql-block"> 【聚点】 </p><p class="ql-block">昔日富可敌国,今朝虽然“骆驼瘦了”,但不能失了“大”的底气。</p> <p class="ql-block"><b>5.晋中市介休绵山景区(2013年评定5A,2023.3.15.游)</b></p><p class="ql-block">景区之最:</p><p class="ql-block">1.春秋晋国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于此,寒食节(清明节)也源于此而著称。</p><p class="ql-block">2.介之推是古今中外,唯一以一座山(绵山)、一个县(介休)、一个节(寒食),来铭记的历史名人。</p><p class="ql-block">3.主要景点之一的大罗宫,高悬于狮子山崖壁之上,有小“布达拉宫”美誉,被誉为“天下第一道观”。</p><p class="ql-block">4.核心景点——介公祠,建在一处深28米,宽30米,高18米的自然石窟中,是中国最大的石窟祠庙。</p> <p class="ql-block">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介子推身为随从,陪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国外,在最困难的时候,介子推“割股奉君”(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重耳吃)。</p><p class="ql-block">19年后,重耳返国为君,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赏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认为自己顺应天命辅君复国,不愿再同那些邀功争赏之人同朝为伍,便携老母隐居到介休绵山之中。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便亲自来到绵山寻而无果。文公无奈,下令从一面放火烧山,本想把他逼出来,但是,奸臣却故意陷害,从四面放火烧山,直到大火熄灭,才发现介子推母子相拥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据说安葬遗体时,在介子推脊梁堵着的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有血诗一首:</p><p class="ql-block">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p><p class="ql-block">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p><p class="ql-block">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p><p class="ql-block">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p><p class="ql-block">其隐居“不争功不言禄”的壮举,深得世人怀念。为了悼念介子推,文公下诏,在介子推忌日,禁烟寒食(不燃火)。以寒食寄托哀思,是因为怕引火再烧了绵山。这和五月端午屈原死难日,乘龙舟往汨罗江丢粽子一样,一来是为了纪念屈原,二来也怕鱼类再糟蹋屈原的躯体。这是人民群众怀念他们所热爱的历史人物的最好方法。同一时期的两位贤哲,一南一北,双星辉映;一水一火,赴义成仁;一江一山,永载史册。 </p><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时期寒食节已经成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寒食节本来是清明节的前一天,但发展到唐代后期,与清明节融合演变为一个节日。寒食节历经两千多年,最终发展为四海同祭,生者展孝,祖先享食的盛大节日。</p> <p class="ql-block">在我国悠久的民俗文化中,纪念历史人物的节日只有两个:一是五月端午节,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一是清明寒食节,为缅怀晋国大夫介子推。</p>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先看到叶帅的《论绵山》</p> <p class="ql-block">绵山风景名胜区有14个大景点,360余个小景点:</p><p class="ql-block">人文景观:龙头寺、龙脊岭、李姑岩、蜂房泉、大罗宫、天桥、一斗泉、朱家凹、云峰寺、正果寺、介公岭。</p><p class="ql-block">自然景观:栖贤谷、古藤谷、水涛沟。</p><p class="ql-block">篇幅有限,用长图展示主要景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介公祠是景区核心景点。建在八百二十级石阶之上,鱼、龟山岩之间。祠内正殿主要供奉有介之推、介母及邻人解张的金妆塑像。两边偏殿中绘制有反映介之推生平的精美壁画,并陈列有历代名人题咏介子推的诗词条幅。</p><p class="ql-block">介之推被奉为道教之神,从西汉刘向所著《列仙传》开始,两千多年来世代供奉,香火不绝。</p> <p class="ql-block">在介公寺山角下的——万寿图</p> <p class="ql-block">一组自拍</p> <p class="ql-block">景点之间转换的景交车上,上来一个20来人的摄制组,该女演员在我旁边落座:</p><p class="ql-block">我:你们拍电视?</p><p class="ql-block">女:清明(寒食)节快到了,我们拍一部纪念介子推的片子。</p><p class="ql-block">我:山西省台的?</p><p class="ql-block">女:央视的。</p><p class="ql-block">我:你这老妇人的化妆,扮演的是?</p><p class="ql-block">女:我演介子推的母亲。</p><p class="ql-block">我:哦,女主角。谁演你儿子介子推呀?</p><p class="ql-block">女:你身后这位。</p><p class="ql-block">我:噢,有缘,合个影吧?</p><p class="ql-block">女:好呀!</p><p class="ql-block">(本来身后的“介子推”,已起身凑过来欲合影,但在我抬起自拍杆,刚要按下快门时,他电话响了……只留下了他半张脸和欠意的眼神)</p> <p class="ql-block">【聚点】</p><p class="ql-block">介子推的勇气(割股)志气(不争赏邀功)正气(不与小人为伍);皇帝的粗心(忘了)真心(找回)仁心(颁诏寒食);奸臣的可恨可恶可耻,造就了:一个节、一座山、一个县。</p> <p class="ql-block"><b>6.晋城市皇城相府(2007年评定5A,2023.3.12游)</b></p><p class="ql-block">景区之最:</p><p class="ql-block">1.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p><p class="ql-block">2.康熙是我国历史上500多位皇帝当中最有成就的一位。他对皇城相府的主人——陈廷敬,“几近完人”的评价,也是“之最”了。</p> <p class="ql-block">皇城相府,原名“中道庄”,后因康熙皇帝两次下榻于此,故名“皇城”。</p> <p class="ql-block">皇城相府始建于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建筑群分内城、外城两部分,有院落16座,房屋640间,总面积3658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康熙对陈廷敬服务清朝53年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肯定,评价他说:“卿是老大人,是极齐全的人。