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四皓墓

快乐行者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商洛围绕倾力打造“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品牌,着力提升城市品位,中心城区改建新建了一批生态公园、文化主题公园、街角口袋公园,位于商州城西的“四皓公园”即是其中的一座。</p><p class="ql-block"> 暮春,怀着对商山四皓的敬仰,还有一丝神秘感,走进了尚在建设的四皓公园。</p><p class="ql-block"> 公园不大,为前庙后墓的开放式布局。公园入口小广场,中间布置的是刻有四皓简介和四皓形象的石刻、雕像,两边则矗立着雕刻有历代文人赞美四皓的诗文的方形石柱,正后面就是苍劲挺拔的古柏和庄重肃穆的四皓庙、四皓墓。整个公园布局简洁而不失庄重,紧凑而不失大气,现代而不失古韵,恍有穿越回汉代的历史沧桑感。</p> <p class="ql-block">  商山四皓,名气很大,历代文献方志均有记载,民间也流传有各种传说。很惭愧,以前自己连四皓的名讳都说不全,这一次算是认真的“补课”吧!</p><p class="ql-block"> 站在石刻前,细细的品读每块石刻上的内容,品味着“商山四皓文化”。第一次记住了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述四位老先生的名字,第一次详细了解了四位老先生的简介及“拒高祖、辅太子”的典故,第一次拜读了李白等几十位历代文人赞美四位老先生的诗句,第一次欣赏了书法、雕刻、绘画等艺术“盛宴”,第一次现场感受了四位老先生“偃卧松雪间,冥翳不可识。云窗拂青霭,石壁横翠色。”的怡然自乐的“高士隐居境”,颇为触动,裨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穿过小广场,站在了四皓庙前。四皓庙有南北两处建筑,南面是六间灰瓦青砖白墙民居建筑,前植一株千年古侧柏,高约40余米,一人抱粗;北面是四间庙宇样式建筑,前植一大一小两颗古侧柏,大的已有六百多年,高约40余米,小的有300多年,高约20余米。两处建筑已修缮一新,已看不出古建的痕迹,从形态看应该是翻新的吧。绕着庙宇建筑转了一圈,发现南面已作为公园管理用房,北面的建筑却“洞藏乾坤”,前后各六间建筑连在一起,相隔约一米,似前庭后堂布局,因大门紧闭,不得而知里面的情况,猜想应该是四皓的塑像吧。庙西北角的草坪中矗立着两块“汉四皓墓”“四皓”的石刻,显示是清乾隆年间刻制的。</p> <p class="ql-block">  四皓庙的北面,就是四皓墓,如今仅存有三座墓冢了(原市运输公司建设时平掉了一座墓冢)。三座墓冢呈东西两排排列,均是穹庐形的封土堆,每个墓堆直径大约10米,高约3米多,上面长满了大树。最靠近四皓庙的是西边的一座墓冢,堆土上长有二三十棵柏树、槐树,绿树掩映中一座文革时期建造的宣传碑柱格外醒目。东边的两座墓冢呈南北垂直排列,间距约10米,靠南的墓冢上长有柏树、槐树,靠北的墓冢上长有国槐、楸树、紫薇等。三座墓冢“垒垒相望,烟霭笼头,草藉陵丘,苍茫于平芜落照间。”</p> <p class="ql-block">  四皓墓,在商洛有两处,还有一处在丹凤县商镇。据传,商州的这处四皓墓,是明朝时一官员嫌每年到丹凤商镇祭奠麻烦,在商州城西金鸡塬下建的四皓衣冠冢。至于该说法的真伪,至今也无定论。</p> <p class="ql-block">  不到一个小时,已阅尽公园的角角旮旯,但总有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意犹未尽之感。这种感觉“<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芒在背、骨鲠在喉”多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细思之,作</span>为主打“文化”的主题公园,也许“面子”是有了,但灵魂的“里子”似欠缺些。如果公园建设能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控掘整理多形式展示四皓文化、配</span>套一些传统文化传习场所、组织开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等方面再下些功夫、做些文章,未来商洛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不仅有22℃,更“有故事,有文化”的中国康养之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