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没有玫瑰那样热情如火,被人追捧;我没有牡丹那样雍容华贵,受万人敬仰;我只是盛开在村野乡间的一朵幽兰,清香四溢,日久弥香。”这就是扎根乡村,默默无闻,却在三蓝大地静心尽力培育优秀学子的竹市中心小学校长周明辉,一颗闪耀在乡间的“明珠”。</p><p class="ql-block"> 竹市中心小学,是湖南省蓝山县境内一所普通的农村完全小学,如众星拱月般座落在竹市村和歧石脚村交界的半坡上; 西头石山高耸,其余三面,民房散布,住着纯朴善良的乡民。走进校园,一栋金黄色的办公综合楼呈现在眼前,这是老师办公和休息的地方。屹立在它前面的是一栋老教学楼,看起来虽没那么靓丽,但窗明几净,令人耳目一新;书声琅琅飘然而至,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丝毫不影响你对他的好感,发自内心的赞美也油然而生。前面,宽阔的水泥操场四周栽种了一棵棵樟树,即使在盛夏,烈日当空,校园里也格外舒适,从树下经过,能感受到山林吹来的一阵阵凉风。对面,是按照新标准刚建好的教学楼:美观实用的走廊,透亮的铝合金镶玻璃窗,宽敞明亮的教室,还有那坐在里面的学子们如小鸟欢叫在林中,似鱼儿邀游在水里,尽情汲取着知识的营养.....</p><p class="ql-block"><b> 一片丹心促学校发展</b></p><p class="ql-block">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这所学校的校长周明辉见面了,据周校长介绍:“学校共有教师54人,20个教学班,学生人数达到1100人,每个学期,基本没有流失的学生。”听到这些数据,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所离开文明都市的农村学校,一个处在“生生皆往城区学校争学位”的时代,这里竟汇聚了这么多的学生,竟凝聚着这么大一股力量,真是竹市人民对这所学校的无比信赖啊!</p><p class="ql-block"> 我带着疑问,准备打破砂锅问到底:“作为学校的领导,为学校的健康发展和壮大及做好‘控辍保学’,你用了什么绝招?”“也没什么特别之处,就是尽心竭力给学校办事,知人善用为民解忧。”周校长说,自己是外地人,已把根扎在了蓝山。在竹市当校长四年多了,见证了学校由旧变新,由衰到兴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记得还是刚接手时,学校里只有两栋老旧的教学楼,每个教室都是旧式的老木窗。每当刮风下雨,关不起来的窗叶总不停地摇晃,呼呼的风声也从不完整的玻璃片中吹进教室,“哐当哐当”“呼噜呼噜”的声音让上课的老师和孩子们提心吊胆,忐忑不安;这些还不算什么,更令周校长担忧的是,操场未完全硬化,下雨时,泥泞的操场,湿滑的地面,满满的水流,还有那慌慌的人群…看着这些,周校长坐卧不安。每次,看到孩子们,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一个又一个摔得脏兮兮,湿答答的,心里就是阵阵揪心的痛。也是因为这些原因,不少学生家长都托关系给孩子转学了。</p><p class="ql-block"> 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此,周校长向镇里反应,向局里汇报,向有关单位求助……不知跑累了多少次,也不知磨破了多少嘴皮,在梦里念叨的都是学校的发展,孩子们的健康。短短时日,熬出些许白发。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却在一回又一回的努力后,终于为学校争来了建设和整改项目。</p><p class="ql-block"> 在新教学楼施工时,周校长还亲自带领老师们 挑沙土,填水坑,弄树苗,搞绿化……奋不顾身,痛快淋漓。如今,校园面貌已焕然一新,每个教室都配有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历尽沧桑”,油漆剥落的黑板不见了,原来高矮不齐的木制课桌椅都换成了科学先进的铁制多用型课桌椅了。为方便教师备课、上课,顺利推行新课改和教学发展与时俱进,学校给每位老师配备了手提电脑。图书馆、美术室、音乐室、实验室、体育室、会议室等现代气息浓郁的功能室也一应俱全,除此之外,学校还修建了能容纳600多人同时就餐的大食堂,从根本上解决了中餐生就餐难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桩桩件件,实实在在,周校长和他的团队,给竹市人民带来了方便,给竹市子弟带来了实惠,转到外地的学生听闻学校的惊人变化,也陆陆续续返回来了。</p><p class="ql-block"> 望着周校长欣慰的表情,坚定的目光,我似乎听到了他充满自信的心声:只要有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定能战胜一切困难。</p><p class="ql-block"><b> 量才适用育三湘儿郎</b></p><p class="ql-block"> 在学校,领导班子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没人搞特殊化,也没人愿意受到优于别人的“照顾”。根据每位老师的特点和技能,周校长给与安排合适的岗位,让老师们在毫无怨言的基础上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才,各显神通。