一个“极”字,表明康熙对陈廷敬在多重岗位的突出能力和重大贡献的评价。</p><p class="ql-block">民国政府主编的《清史稿》中,载有康熙皇帝“深惜之”,亲笔为陈廷敬写下的挽诗:</p><p class="ql-block">“世传诗赋重,名在独遗荣。去岁伤元辅,连年痛大羹。朝恩葵忠励,国典玉衡平。儒雅空阶叹,长嗟光润生。”</p> <p class="ql-block">有中国官场文学第一人称谓、曾任湖南作协主席的王跃文,在其小说《大清相国》中,对陈廷敬有精辟、准确、出彩的评价:</p><p class="ql-block">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p><p class="ql-block">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p><p class="ql-block">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p><p class="ql-block">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康熙字典》是康熙皇帝在中国文化上的一大贡献,而实际主持《康熙字典》编纂的,却是陈廷敬与张玉书,由于张玉书在康熙下令编纂《康熙字典》的第二年去世,《康熙字典》的主编之责实际由陈廷敬一人承担。</p> <p class="ql-block">《康熙字典》是我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工具书。整个字典收有47035个汉字,是古代收字最多的字典。它在体例、规模、释字的详尽等方面,相对《说文解字》来说都实现了重大的突破,在发行后的200多年中影响较大、流传极广。</p> <p class="ql-block">皇城相府从明孝宗到清乾隆(公元1501年--1760年)间的260年中,共出现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p> <p class="ql-block">陈廷敬的宅院</p> <p class="ql-block">石牌坊是汉族传统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建筑类型,作为表彰功勋的建筑,皇城相府内的石牌坊上也记录了陈廷敬和其父亲、祖父的官职。石牌坊正门上方镌刻的“冢宰总宪”四个大字,就记录了陈廷敬一生最重要的两大官职,“冢宰”是指百官之首的吏部尚书,“总宪”是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别称,负责监察百官。</p><p class="ql-block">石牌坊两边偏门上分别刻有“一门衍泽”和“五世承恩”八个大字,指的是陈氏一门五代都受到皇帝的恩赐。</p><p class="ql-block">第二个石牌坊下面的小字部分详细记载着陈廷敬的同门八兄弟及其三个儿子所授的官职。值得一提的是,陈家以“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的美誉名扬三晋,朝野共知。</p> <p class="ql-block">“蹭”听导游讲解得知:古代牌坊分三等,分别为御赐、恩荣、圣旨。御赐是指皇帝下诏,国库出银建造。恩荣是指皇帝下诏,地方出银建造。圣旨是指地方申请,皇帝批准由家族自己出钱建造。</p> <p class="ql-block">一组长图</p> <p class="ql-block">景区定时有“陈廷敬恭迎康熙帝视察”的实景演出,规模较大、演员认真、观众很多、效果不错。</p> <p class="ql-block">远眺</p> <p class="ql-block">站在府中最高处拍的</p> <p class="ql-block">【聚点】</p><p class="ql-block">作家王跃文对陈廷敬为人之道、为官之道的评价,印象深刻,删减修改如下:</p><p class="ql-block">清官勿酷,应宅心仁厚;</p><p class="ql-block">好官莫庸,须精明强干;</p><p class="ql-block">能官忌专,要从善如流;</p><p class="ql-block">德官不懦,具威严铁腕。</p><p class="ql-block">古今中外,为官掌权者的“镜子”。</p> <p class="ql-block"><b>7.忻州市五台山(2007年首批66个5A景区之一,2023.3.16∽17.再游)</b></p><p class="ql-block">景区之最:</p><p class="ql-block">1.五台山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称为“金五台.文殊”(银普陀.观音、铜九华.地藏.、铁峨眉.普贤)。</p><p class="ql-block">2.五台山风管委官方网站显示:2019年(疾情前)旅游接待人次:1011.0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11亿元。为其近10年最高。</p><p class="ql-block">3.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共处、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p><p class="ql-block">4.五台山的显通寺,是中国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为中国辟山建寺的最早记录;也是五台山景区最大的寺院。</p><p class="ql-block">5.五爷庙香火不要太旺呀……</p> <p class="ql-block">景区由五座山峰环抱合成(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峰高就,峰顶平坦宽阔,其状如石垒之台,故称 “五台山”。</p> <p class="ql-block">各所寺院经过不断修整更新,愈加显得富丽堂皇,雄伟庄严,尽呈佛教:“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大家者、世界文化之主要流派”的崇高地位。</p> <p class="ql-block">宗教价值</p><p class="ql-block">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永平十一年(68年),摄摩腾和竺法兰来到清凉山,兴建了大孚灵鹫寺。也就是现今的显通寺,为中国最古老的佛教寺院。</p><p class="ql-block">五台山的“五大禅处”是指:显通寺、塔院寺、殊像寺、罗睺寺、菩萨顶。</p> <p class="ql-block">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p><p class="ql-block">五台山保存有东亚乃至世界现存最庞大的佛教古建筑群,享有“佛国”盛誉,五台山珠联璧合地将自然地貌和佛教文化融为一体,典型地将对佛的崇信,凝结在对自然山体的崇拜之中,完美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成为持续1600余年的佛教文殊信仰中心――是一种独特而富有生命力的组合型文化景观。</p> <p class="ql-block">显通寺</p><p class="ql-block">于东汉永平年间(69),经汉明帝奏准,由印度僧人初建,与洛阳白马寺同为我国最早的寺院,亦是五台山中规模最大的祖寺,来五台山朝山礼佛,必先到此。其中千手千钵文殊铜像、铜殿、铜塔、铜钟,以及华严经塔等尤为珍贵。大文殊殿内供奉七尊文殊像:正中是大智文殊、背后是甘露文殊,另五尊是狮子文殊、智慧文殊、儒童文殊、无垢文殊、聪明文殊。