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宇印象

杨学军

<p class="ql-block">为葛翔宇新著《岁月如歌》作</p><p class="ql-block">杨学军</p><p class="ql-block">一朝翔宇梦初生,翼转风来功乃成。</p><p class="ql-block">笔下乾坤无尽处,秋分怡朗胜清明。</p> <p class="ql-block">翔宇印象(序二)</p><p class="ql-block">杨学军</p><p class="ql-block">翔宇要出书了,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儿。</p><p class="ql-block">出乎意料的是,他竟然邀我为其大作写序。在下何德何能,敢当此大任?受宠若惊之余,我在电话里连连“摆手”:实在力不从心,请另请高明。可他依然认准我这把“刷子”,诚恳地说:“我认为,无论是从理性上,还是从情感上来论,没有比你更合适的了。”</p><p class="ql-block">这话儿,听起来舒服,我禁不住半推半就地答应了下来。</p><p class="ql-block">于是,我得为自己一时冲昏头脑的结果“买单”:承担起了这个自认为担不起来的担子。</p><p class="ql-block">动笔之前,我通读了先期到手《岁月如歌》文稿,又把翔宇的“文履"和“政迹”认真地梳理了一下,似乎颇有心得。当忆起与翔宇最初相识的场景时,竟自以为是地从心底冒出了这么一个形容词:</p><p class="ql-block">“枪杆子”</p><p class="ql-block">别误会,翔宇未曾当过兵。可他参加工作的第一站,却是县公安局——这可是舞枪弄棒的差事!因此,“枪杆子”这一代号,用在他身上似不算过分。</p><p class="ql-block">大约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还在泗洪县广播电台当编辑。忽然有一天 ,编辑部来了一位送稿的年轻警察:挺拔的身材,真诚的笑脸,谦逊的态度,干练的动作,训练有素中又透着几分文质彬彬……如果不是那一身警服和腰里鼓鼓囊囊的“家伙”,我真会认为他只是一位在校大学生。他自我介绍说,他叫葛翔宇,葛存壮的葛,飞翔的翔,宇宙的宇,刚从省警官学院毕业,有写作爱好。他表示,自己虽然整天忙于侦破治安防范执勤,但仍愿意抽出时间通过文字把公安战线的工作实绩和先进人物事迹反映出来。对此,我自然欢迎,但忍不住惺惺相惜:这样你会很辛苦的。他憨厚一笑:少睡点觉,时间就有了。</p><p class="ql-block">翔宇没有食言,在随后几年中,他利用业余时间为县广播电台提供了大量新闻通讯稿件。其中,有现场感极强的案件侦破纪实,如《第十四次追捕》《盗贼就在客人中》;有入情入理的现实思想研究,如《相煎何太急》《不要随波逐流》;还有一针见血的社会问题揭示,如《行路难》《说情综合症》等。与在县电台频频上稿相同步,市及其以上新闻报刊也屡屡出现他的大作,如上面提到的《行路难》一文,由于率先提出对公路“三乱”现象综合治理的建议,《新华日报》采用后,被评为年度好稿奖。从他这一阶段的作品看来,其内容所涉几乎都是公安机关的人和事,这固然与个人视野有关,同时也证明了作者不可动摇的敬业精神。</p><p class="ql-block">翔宇能写,翔宇会写,很快就成了不争的事实。终于有一天,他真得成了专业的——</p><p class="ql-block">“笔杆子”</p><p class="ql-block">如果说,与翔宇熟悉,是缘于“你写我编”的文字交流,那么,与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友”,则缘于一次别开生面的考试。</p><p class="ql-block">那是1990年年底,泗洪县委研究决定在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中,通过公开考试选拔录用30名文秘干部。事实证明,这次“开天下之先”的公开选拔,不仅极大缓解了县级机关文秘干部奇缺的窘状,也改变了一批年轻后生的人生命运。我有幸与翔宇同窗参考,同榜列名,并被县委办公室同时纳入预选对象。但由于某个难以摆上台面的原因,翔宇没能如愿。宁折不弯的他,最终被作为“自行放弃”而继续留在了公安局。</p><p class="ql-block">是金子总会发光。两年后,著述颇丰的翔宇经过慎重考核,被选调进了县委组织部。同样是进县委机关当“笔杆子”,两年前是“我要来”,而两年后是“要我来”,其心态和境遇大相径庭。对于这位迟到的“同榜进士”,我好有一比:“东方不亮西方亮”——组织部恰好在县委办的西边。此时的翔宇,如鱼得水,天高鸟飞,雁过留声。