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和美课堂,赏名师风采——记参加“和美课堂” 第十九届全国小学数学名师高质量教学观摩研讨会

薛家湾第三小学

<p class="ql-block">  春之美,在于积蓄与薄发。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为提升我校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4月8日-10日薛家湾第三小学一行四人有幸去河南郑州赴第十九届“和美课堂”之约,观摩学习。邂逅小数界名师大家,潜心修学,汲取精华,求同存异,共同探索课堂之美。</p> <p class="ql-block">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贲友林执教《比的认识》。贲老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举例生活中“比”,通过比的分类,让孩子们理解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整堂课的学习层层递进,深刻而有内涵,让孩子们对“比”有了更深的认识与感悟。贲老师在讲座《选择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中提出,教师在课堂上要选择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与空间,及时对学生的思考给予指导,同时还要做好思考的示范和榜样。最后贲老师说到:“在我们班,学习数学没有天花板。”这让所有与会老师无比震撼,热烈的掌声表达了老师们的感动与敬佩。</p> <p class="ql-block">  黄爱华老师带来《认识三角形》,黄老师抛出问题“如果进一步研究三角形,你想研究什么?”引发学生思考,交流梳理,并选取三角形的大小来探究。通过画一条线段再加一个点的方法画三角形的活动,让学生发现点的位置不同三角形的面积大小也不同,从而引出三角形高的教学和垂线段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整个研究过程,黄老师着重培养孩子的数学学习习惯:思考、探究、交流和应用,让学生在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初步的几何直观。黄老师的讲座从课标大方向出发:1.落实新课标,我们要考虑知识的本质、学生的发展规律以及学生的长远发展。2.在大单元教学设计时,我们可以把单元知识架构一下,形成单元结构图,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3.“大单元教学”六步骤启示我们在日常教学设计时,应多在课标中找要求。</p> <p class="ql-block">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齐华老师带来了全新教学课堂——翻转课堂,展示了四位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在没有老师干预,仅靠小组长智慧领导,围绕共同目标,互相依赖互相负责地展开了一系列有效行动。这样的学习共同体,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思维严谨,理性精神等数学品格,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等。因此,依托学习共同体这种有效地学习模式,我们可以尽情聆听学生拔节的声音。张齐华老师的报告像他的课一样,条理清楚,干净利索,还通俗易懂。张老师告诉我们他将从“内涵”“缘由”“路径”三个方面展开说明。关于什么是学习共同体?张老师很严谨的说“课堂学习小组并非全面是学习共同体”,接着他详细解释了团队定义,团队智慧,由此告诉我们学习共同体必须具备这样的特点:“共同目标”“责任互赖”“有效行动”。</p> <p class="ql-block">  强震球老师带来《常见的数量关系》。强老师的课堂思维严谨、逻辑清晰。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找出数,接着提炼数的含义,并通过画“线段图”的方式发现了常见的三种数量关系,学生学得投入、学得快乐。</p> <p class="ql-block">  吴正宪老师带来《乘法分配律》,走进吴正宪老师的数学课堂,就会发现吴老师随时都在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时地进行引导,使数学课堂呈现出学生真实的思维水平, 不修饰、不隐藏,成就原汁原味的动态课堂。也就是说,课堂应具有情感性、生成性、动态性、灵动性和探究性。</p> <p class="ql-block">  罗鸣亮老师的《分数的意义》。罗老师从简单的分东西入手,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进而利用学生对分数单位的认识一步步引出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  苏明强老师执教的《除法复习》一课,注重学生分类思想、推理能力及超前意识的培养,学生不仅复习了旧知识,加深了理解,而且感悟了思想,积累了经验,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学生感受到千变万化的除法。连孩子们都不禁感叹,“通过苏老师的这节课,我们爱上了数学”。这就是苏老师的魅力数学,也是课堂的魅力所在。苏老师的课后讲座《数的本质一致性教学研究与思考》指出从数的认识到数的运算的一致性,发展学生数感、培养学生数学眼光,并强调数的认识服务于数的运算,数的运算又依赖于数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刘延革老师的《再看分数除法》,在分数转化成整数计算和乘除数的倒数计算两种方法中,探究分数除法的奥妙。由具体数字到字母的过度,从算数层面上升到代数层面,深化学生对知识本质的理解与掌握。</p> <p class="ql-block">  学为中心,素养为本。名师的课堂中,老师们感受着课堂的教育机智,感受着大师们扎实的功底,更感受着数学的魅力。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真正的课堂精彩在于呈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凝聚学生的探讨,展示学生的发现。关注学生,实践多元的教学方式,在自己的课堂中认真领悟,反思摸索,扎根教学天地,带来学生自然生长和满室春意绽放。</p>

学生

课堂

老师

学习

数学

思考

教学

除法

分数

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