</p> <p class="ql-block">五爷庙</p><p class="ql-block">亦称万佛阁,因文殊殿内供有万尊泥塑贴金佛像而得名,这里是五台山香火最旺盛的地方,上香排队是常态(如今五爷庙内不许有明火)。五爷庙殿内供奉的五爷,即是广济龙王文殊菩萨的尊称,也是五台山五顶文殊菩萨的化身。</p><p class="ql-block">关于五爷菩萨有很多传说故事,在这些神秘传说中,蕴含着真善美的精神,以及对众生平等的向往。敬拜上香前,先搜索了解一下,祈愿一定更灵。</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要去拜五爷庙,俗规:要空腹。头天晚上就“自律”啦……</p> <p class="ql-block">塔院寺</p><p class="ql-block">大白塔为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塔,它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核心支点和地标性建筑,被称为“清凉第一胜境”。</p><p class="ql-block">塔院寺有四大圣迹被世人敬仰,分别为:大白塔、佛足碑、文殊发塔和转轮藏。</p><p class="ql-block">据佛教传言,释迦牟尼的尸骨炼成了八万四千个舍利子,古印度阿育王用黄金七宝铸成了八万四千座佛舍利塔,分布於大千世界中。中国有十九座,五台山独得其一,称之为“慈寿塔”。</p><p class="ql-block">当年毛泽东率党中央机关离开延安,赴西柏坡,路经五台山,在塔院寺居住一晚,寺内至今还设有毛泽东和周恩来、任弼时故居陈列馆,室内按原样陈设。</p> <p class="ql-block">殊像寺</p><p class="ql-block">五台山有一种说法是“寺寺都有文殊在”,殊像寺则是文殊菩萨在五台山的祖庭,而寺名也是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其香火仅次于五爷庙 </p><p class="ql-block">五台山虽有十二座大寺,但供奉文殊菩萨真容圣像的却只有殊像寺。可以目睹闻名天下的真容文殊像,塑像总高9.87米,文殊菩萨头戴五佛冠,表示他所拥有的五种大智慧(法界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p><p class="ql-block">康熙皇帝为塑像挥笔题字——“瑞相天然”。</p> <p class="ql-block">菩萨顶</p><p class="ql-block">亦称文殊寺,为五台山黄庙之首,传是文殊菩萨居住的地方。参照皇宫的制式建造,是历代皇帝朝拜五台山时的行宫。</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内供“竖三世佛”,即过去佛燃灯、现在佛释迦、未来佛弥勒。</p><p class="ql-block">另有巨大石碑,刻四种文字,且有乾隆御笔。</p><p class="ql-block">还有铜锅三口,最大直径2米,深1米,可见当时寺院之盛。</p> <p class="ql-block">寺前有108级台阶,佛教认为人生有108种烦恼,踏上一个台阶就意味着跨入一个法门,解脱一种烦恼,引众多游人踏攀。</p><p class="ql-block">更有虔诚者——一阶一跪的攀登。</p> <p class="ql-block">给小外孙女,从文殊菩萨那,求了一个配佛珠的转经筒,还是太阳能的,有阳光或较强的灯光照射时,经筒会自转。</p> <p class="ql-block">给全家求的高香</p> <p class="ql-block">夜色下台怀镇一角。</p><p class="ql-block">住宿的标准:千元之上到百元之下的都有。</p> <p class="ql-block">景区拆建热度与游客热度成正比…</p><p class="ql-block">网上定的住宿点,开车转了好几圈找不到,下车一问——拆了!</p><p class="ql-block">拆建速度与导航更新速度就是反比啦!</p> <p class="ql-block">一组2009年,参加青岛市宗教旅游考察团,赴五台山景区考察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C位是时任塔院寺的主持,其右手是青岛时任市委常委、统战部长。</p> <p class="ql-block">同一位置,相差近15年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典型的——物是人非😭</p> <p class="ql-block">离开五台山,往雁门关景区方向去的山路上,设有一个观景台,可远眺五台山。</p> <p class="ql-block">【聚点】</p><p class="ql-block">汉语中,评价非常好时,常说:“真没说的”!</p> <p class="ql-block"><b>8.大同市云冈石窟(2007年首批评定的66家5A景区之一。2023.3.18.游)</b></p><p class="ql-block">景区之最:</p><p class="ql-block">1.中国第一处由皇室贵族亲自主持开凿、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与莫高窟、麦积山、龙门,并称中国四大石窟。</p><p class="ql-block">2.第一次由一个民族用一个朝代,雕作而成的佛教艺术宝库,是对稀缺的北方佛教史,最重要和直接的“补缺材料”。</p><p class="ql-block">3.是一部可视的北魏断代史,如实记录了帝王象征、佛经典故、社会现实、民族关系、民俗风尚等,有云冈石窟是“雕刻在石头上的王朝”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气派的景区大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停车场下车,远看此建筑,误以为是游客中心,走近才知道……</p> <p class="ql-block">古道车辙的遗迹为北魏时期真迹,车马、栏杆为后修。</p>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率先看到的,是清瘦的昙曜和尚的塑像。</p><p class="ql-block">昙曜是北魏一位学识渊博、精通佛典、严守戒律的僧人。史书中记载,昙曜巧遇文成帝出行,其袈裟被御马衔颔(衣服被皇帝的马咬住),这一偶然出现的情形,被文成帝看作是“马识善人”,随后对昙曜以师待之。并命他始凿了五个大型洞窟——昙曜五窟(即第16窟-20窟)。</p><p class="ql-block">昙曜不仅是云冈石窟开凿的创始人,而且创建了寺院的经济制度,保证了佛教寺院的发展,并且还是石窟寺译经的创始者。由此可见,“没有昙曜,就没有云冈石窟”的说法是成立的。</p><p class="ql-block">昙曜塑像面目慈和,清逸脱俗,衣袂飘飘,超凡古朴,一代佛门高僧的艺术形象跃然而出,参观者无不赞赏。</p><p class="ql-block">塑像是由南京大学雕塑学院院长、现代著名雕塑大师吴为山先生担纲制作。</p> <p class="ql-block">继续向西走,十三对千佛神柱列于礼佛大道两侧。柱高8.73米,系黄沙岩雕刻,由下而上依次为须弥座、力士、白象、柱体的完美组合,在两侧浓密的松林掩映下,矗立的神柱气势雄伟、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细部与远景</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的分类,一般是按凿建的时间,划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各时期在石窟形制、造像内容和样式的发展上,有明显的差异。</p><p class="ql-block">早期石窟:即第16~20窟,亦称昙曜五窟。是云冈全窟群中最早的五个窟。平面为马蹄形,穹隆顶,外壁满雕千佛。