起初,他被分到组织科,承担繁重的党组织建设的系统推进和总结调研工作,经手撰写了大量的经验介绍和理论文章,印象较深的是,他执笔撰写的泗洪县临淮镇“走水路奔小康”的经验交流文章,被当年全市优秀乡镇党委书记经验交流会材料专辑列为首篇;他撰写的泗洪县和淮阴市关于后进村支部整顿的经验材料,先后在全省相关会议上交流。由于这些文稿大都属于集体署名,不适宜收入他的个人文集,不能不说又是一个遗憾。</p><p class="ql-block">当然,在撰写繁杂的“官样文章”的同时,翔宇还创作了一批文学意味较浓的散文作品,悄悄地圆了自己的“文学梦”。这些作品,神情兼备,细致入微,或如春风荡漾,或似珍珠泻地。值得一提的是,他饱含亲情创作的《牵着父亲的手》。这篇悼念家严的散文在《宿迁日报》刊登的当天,时任宿城区委组织部长的张福泉就给翔宇打来电话:我是流着眼泪读完这篇文章的。二十多年后,当我读到文中“每到星期天,父亲就守在屋山头,遥望着路口,每听到汽车的声响,都要望上一眼、激动一回……"这段文字时,也禁不住热泪盈眶。</p><p class="ql-block">就这样,“笔杆子”翔宇一路写下来:从县委组织部写到淮阴和宿迁两家市委组织部,写作水平与工作能力齐头并进。领导也逐渐发现,这个“组织部里的年轻人”,不仅会写,而且有思想,有办法,也有能力,确实是个可用之才。于是,“笔杆子”华丽转身,被派到泗阳县任副县长,开始掌起了——</p><p class="ql-block">“印把子”</p><p class="ql-block">我与翔宇先后进机关做文字工作,一度经历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我一直不过是个“幕僚”或“大秘书”,而他却当了不同地域和部门的领导或主要领导,独当一面地主政决策。虽然我并不羡慕他手中的权力,但还是十分欣赏他与日俱增的工作精神、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尤其值得点赞的是:他身为领导仍笔耕不辍,继续用“少睡觉、少应酬”来争取更多的时间,过而获取更多的知识。无论是工作调研,还是总结报告,乃至专业性很强的政策类文件,他都要参与撰写提纲,设计思路,甚至亲自执笔。在担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期间,他主抓宿迁创业文化,不仅为推动市场主体培育和营商环境改善鼓与呼,而且留下许多精彩的创业事迹篇章;在担任市政府副秘书长期间,直接在一线协调指挥全市中小学校的安全工程改造,直接参与协调并创成全国卫生城市,直接担任实小、马陵高中、钟吾国际新校区和市第一医院建设副指挥,形成了一批充分反咉实际又体现创新精神的文字材料和数字档案;在市物价局任局长时,他组织撰写的关于水电汽热等资源要素价格改革的经验材料,不仅对本市物价工作的改革和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也引起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经市政府上报后,被国务院办公厅采用。</p><p class="ql-block">翔宇是宿迁市医疗保障局成立后的首任局长。他以一个“外行”的身份入职,从一个个陌生的名词学起,用勤奋的笔头记下海量的学习笔记,也换取自己这几年的工作实绩。在较短的时间里,他不仅获得了岗位应知应会的知识,还摸清掌握了部门工作规律和改革路径。他牵头推动的关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DIP)不仅在全国列入首批试点的71个城市中,第一个全面实施,而且在2021年12月份的全国性专业会议上作交流发言,新华日报等主流媒体作了深度报道,为解决群众看病贵和医保深层次改革的问题做出了可贵的探索,写下了浓重的一笔。</p><p class="ql-block">笔耕不止,收获丰硕。当年的“葛秘书”,后来也用起了秘书。但我知道,他的许多讲话,还是自己思考、自己动笔,很少让秘书代劳。就眼前的这部书而言,一字字、一行行、一篇篇,原汁原味,俱是翔宇的手笔无疑。作为“第一读者”,我的感觉是,这既是一部个人的编年史:真实地记录了一个警察、一个党务工作者、一个部门领导的成长进步足迹;又是一部充满机关实务的教科书:通过工作实例分析机关内外操作管理的要领,解答身居不同位置如何做好本职工作的难题。我完全可以坚信,翔宇过去同行们、特别是他曾经的秘书们以及过去、现在乃至将来从事秘书工作的人们,如果能够有幸读到他的这本书,定将大受裨益。</p><p class="ql-block">足以骄傲的是,我先睹为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12日于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