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张载墓

高山流水长

<p class="ql-block">清明雨过,春风习习。2023年4月17日下午,眉县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一行八人怀着向往与崇敬之情,前往眉县横渠镇张载墓一一一拜谒先贤大儒横渠先生。</p> <p class="ql-block">车子一路东行至横渠镇街道,然后南行,在绿树青山之间环绕穿梭前行,大约六七公里的路程,便到达秦岭山麓迷狐岭,张载墓坐落的地方。</p><p class="ql-block">秦岭山脉在这里婉蜒曲折。群山环绕,草木簇拥。山上绿树成荫,葱绿荫蔽。野花遍开,蜂蝶飞舞。好一处宁静祥和之地。</p> <p class="ql-block">下了车,怀着急切的心情走到墓地大门前。放眼望去,整个墓地坐北朝南,绿树掩映,环境清幽。灰白色的大门,雕梁直柱,肃然矗立,大门正中赫然刻着四个大字“宋代儒宗”。</p> <p class="ql-block">走进大门,踏着水泥铺就的小路,缓缓前行。路两边,橡树直直地耸入云天,密密地矗立着,柏树森森,伸出的树枝交织在一起。右手边的树下立着张载墓简介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二三十米的水泥路,直直的走到尽头,上台阶,走上平台,三座墓冢呈“品"字型排列,中间是张载之父张迪之墓,稍微往后突出些,墓碑上上面刻着四个小字“宋谥涪州",下面横刻四个大字“张迪之墓”。品字的左手边是张载之弟张戬之墓,墓碑上上刻四个小字“监察御史”,下横刻四个大字“张戬之墓”。品字的右手边是张载之墓,墓碑更高大雄伟,墓碑上竖刻“宋儒横渠先生”六个大字,字体遒劲有力。父子三人墓前都摆放着许多花环、花圈、鲜花,尤以张载先生墓前最多,花色以白色和黄色花最多,鲜艳无比,承载着祭拜者无限的哀思和敬仰。</p> <p class="ql-block">据说早年间,张载随母亲护送父亲的灵柩回原籍开封,走到半道郿邬境内横渠,实在无资费前行,前方又有战事,便商议葬父于秦岭山麓太白山下大镇迷狐岭,也就是我们脚下正站立的土地上。后在横渠居住,研究宋朱理学、论语儒学,成为饱读诗书之人,并成就自己的关学思想及学术体系,名扬四方。开馆讲学,培养的弟子遍布各地,50岁之后绿野论气,朝堂铿锵,为百姓代言,为人民发声。58岁神归横渠,从此以后关学绵延不绝。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p> <p class="ql-block">了解先生的一生,在艰难困苦中研究关学;开馆讲学,把学术发扬光大;朝廷为官,心系天下百姓。这样一位大先生在这里长眠,请让我们献上花篮,拿起一柱香,点燃,深深的鞠上三鞠躬,表达我们对先生一生的无限景仰,表达我们对先生一生的无限爱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p> <p class="ql-block">踏着水泥路缓缓走出墓地,回头再望,群山环绕,绿树成荫,我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耳边仿佛回荡着横渠先生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声音如洪钟般响亮,回荡在整个秦岭山谷之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高燕玲</p><p class="ql-block"> 2023-4-1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