主要造像为三世佛(过去、现在、未来),佛像高大,面相丰圆,高鼻深目,双肩齐挺,显示出一种劲健、浑厚、质朴的造像作风。是中外融合所形成的新的艺术风格。</p><p class="ql-block">中期石窟:是云冈石窟雕凿的鼎盛阶段,主要有第1、2窟,第5、6窟,第7、8窟,第9、10窟,第11、12、13窟以及未完工的第3窟。是北魏最稳定、最兴盛的时期。有国力为保证,雕凿出了更为繁华精美的大窟大像。出现了许多新的题材和造像组合,艺术特点异于早期石窟,有明显的汉化特征。</p><p class="ql-block">晚期石窟:北魏迁都洛阳后(494年),大规模的开凿活动虽然停止了,但凿窟造像之风在中下阶层蔓延起来,开凿了大量的中小型洞窟,主要分布在第20窟以西。佛像和菩萨面形消瘦、长颈、肩窄且下削,是一种清新典雅“秀骨清像”的艺术形象,在云冈晚期石窟和龙门石窟均有表现。</p> <p class="ql-block">景区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造像59000余尊,附属洞窟209个。</p><p class="ql-block">洞窟雕像较多,涵盖历史较久,人事寓意较广,只能大体留个印象;同时,大多数窟内不让拍照,也受了限制。就分窟内、窟外、附属建筑、景观四部分做一些记录和展示。</p> <p class="ql-block">窟内(越热门的窟,不让拍照盯的越紧)</p> <p class="ql-block">窟外</p><p class="ql-block">其中图3、8的两座宏伟高耸的楼阁,是洞窟前檐,被称为窟檐建筑,也称窟前建筑。</p> <p class="ql-block">附属建筑</p> <p class="ql-block">景观</p> <p class="ql-block">“有眼无珠与双目有神”,是对云冈石窟主要大佛双眼现状的描述:有些大佛的双眼没有眼珠,呈现圆形的凹洞,有些大佛双眼镶嵌有亮晶晶的眼珠,材质或为玻璃或为陶瓷。</p><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17尊大佛,共计遗失眼珠31个。</p> <p class="ql-block">石窟佛像的耳朵,最大特点是“两耳垂肩”,大得夸张,在中外石窟中绝无仅有。</p> <p class="ql-block">景区有这么好的水面条件;大同有山西开展冰雪运动最好的气候条件(冬季平均气温-1°∽-15°,),只是夏天划船喂鸭子,冬天只是“冰面危险,严禁入内”?太浪费时间(最少3个月)、资源、商机啦(闻名石窟景区加冰雪运动游乐,还愁冬季景区太淡吗)!</p><p class="ql-block">稍加投入(人造冰雪),既可景区淡季增收,又可为提出的“三亿人上冰雪”的任务,做实实在在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现代石雕的——匠人、工艺、作品。</p> <p class="ql-block">【聚点】</p><p class="ql-block">古人要“史过留痕”,在当时就只能玩石头了,实践也证明玩的不错。</p> <p class="ql-block"><b>9.临汾壶口瀑布(2022年7月评定为5A,2023.3.13.游)</b></p><p class="ql-block">景区之最:</p><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中国第二大瀑布。</p> <p class="ql-block">中央九台航拍的,介绍黄河壶口瀑布的视频,2分36秒,不舍裁剪,美篇篇幅又有限,荐上链接,用手机上腾讯视频可看。</p><p class="ql-block">https://m.v.qq.com/x/m/play?vid=m00276pzx3m&cid=&url_from=share&second_share=0&share_from=copy</p> <p class="ql-block">瀑布带来了一系列奇特的景致,主要有8大奇观:水底冒烟、旱地行船,霓虹戏水、山飞海立,晴空洒雨、旱天惊雷、冰峰倒挂、十里龙槽。</p> <p class="ql-block">阳光+水雾=彩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p><p class="ql-block">眼观瀑布的万马奔腾,耳听瀑布的如雷贯耳,身沐瀑布的水雾滋润,也是人间一绝啦!</p> <p class="ql-block">西北“小婆姨”</p> <p class="ql-block">在壶口瀑布风景区内,主要的人文景观有:元代铁索桥、明代码头遗址、春秋战国时期的采桑津遗址、清代长城遗址、抗战时期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克难坡旧城遗址等。这些景观全部集中在黄河东岸,是山西人积极发展壶口经济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山西这边,见到有领导人题字。</p> <p class="ql-block">前年在陕西看完壶口瀑布,震撼惊叹之余,脑子里就闪过一个问号:过去怎么形成、现状是否会变、将来会成啥样?此次看后,在网上输入我的“问号”才得知:<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黄河壶口瀑布是“临时景区”!</span>先是惊讶,过后就是庆幸,庆幸我来过了……</p><p class="ql-block">想知道怎么回事吗?答案在下面链接的视频中(看前半部分即可,后面是广告和其他内容)。</p><p class="ql-block">https://mo.mbd.baidu.com/r/XFB63NAqoU?f=cp&u=c5c2e70675dc5505</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看了上面的视频,就知道壶口瀑布为什么是“临时景区”了,概括一下主要有三点:</p><p class="ql-block">一是历史上,壶口瀑布河段自隋朝以来曾发生过十次干涸现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壶口瀑布的衰弱之年,1981年5月15日至6月3日,壶口瀑布竟然断流了。</p><p class="ql-block">二是瀑布一直没有停止过向上游退移的脚步,这种现象在地貌上被称为“溯源侵蚀”。在溯源侵蚀作用下,壶口瀑布以平均每年约0.5米的速度,一直在向北移动。</p><p class="ql-block">三是如上述视频所说,在壶口瀑布上游10公里的位置,要建古贤水库,建成后,瀑布的现状将被彻底改变。</p> <p class="ql-block">虽然说第一个现象——断流,概率极低;第二个现象——退移,速度极慢。但第三条——建坝,将是最现实、最巨大、最快速、甚至将是最彻底的!</p><p class="ql-block">建坝对壶口瀑布的主要影响:</p><p class="ql-block">流量,现状为每秒400立方米至3000立方米,视季节与时段而变化,由此呈现瀑布形态的多样性。最佳瀑布形态对应的流量为每秒600立方米至1500立方米,此范围流量的出现天数为134天。古贤工程将使壶口河段的水量减少,小于每秒600立方米的天数增加,每秒600立方米至1500立方米的天数大为减少,且流量趋于均匀化,瀑布景观的多样性受损;</p><p class="ql-block">颜色,晋陕大峡谷的来沙量占全黄河的56%,由于含沙量剧增,壶口瀑布也被称为世界上唯一的黄色瀑布,每年10月至翌年5月,黄色较浅淡,6月至9月的汛期,则出现壶口瀑布最具特色的浓重黄色。工程拦截泥沙后,黄色瀑布出现天数大为减少,清水瀑布将成为壶口瀑布的常态;</p><p class="ql-block">冰挂,11月至翌年1月因气温降低,瀑布凝结成冰崖、冰柱、冰桥、冰岸等冰挂景观。古贤水库蓄水后,冬季水温升温明显,11月至翌年2月下泄平均水温高于建库前的河道水温0.51℃~5.3℃,将使壶口冰挂的出现机率大为减少。</p> <p class="ql-block">【聚点】</p><p class="ql-block">此行得知“壶口瀑布的临时性”后,想起了20多年前,长江三峡大坝建成前,人们蜂拥乘船,再看一眼长江三峡段的情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0.