如,刚分来学校的李老师,爱生活,爱艺术,爱唱歌,就让她专任学校的音乐老师;小郑老师有很强的电脑专业知识,就让他发挥自己的长处,教孩子们学电脑;黄老师虽然年过四十,但身强力壮,朝气蓬勃,最主要的是爱打篮球,爱好各项体育活动,体育老师就非他莫属了……</p><p class="ql-block">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位很特殊的老师,周校长一直把他放在重要的岗位上,那就是德高望重而又爱生如子的程阳智老师。虽然程老年纪不小了,但他不愿离开教学一线。怀着十分的好奇,我详细了解了一下这位“传奇”老师程阳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爱,是不分贵贱的,爱,是不划界限的;爱护学生,生生如子。”这是程老的座右铭。</p><p class="ql-block"> 那是二0一0年下期,程老任竹市中心小学五年级133班语文教师。有一个叫李年波的学生,调皮捣蛋的功夫“臭名远播”:不是把同班同学打得鼻青脸肿,就是到别班“惹是生非”,几乎没有一天没人来“告状”,至于他的成绩怎么样?简直“惨不忍睹” ,总分都是个位数啊。总而言之,他可是上了学校“黑名单”的“风云人物”;家人道他,捶胸顿足,老师提他,摇头兴叹。程老接手该班工作后,以“快刀斩乱麻”的速度和机智理清头绪。在教学过程中,程老慢慢的去了解他,原来,李年波的家长对他的管理和教育非常粗暴,只要犯了错误,非打即骂。他觉得没有人对他宽容和理解,更没有人爱他,所以,他也用他的粗暴和怨恨来对待周围的人。问题的真相往往让人深思,对此,程老还能听之任之,随之发展吗?答案是否定的。接着,程老开始了他的改造计划:不但不岐视李年波,反而和他交朋友,事事真诚相见,出现问题循循善诱;生活中,多方面鼓励,在同学面前表扬他的“闪光点”,增强他在同学面前的威望,在课外,利用休息时间给他补课,并给他安排了一个学习小助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为人处事的方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已由从前人见人怕的“小霸王”变成了暖人心怀的“小太阳”。期末,被评为进步之星,小学毕业,还考上了一中。</p><p class="ql-block"> 听着听着,在不知不觉中,我的眼眶好像有点湿湿的,这就是春蚕吐丝,润物无声,循循善诱,爱生如子吧?这就是当代的“老当益壮,壮心不已”吧?是啊,有这么好的校长,怎能不成为老师们学习的榜样?有这么好的老师,学校怎能不蓬勃发展?一所学校,需要的就是这样一种灵魂 一一不必说为学校付出了多少血汗,只求惠及万千学子,十里乡民。竹市中心小学的老师们在周校长的带动下,已拧成一根坚不可摧,牢不可破的绳,他们用这股凝聚的力量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这就是新时代的师魂。</p><p class="ql-block"><b> 与时俱进,静待花开满地</b></p><p class="ql-block"> “周校长,看到学校的进步和取得的成就,你感到骄傲吗?”“没什么可骄傲的,我是一个校长,我做的是份内事,就算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取得点成就,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还得感谢历任校长们的付出和上级领导的支持,帮助及同事们的共同努力。”说的多实在,这就是一个虚怀若谷,踏踏实实,淡泊名利而又志向高远的好校长。</p><p class="ql-block"> 当我问到“现在的年轻教师都不愿意呆在农村,很多人又因为照顾家人而离开,你对学校师资的稳定及发展担心吗?”“不,现在国家正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想进入教师队伍的人才如滔滔江水,连绵不断。你看,咱县里也在加大力度培养教师,免费师范生就是后备的人才库嘛!"</p><p class="ql-block"> 周校长对未来教育的发展总是这么乐观!每年有不少的老教师光荣退休,每年都有新鲜的“血液”不断流进补充。据周校长介绍,从这里毕业的不少学生都考上了师范院校,他们回来实习时还说,毕业后的心愿就是回到家乡,回报家乡。</p><p class="ql-block"> 每次想到不久的将来,学成归来的孩子们回到这里执教,更有越来越多的孩子考上大学,奔赴祖国各地,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周校长的心里就有说不出的喜悦。</p><p class="ql-block"> 社会发展迅速,如今的中国不再像“含羞娇弱”的少女,我们敢于敞开胸怀,敢于伸出双手,敢于拥抱世界,敢于面向未来,敢于接受挑战是时代的呼唤。新形势下的中国教师,也不再是“之乎者也”,闭门高论国是,无事无病呻吟的“老学究”,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也将被多元,高效,信息网络所代替。</p><p class="ql-block"> “任何挑战,我们无所谓畏惧!”这是周校长代表全体教师说的一句话,我们相信:竹市中心小学的明天会更好!</p><p class="ql-block"> 静静听着“老师窗前有一盆米兰,小小的黄花藏在绿叶间,它不是为了争春才开花,默默的把芳香洒满人心田……”</p><p class="ql-block"> 静候着,山谷幽兰,日久弥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