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4月12日我们在第二实验小学观看了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参加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的老师都是从各个县区选拔出来的优秀老师,他们的讲课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特色,这让我察觉到平时注意不到的点,也让我知道了上好一节课的许多要点。</p> <p class="ql-block"> 优质课评比的第一节课是刘洋老师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首先刘洋老师先由问题:任意三条线段都能首尾相连围成三角形吗?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学生通过活动的实物用语言总结出什么样的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最后在转换成算式。然后刘洋老师转换问题:什么样的线段能围成三角形。由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一步步总结出能围成三角形的线段规律。最后通过图像用抽象的字母表示出了总结的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整节课一直以学生为主体,值得我们认真学习。</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我们学习了邱春玲老师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节课邱老师是先通过小明到学校的路线来进行教学的。先点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再用字母表示小明去学校的线路,来总结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然后邱老师通过问题:任意的3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吗?来引导学生探究,最后总结规律进行练习。</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课是陈明娟老师的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听了陈老师的这一节示范课,感受颇深。我们讲,数学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数学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对生活的超越。本节课尤其体现了这一点。一开始运用一个简单的魔术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仔细观察、积极猜想的要求,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更好的导入课题引导学生对神奇的莫比乌斯带的探究,在这其中比较注重课堂教学的情境化、生活化、活动化, 也就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来学习数学,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在教授过程中让学生亲身动手实践,感受成功的喜悦。无疑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这一点很好,值得学习。</p><p class="ql-block"> 陈老师的这一节课比较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如对于《神奇的莫比乌斯带》的特点以及性质的探究就采用“猜测---验证---结果---应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这是比较理想的。</p> <p class="ql-block"> 第四节课听了王海玲老师的《小数的意义》王老师对教学准备充分,对教材知识的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师在处理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三位小数时,时间调控的非常科学合理,并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把重心放在一位小数的探究上,通过观察、猜想、对比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进而逐步完善归纳出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经历了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出二、三位小数的意义。归纳小数意义时,在学生折一折、涂一涂的等数学活动的基础上,抽象出小数就是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分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通俗而易懂。</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在三小听了陈晓辉老师的《小数的意义》郝振老师的《角的度量》张振宏老师的《对策问题》和王文堂老师的《认识三角形》,尤其是郝振老师的《角的度量》让我收获满满。首先郝老师通过举例长度和面积,点明要先确定单位在测点,然后让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样的角测量合适,在学生的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引出1°角的概念,让学生自己感悟出量角器的各个部分和各个部分的功能,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理解了量角器为何这么制作。最后通过练习,学生了解了不同位置,不同大小的角应该如何测量,教学目标达成的非常好。</p> <p class="ql-block"> 今天这几位老师的精彩分享,对我启发很多。以后我一定要做到课前认真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关注学生认知的过程精心设计。只有让学生广泛参与,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才能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以致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