临汾云丘山(2020年12月评定为5A景区,2023.3.13.游)</b></p><p class="ql-block">景区之最:</p><p class="ql-block">1.是晋南根祖旅游核心景区,中华农耕文明发源地之一,华夏乡土文化的地理标志,中和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地,自然与人文兼具的景观地。</p><p class="ql-block">2.最值得观赏的,要数300万年前形成的世界罕见超大冰洞群。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规模最大的天然冰洞群。</p> <p class="ql-block">云丘山是一座儒、道、释三教合一的圣地,山中既有儒家的云丘书院,又有佛教的多宝灵岩寺,更多的则是道教殿宇。</p> <p class="ql-block">相传,真武大帝( 为道教供奉有名的尊神,武当山是其道场 )的前身“鲧”,在寻找修炼圣地时来到这里,看到此地溪水潺潺、和风习习、鸟语花香、青山绿水,顿觉风水极佳,于是在此多作逗留。鲧成仙以后,老百姓便将此地称为“神仙峪”。</p> <p class="ql-block">本想尝一口,后来对自己肠胃的不自信,占了上风……</p> <p class="ql-block">塔尔坡古村(有点象译音),因位于神仙峪内的神塔附近而得名。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村里共有二十多个院落,依山而建,有穴居土窑洞、碹拱石窑洞、石木结构的瓦房,是现存古民居的活化石,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有“古城卫士”之称的阮仪山教授(因青岛历史文化的保护工作,与阮教授有过难忘的交往),考察古村后评价:塔尔坡古民居有很好建筑价值,富有艺术价值、美学价值。村中有多种古树,其中有一棵隋槐、四棵唐槐,元代的皂角树,千年金钱树(栾树)。一条逾越千年的古道,还有人们留下的农耕用具,这一切都见证着古村的悠久历史。</p> <p class="ql-block">再来一组“古味”更浓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无论是现场还是照片,效果都不比真花差。</p> <p class="ql-block">我:为啥叫“水席”呀?</p><p class="ql-block">服务员:顾客象流水一样。</p><p class="ql-block">我:👍</p><p class="ql-block">上视频——</p> <p class="ql-block">云丘山景区的重点来了——冰洞。</p> <p class="ql-block">进洞口处,备有厚衣,然,用者寥寥……</p> <p class="ql-block">照片上提取的原文:</p><p class="ql-block">3,000,000年历史。云丘山冰洞群形成时间之久</p><p class="ql-block">云丘山冰洞群,并称为世界三大冰洞奇观之一,洞内四季结冰,是天然形成的群体性冰洞。</p><p class="ql-block">据专家考证,冰洞群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期,距今已有300多万年的历史,冰洞群国岩地层的年龄在4亿年左右。</p> <p class="ql-block">照片上提取的原文:</p><p class="ql-block">最宽12m 总长100m+ 最高15m</p><p class="ql-block">冰洞群总数14个 洞腔数11个</p><p class="ql-block">云丘山冰洞群之最</p><p class="ql-block">目前云丘山已经探明发现的冰洞群共有14个,其规模之大,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极为罕见的自然景象。</p><p class="ql-block">目前开放的是云丘山1号冰洞群,由11个洞腔组成。洞内总长100多米,最宽处有12米,最高有15米。</p><p class="ql-block">云丘山冰洞群属于非碳酸盐岩沉积物的洞穴,具有冰体数量最大、类型最多、质量最好三大特征。</p> <p class="ql-block">照片上提取的原文:</p><p class="ql-block">云丘山当地流传千年的采冰传说:</p><p class="ql-block">据当地人说,在云丘山深处有一个古怪异常的"吸人洞",山洞时常会闪现巨大吸力,如果有人靠近此洞,就会被吸入深不见底的洞穴中。</p><p class="ql-block">这种传说源自当地的吃冰风俗,人们认为冰洞中的冰有治病功效,村内的小孩肚子疼,吃完冰后即可痊愈。因为以前山路崎岖,经常发生采冰人坠落的事件,吸人洞的传说便流传下来。</p> <p class="ql-block">照片上提取的原文:</p><p class="ql-block">云丘山冰洞群的未来</p><p class="ql-block">目前景区范围内已经探明发现的冰洞群共有14个,</p><p class="ql-block">现对外开放的是云丘山1号冰洞群,</p><p class="ql-block">后续会继续加大对冰洞群的开发,并建立探秘冰洞群科研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同时,我们也将对云丘山内发现的风洞群进行探索开发,</p><p class="ql-block">以更快展现在游客面前。</p> <p class="ql-block">照片上提取的文字,将冰洞的基本情况都介绍了。但百闻不如一见,为更充分显示冰洞特点,把拍的照片用“分色长图”和“混搭拼图”两种分类和编排方式,进行了编辑展示。</p><p class="ql-block">上照片:</p> <p class="ql-block">紫色</p> <p class="ql-block">蓝色</p> <p class="ql-block">火红</p> <p class="ql-block">原白</p> <p class="ql-block">黄、绿</p><p class="ql-block">灯光色彩不断变化、</p><p class="ql-block">黄绿两色灯光较少、</p><p class="ql-block">衣薄太冷没有多等,</p><p class="ql-block">炫酷双色憾各一张。</p><p class="ql-block">再次说明:“精品”总是少的……</p> <p class="ql-block">色彩混搭拼图(一)</p> <p class="ql-block">色彩混搭拼图(二)</p> <p class="ql-block">除了热姜汤,戴眼镜的,出来还送一块擦镜布。</p> <p class="ql-block">冰洞门票120元(70岁免,无半价档),虽小贵但也值。</p><p class="ql-block">不合理的是,去冰洞只能步行40分钟左右,而且全是爬坡,望而生畏和半途而废者众多,应该也不难尽快改善的……</p> <p class="ql-block">【聚点】</p><p class="ql-block">冰洞是皇帝的女儿,但皇帝可不止一个女儿呀……</p> <p class="ql-block">此次山西之行,除了游览以上10个5A景区外,还选游了山西的1个摘牌5A级景区、6个4A级景区。简介如下:</p> <p class="ql-block">摘牌5A:晋中祁县乔家大院</p><p class="ql-block">2014年评为5A。2019年文旅部组织第三方专业检查员,对部分5A景区进行了复核检查,在八大项、共1000分的总分中,乔家大院景区仅得到700多分,未达到5A景区最低的950分,被取消景区等级资格,至今仍未恢复。