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鄂尔多斯草原行

刚一刚

<p class="ql-block">今年立秋以来雨水充沛,西鄂尔多斯草原的草应该长势茂盛。驴友胖墩先计划去西鄂尔多斯草原骑行。我们在2020年9月5日骑行过一次,我们把自行车拉到草原上开始骑行,在草原天路骑行感觉不错,路上车也少,路边牛羊成群,绿草如茵,我们边骑边欣赏草原美景,我们骑行了70公里,到达鄂托克旗新召,在那里品尝了地道的草原羊肉。这次驴友胖墩也计划用车把自行车拉到草原上骑行,找了一辆箱货车,可是我们没人能开了这车,在草原骑行的梦想又落空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2020年9月5日,骑行西鄂尔多斯草原的起点,我们把自行车拉到草原上,开始骑行。</p> <p class="ql-block">这里路边也有百眼井 ,我们在这里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我们骑行到新召,品尝这里美味的羊肉。</p> <p class="ql-block">好大一锅羊肉。</p> <p class="ql-block">这味道美极了。</p> <p class="ql-block">现在先普及一下西鄂尔多斯草原知识吧!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西部和乌海市境内,1995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晋升为国家级,总面积为436116.40公顷。[1]主要保护对象为四合木、半日花等古老残遗濒危植物和荒漠生态系统,属荒漠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着独特的气候特点、地形地貌及古地理环境,是许多珍稀动植物,特别是古老残遗植的“避难所”。</p> <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30日,我们相约驴友一起走进美丽的西鄂尔多斯草原。这是我们从千里沟穿出来在路口休息。</p> <p class="ql-block">汽车行驶在草原上。</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驴友在路上用对讲机调侃!</p> <p class="ql-block">我们第一站参观百眼窑。</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百眼窑。</p> <p class="ql-block">前边就是白眼窑了!</p> <p class="ql-block">百眼窟,至今还是一个“谜”。</p><p class="ql-block">百眼窟,又名百眼窑,在鄂托克旗公卡汉乡西南30公里处,距乌兰镇有130公里。</p><p class="ql-block">在茫茫大漠草原怀抱之中的一块丘陵地上,耸立着一座孤零零的红砂岩石小山。该山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200米,山高出周围地表面约40余米。山虽小,但岩壁陡峭。在险峻的峭壁上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石窟,是谓“百眼窟”。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由于风吹雨打自然风化侵蚀,岩石疏松,山崖坍塌,部分古窟已遭到破坏。目前,还能看到的石窟尚存49座。这些石窟不很规则地排列在岩壁上,以南壁为最多。石窟的排列可大致划分为上、中、下三层。在石壁的中上部,还有9座造形、大小不等的浮雕石塔点缀在大石窟之间。石塔在岩壁上的分布大体上形成3个群组,西、中、东每组3座。</p><p class="ql-block">石窟的构造规模,有大、中、小三种,均为方形。大型石窟只见一座,位于南壁正中,门向南,可能为该山主窟,内部已经坍塌。根据门外可见的雕凿痕迹来推断,窟檐和门框可能为木建筑结构。门外有台阶,可直达山下,并可向左右两方通往其他洞窟,但均遭破坏。限于条件,未能对这座大型石窟进行具体考察与测量。其余石窟均分布于主窟两侧。中型石窟,长宽一般为4.5×4.5米,高2.5米,窟室方正,前壁正中凿拱形门,后壁正中雕出主佛龛两侧布有上下两排佛龛;左右两侧壁(即东西两壁)也对称地雕凿有佛龛两排。窟顶有部分佛像绘画保留。窟顶正中雕出64×64厘米莲花藻井,藻井周围分成32×32厘米方格,方格内有坐佛画像及其他彩绘。有的藻井呈迭涩的方形。小型石窟,长宽一般为3×3米,高1.5米,由洞口进深为4.65米。周壁制作平整,人工凿痕规整有序,夫佛龛,窟壁抹泥刷白,绘有彩画,但大部已风化剥落。其中一座稍大者,四壁绘彩画佛像,周围隐约有藏、蒙两种文字。有的窟门外石壁上也雕有藏文。</p><p class="ql-block">山的顶部成一平地,有建筑遗迹残存,但其布局已辩别不清。在山坡与山脚下,也有绿琉璃瓦、砖、瓦当及次瓷片等遗物,可能是从山顶或山壁石窟中塌落下来的。</p><p class="ql-block">这就是鄂尔多斯高原上的“百眼窟”.一座小小的孤山,许多神奇的石窟,共同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又扑朔迷离的绘画雕刻的艺术宫殿。这究竟是什么时代遗留下来的奇迹?有人据石窟的构造、石塔的造形与残存壁画的内容,推断其为元代或元代稍晚时期的遗作,但难于确证。“百眼窟”在历只上曾有过何等样的辉煌?当今的人们也无从推测与猜想。如此浩大的工程,如此精巧的艺术,都足以令今天的人们惊奇、感叹不已。</p><p class="ql-block">站在“百眼窟”前,你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飞翔到遥远的过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百眼窑没有开放,只能远远的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百眼窑旁溜达溜达,这里景色不错,还有一处敖包。</p> <p class="ql-block">百眼窑旁的敖包。</p> <p class="ql-block">这照片拍的太有意境了!</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寻找今天晚上的宿营地。</p> <p class="ql-block">路边的牧人家,今天雨水充沛,牧草绿油油。</p> <p class="ql-block">路边的阿尔巴斯白山羊。</p> <p class="ql-block">刚下完雷阵雨,草原显得更绿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路边的一户牧民家的草原上宿营,这家牧民家没有人,我们直接进去搭建帐篷,准备晚上的美食。</p> <p class="ql-block">太阳马上要落山了。</p> <p class="ql-block">大家一起品尝美味。</p> <p class="ql-block">草原落日太美了!</p> <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31日,早上我们早早就起床了,大家一起在草原跑步,我跑了4公里,在草原上跑步感觉不错。</p> <p class="ql-block">早上我们驱车去参观百眼井</p> <p class="ql-block">路过一片草原,大家一起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人员在草原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我们终于找到百眼井了!</p> <p class="ql-block">百眼井,蒙语称“敖楞瑙亥音其日嘎”,汉语译作“众狗之井”,是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公其日嘎乡百眼井村的一处著名历史人文景观。该景观地处百眼井村的地域内一处平梁沙地,是由分布于东北至西南向,面积约三万平方米的凹形区域中的一百多眼配石制槽枥、石制井槛深探水井组成,其水井分布之集中、数量之众多,在全世界也实属罕见。关于百眼井的成因,虽然历史学家与当地传说均给予了许多说法,例如:成吉思汗游猎开凿说、宋代屯边开凿说、西夏驿站开凿说,但由于均缺乏确切考古与文献证据而无法加以证实,遂成千古之谜。</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百眼井的遗址。</p> <p class="ql-block">大家在百眼井遗址边吃西瓜。</p> <p class="ql-block">回来的路边好多的扎蒙花,我们在路边开始采摘。</p> <p class="ql-block">路过棋盘井,驴友介绍这里的腌猪肉烩酸蔓菁不错,是这家饭店的特色,我们在棋盘井品尝美味。</p><p class="ql-block">两天的草原结束了,难忘的草原之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