</p> <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被取消等级资格的原因,主要是人为的经营管理问题,整个景区的基本格局,主要要素仍在……</p><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6年),从始建到建成,中间经过近200年。拥有六大院套二十小院的规模。虽然扩建和增修时间跨度很大,但都能按原先的构思进行,使整个大院风格一致,浑然一体,设计精巧,工艺精细,体现了中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被专家学者称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p><p class="ql-block">俯视院落布局,有着“双吉相扣,双喜内俱”的完整格局。</p> <p class="ql-block">乔致庸,乔家第四位当家人,清朝末年著名晋商,人称“亮财主”。在乔致庸手中,乔家的事业有了极大拓展。</p><p class="ql-block">当国家到了国将不国的境地,大批银子流向海外时,他一改往日不治家宅的习惯,于同治初年耗费重金扩建祖宅,修建了著名的乔家大院,至今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一组拼图</p> <p class="ql-block">除了美轮美奂的建筑,乔家大院的另一个亮点是多达5000件的文物,其中的四件稀世珍宝,各个价值连城。</p> <p class="ql-block">万人球</p><p class="ql-block">一个挂在天花板上的水银玻璃球,据说为乔家从美国进购来。会按一定比例缩小所挂屋中人的影像在球上。当年乔家会客谈生意时挂房上以用来监视屋中人,可称为世界上第一个监视探头,为当时极罕见之物。</p> <p class="ql-block">犀牛望月镜。</p><p class="ql-block">高两米重一吨,采用东南亚的铁梨木雕刻而成,国家一级文物,乔家的镇宅之宝,整个宝贝由三部分组成,上面是镜子代表圆圆的月亮,中间是祥云,底座是犀牛,因此叫“犀牛望月镜”。造型独特,样式美观,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堪称为稀世之珍品。</p> <p class="ql-block">九龙灯。</p><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馆藏精品之一。昔日慈禧太后在八国联军侵华而逃向西安时,乔家捐赠30万两银子与太后以解燃眉之急。后来慈禧太后为感谢其忠诚而赏赐了两盏九龙灯。全国至今未发现第三盏。灯之主体上下通轴,共分3层。综观全器,制作工艺精雕细刻,巧夺天工,结构造型独具匠心,动静结合,是一件既豪华繁缛,又实用美观的木雕工艺精品。</p> <p class="ql-block">九龙屏风由花梨木所制,因为上有九九八十一条龙而得名。相传此物从皇宫流出,属于国家的一级保护文物,整个屏风高2.7米 长4.07米。雕龙活灵活现, 气势磅礴,形体各异, 疏密相间,相互呼应。整个屏风工艺精湛雍容大气,充满祥和富贵。</p> <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这四件稀世珍宝,向世人展示了晋商当年叱咤商界的富有。更体现出晋商以义制利,以儒经商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4A1:晋中灵石王家大院</p><p class="ql-block">在山西,现存元明清时期的民居很多,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当数集中分布在晋中一带的晋商豪宅大院。而在那些有名或无名的晋商大院中,先后被称为“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和“山西的紫禁城”的,却只有王家大院。在山西当地,还有句流传语——“王家归来不看院”。</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在明朝时期就开始修建,经历300多年的风雨,最终在清朝时期建成。大院拥有“五巷六堡一条街”,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比占地15万平方米的北京故宫更为庞大。这里虽然没有乔家大院那么出名,但是这里面积却相当于5个乔家大院,更有看头。院中一共坐落54个院落,1000多个房间。是中国最大的私人宅院,也是中国古民居建筑之集大成者。当地人还介绍说“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p> <p class="ql-block">在山西,类似乔家王家这样元明清时期的大院,据资料显示有1300多家。放眼全国,除了皇家宫殿之外的,属私宅民居性质的大院、庄园、宅邸众多。与西方国家私宅多是皇宫、公建多是宗教建筑等,形成较鲜明的反差。</p><p class="ql-block">这充分印证了,对于家是房子的追捧,中国人是刻在骨子里的,人花光一辈子的积蓄,也要有属于自己的房子,而对于豪宅,更是中国人从古至今梦寐以求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一组拼图</p> <p class="ql-block">为加深对王家、乔家两个大院的认识了解,从八个方面,采取对比的方法,整理了两个大院的资料:</p><p class="ql-block">1、从建筑时间、规模来看:</p><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于民国初年建成,总面积8725平方米,有6个大院,内分20个小院,313间房屋。</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建于元、明、清三个朝代,共修建有五巷六堡五祠堂和一条商业街,总面积25万平方米。共45000平方米,有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p><p class="ql-block">2、从兴盛年代、建筑风格来看:</p><p class="ql-block">乔家兴盛了200多年,建筑从清乾隆年间开始延续到民国,所以建筑中融入大量的欧式风格。</p><p class="ql-block">王家兴盛了450余年,其建筑是从明万历年间开始到嘉庆年间为止,所以均为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3、从地理选址上来看:</p><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整体坐落在平川之上,是一座四面临街的城堡式建筑。</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整体建筑依山而建,这样修建更利于采光和排水;冬天北墙可以遮挡寒冷的西北风,夏天由于地势很高,东南风较大又很凉爽;而且四周都是天然沟壑,防御性很强。</p><p class="ql-block">4、从布局上来看:</p><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从高空俯视,似一个大吉大利的双“囍”字。</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现已开放的恒贞堡是以“王”字布局,将姓氏融入建筑,既有引福致祥的含义,又是希望子孙能够世守祖业,不忘先志。</p><p class="ql-block">5、从内部格局上来看:</p><p class="ql-block">乔家院落采用了内五外三穿心院的格局,也就是里院正房厢房都是五间,而外院都是三间,是一种典型的地方民居建筑格式。后院正房虽为清代建筑,却为明代风格,楼上是只有窗没有门的统楼样式。</p><p class="ql-block">王家院落内部格局,沿袭的是西周时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寝风格,主体均为三进式四合院,后院两厢设有绣楼,正面二层是祭祖堂。</p><p class="ql-block">6、从目前景区的特色来看:</p><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是民俗博物馆,主要展示了晋中一带的民俗风情。</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倚重民居艺术馆,重点以三雕艺术体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7、从家族史来看:</p><p class="ql-block">王家和乔家虽都是以经商起家,但王家从清朝开始步入官场,5品到2品的官员有101位;而乔家一直在经商,仅仅因为清光绪年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西逃,路经山西时,乔家慷慨借银20万两而封得一个2品官(虚职),所以从建筑等级上讲,王家是官宅,乔家是民居。在院落中,屋顶的脊兽也最能说明这一点,两座宅院的脊兽同为鸱吻,做为官宅的王家,鸱吻以张嘴的造型出现,是要为百姓声张正义,张口说话;做为纯商的乔家,其屋顶脊兽是闭嘴鸱吻,讲究商机不可泄露,同时还将龙头改成云纹以回避忌讳。</p><p class="ql-block">8.从知名度来看:</p><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名气更大。一是因一部《乔家大院》的电影;二是因较早的14年就评上了5A景区,19年又成为目前为止,唯一一个被取消等级资格的景区(不是降为4A以下等级,是取消到“无A”级),典型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坏事传千里”……</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相比起来,就过于“低调”了,是先天不足?还是后天努力不够?就不得而知了……</p> <p class="ql-block">4A2:太原晋祠</p><p class="ql-block">晋祠创建于西周(前11世纪)时期,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即姜子牙的女儿)而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园林建筑群,现存有三百年以上的建筑98座、塑像110尊、碑刻300块、铸造艺术品37尊,是集庄严壮观与清雅秀丽,宗祠祭祀建筑与自然山水完美结合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平面图</p> <p class="ql-block">周柏唐槐。晋祠三绝之一。</p><p class="ql-block">周柏唐槐,二者都是晋祠千年古木的代表。周柏是周代种植的柏树,茂盛葱郁,位于圣母殿北侧,原先本有两株,名为齐年古柏,如今只剩这一株。周柏唐槐树干粗壮,需数人才能合围。唐槐是唐代时种植的槐树,位于水镜台前,是晋祠古树中最繁茂的一株。每到春夏之季,树绿荫浓。</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雕塑(侍女像)晋祠三绝之二。</p><p class="ql-block">圣母殿的中央是“邑姜”像,母亲王后邑姜,是齐国开国君主齐太公吕尚(即姜子牙)的女儿。左右两庑有40多位侍者。在圣母殿内尚存的43尊彩绘塑像中,除圣母像两侧的小像是后来增补的外,其余都是宋初原塑。</p> <p class="ql-block">难老泉。晋祠三绝之三。</p><p class="ql-block">难老泉俗称“南海眼”,出自断岩层,终年涌水,北齐时有人据《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之句起名“难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晋祠流水如碧玉”。晋水有三个源泉,一是善利泉,一是鱼沼泉,一是难老泉。难老泉是三泉中的主泉,晋水的源头就从这里流出,长年不息。</p> <p class="ql-block">太原作为省会城市,境内没有5A级的景区,成为了全国少数没有5A景区的省会。</p><p class="ql-block">2023年,太原将晋祠与天龙山两个景区合并,申报争创国家5A级的旅游景区,期待太原首个5A景区的来临吧。</p> <p class="ql-block">4A3:太原蒙山大佛</p><p class="ql-block">蒙山大佛,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距今已有约1500年的历史,是中国北朝时期体量最大的摩崖大佛和佛阁。原是蒙山开化寺后的摩崖佛像。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后唐武皇帝李克用、后汉高祖刘知远都曾来此礼佛。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毁。</p> <p class="ql-block">重新发现</p><p class="ql-block">1983年,参加太原地名普查的市政工作人员王剑霓重新发现了蒙山大佛。因调查地名时,王剑霓发现太原蒙山一带有很多带寺字的地名,还有一处地名叫做大肚崖,觉得非常奇怪。实地调查时,发现大肚崖其实是蒙山大佛的胸部,大佛的头部已经遗失,露出的胸部高度为15.75米,胸部以下埋在土石之中,土石厚达数十米。佛像背后的山崖顶上的平地还有绵延大约五百米的古建筑遗迹。</p> <p class="ql-block">1985年,太原市本着弘扬晋源历史文化的宗旨,<span style="font-size:18px;">开始对蒙山大佛进行了科学考证和保护性修复。按照</span>“残躯做历史遗存,留给内行去研究”;“整个佛像必须有形象”的思路,<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著名雕塑家苗新田负责设计,确定为蒙山大佛补上一颗佛头。</span></p><p class="ql-block">从搞雕塑角度讲,佛像的关键是造型必须有时代特征,<span style="font-size:18px;">必须符合北齐的佛像雕塑风格。设计师们参照晋源区华塔村出土的两个北齐时代的石佛头,完成了设计蓝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007年年底,这个高12米、宽7米多、重80多吨的佛头终于完美登场。</span></p> <p class="ql-block">披上“袈裟”,更好看,增加了神秘感,让游客有想掀开看看的欲望……</p> <p class="ql-block">4A4:朔州应县木塔</p><p class="ql-block">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庆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大之木塔,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p><p class="ql-block">2016年,释迦塔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高的木塔。释迦塔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纯木结构。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p> <p class="ql-block">景点价值</p><p class="ql-block">释迦塔1961年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是现存最高的木结构楼阁式佛塔。全塔整体架构所用全为木材,没用一根铁钉,全塔共应用54种斗拱,被称为“中国古建筑斗拱博物馆”。国家文物局对释迦塔的评价是,现存世界木结构建设史上最典型的实例,中国建筑发展上最有价值的坐标,抗震避雷等科学领域研究的知识宝库,考证一个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一部“史典”。</p> <p class="ql-block">美好神秘的传说</p><p class="ql-block">鲁班建塔</p><p class="ql-block">将木塔的建造归功于中国的木匠鼻祖鲁班。传说鲁班的妹妹与哥哥赛手艺,一夜之间,妹妹做十二双绣花鞋,哥哥盖起了一座十二层的木塔。只是修完之后土地爷承受不住,塔直往地下陷,鲁班便将塔分成两截,上半部被他一掌拍到了今内蒙古一带,留下的五层慢慢地钻出地面,成了如今的释迦塔。</p><p class="ql-block">水火不侵</p><p class="ql-block">玉皇大帝为了保护鲁班的劳动成果,便派火神爷和龙王爷,分别送来了避火珠和避水珠。自此,木塔便可自行防火、防水,洪水到了塔前便会绕过向四面八方流去。有了避火珠,木塔从没遭过雷击,即使在战争年代,炮弹打在塔身上燃起大火也会在瞬间熄灭。</p><p class="ql-block">灵芝草</p><p class="ql-block">传说慧能大师应梦把灵芝草采回,栽在木塔第六层顶的莲花座上。灵芝草年年旺盛,四季常青。从此应州大地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p><p class="ql-block">佛塔护人</p><p class="ql-block">康熙年间的一次修缮过程中,一个木工不慎掉落一把斧子,斧子不偏不倚地落在了塔下玩耍的两个孩子中间。人们说:“这是神仙在保佑,因此从建塔到现在没有发生过一次人员伤亡事故。”</p><p class="ql-block">夜间放光</p><p class="ql-block">木塔夜间有放光现象。<span style="font-size:18px;">民间传说:</span>佛祖释迦牟尼看到当地人虔诚信佛,且经常布施修缮佛殿,觉得应得好的报应,便在塔内放了一颗夜明珠,以使人们对报应有所察觉。所以,每当木塔修理完毕,宝塔就会放光。当地人也都认为木塔夜间放光是吉祥的预兆。</p><p class="ql-block">塔乡习俗</p><p class="ql-block">每年的端午节,当地百姓都要身着新装,全家老少一起相伴到木塔前烧香拜佛,并登上木塔的最高层,表示节节高升。如今,木塔受到文物保护,人们虽然不能集体登临塔上,却还是要到塔前烧香祈祷的,场面十分隆重。</p> <p class="ql-block">好塔保护堪忧</p><p class="ql-block">感兴趣见链接</p><p class="ql-block">【佛宫寺释迦塔的参考资料_百度百科】https://mbd.baidu.com/ma/s/G6tiJ12d</p> <p class="ql-block">4A5:大同浑源悬空寺</p><p class="ql-block">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峭壁间,原叫“玄阁”,“玄”取自于中国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改名为“悬空寺”。</p><p class="ql-block">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后期(公元491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建筑极具特色,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p> <p class="ql-block">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岩壁上书写了“壮观”二字。</p> <p class="ql-block">来到悬空寺,想起麦积山。</p> <p class="ql-block">4A6:大同辉源北岳恒山</p><p class="ql-block">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亦称“太恒山”,古称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岳等。明末被确定为“五岳”之北岳恒山。清初,北岳国家祭祀也逐渐由河北曲阳移至浑源恒山,五岳文化融入恒山文化中。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8米,号称“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天下第二山”。</p> <p class="ql-block">恒山虽是“五岳”之北岳,但“五岳”中,唯其不是5A级景区,与其它“四岳”相比,不论是吸引力还是名气都相差较远,这与“五岳”的身份地位极不相符。</p><p class="ql-block">就其一般原因:无非一是自然资源禀赋不够;二是历史文化底蕴欠缺;三是投入建设管理乏力等。</p><p class="ql-block">但对于北岳恒山来说,通过这次游历才得知,不是5A很可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名份之争。详情抖个“小包袱”,打开链接见视频:</p><p class="ql-block">https://vhsagj.smartapps.cn/pages/wikisecond/video-flow?secondId=615024</p> <p class="ql-block">一组拼图</p> <p class="ql-block">听见导游说:山西省2022年关于加强旅游工作的“9+13”计划中,已把“恒山-悬空寺”在文字上这样表述了,这意味着:已把两个同属恒山山脉、相隔仅5公里的景区,合并成一个景区来打造了,“不大不强”的现状将得到改观,“五岳”中,唯一不是5A的该“戴帽”啦!</p> <p class="ql-block">【聚点】7个非5A景区</p><p class="ql-block">1.乔家还想努力重返吗?同类的王家、常家、N个家可都没闲着……;</p><p class="ql-block">2.最该入围的是恒山,别再拖“五岳”的后腿了,小心被踢出去;</p><p class="ql-block">3.太原做为省会,应该带头;</p><p class="ql-block">4.应县木塔受限于“体量太小”,就别往5A里挤了,当务之急是解决好保护的问题,争取让4A的牌子多挂些时日。</p><p class="ql-block">10个5A级景区的数量,与“五千年中国看山西”的地位不符。这7个非5A,应成为超级后备队。也希望有其它“黑马”杀出。</p> <p class="ql-block">附:</p><p class="ql-block">【5A景区概述】</p><p class="ql-block">*2006年国家首评5A景区66家;</p><p class="ql-block">*2015年开始,先后有4家5A景区被取消等级和摘牌。实行了有上有下的动态管理。</p><p class="ql-block">*截止到2022年,全国5A景区达到318家。</p><p class="ql-block">*截止到2023年3月,本人分别以“打卡游、重点游、深度游”的模式,完成了</p><p class="ql-block">【走遍5A】“小目标”中的226个(含自定“小目标”之前就去过的),余92个。</p><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搜狐网【整改、降级、摘牌!从“5A”到“无A”景区背后的故事】一文,对A级、特别是5A级景区的管理,有较详细的介绍,可以让你了解A级以上景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感兴趣的可复制打开链接:</p><p class="ql-block">https://mbd.baidu.com/ma/s/66HFDSL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