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踏青季·邀您探秘古迹与古址】探秘吴哥窟古遗迹

大郑

<p class="ql-block">美篇号:9472689</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柬埔寨吴哥古迹——世界文化遗产</span></p><p class="ql-block">吴哥古迹(Angkor)位于柬埔寨北部暹粒省境内,距首都金边约240公里。在公元9世纪至15世纪时,原名湿婆宫,始建于公元802年,完成于1201年,前后历时400多年。在几百年的建造过程中,吴哥三易中心。第一次王都中心建在巴肯寺(耶输跋摩一世时代),第二次王都中心是在巴戎寺(罗因陀罗跋摩二世时代),第三次王朝中心又定在巴芳寺(乌答牙提耶跋摩二世时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吴哥曾先后两次遭洗劫和破坏,第一次是在1177年占婆人侵入柬埔寨时,吴哥遭受了劫掠。第二次是1431年暹罗军队的入侵,攻陷了吴哥。吴哥遭到了严重破坏,王朝被迫迁都金边。此后,吴哥被遗弃,逐渐淹没在丛林莽野之中,直到19世纪60年代才被发现,是一个名叫亨利·穆奥的法国博物学家发现了吴哥古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吴哥古迹现存600多处,分布在面积60平方公里的森林里。大吴哥和小吴哥是它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有许多精美的佛塔以及众多的石刻浮雕,蔚为壮观。这些佛塔全部用巨大的石块垒砌而成,有些石块重达8吨以上。佛塔刻有各种形态的雕像,有的高达数米,生动逼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吴哥寺中的五座莲花蓓蕾似的佛塔高耸入云,是高棉民族引以为骄傲的精湛建筑。除大吴哥、小吴哥及三个王都中心外,女王宫和空中宫殿也是吴哥古迹中著名的景点。空中宫殿是一座全石结构建筑,建于11世纪。宫殿建在一座高12米的高台上,成金字塔形,分三层。台中心建有一塔,塔上涂金,光芒四射。高台四周有石砌回廊环绕。由于台高,给人一种悬在空中的感觉,因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3月12日,骑行东南亚旅行第27天,入境柬埔寨第3天,抵达柬埔寨暹粒市,这里<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参观吴哥历史古迹唯一和重要的停留地。暹粒市是柬埔寨暹粒省的省会,位于金边北方约311公里处,这里是一座安静而安全小城市,现今世界各地的旅行者对这座不起眼的小城,趋之若鹜的是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吴哥窟。人们来到这里都是去参观吴哥遗址。吴哥帝国时期的伟大国都和这座现代化城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正是这种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来这里旅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进入市区入住暹粒河岸边的一家民宿,在店主这里了解到游览吴哥窟需要提前一天购买门票。轻装后我们首先去游览暹粒市城区,暹粒的市中心很迷人,街道旁上成排的大树,几座老式的殖民建筑风采依旧。街道的景色也别有风情,呈现出东南亚的韵味。</span>在当地雕塑大师们的杰作公园里,是一处奇幻的所在,里面有吴哥窟、巴戎寺和女王宫的微缩景观,进入景区可以看到吴哥遗址的全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柬埔寨旅游售票服务中心</span></p><p class="ql-block">在游客服务中心这里下午5点钟开始售卖第二天的景区门票。吴哥景区的门票分三种:购买1天票价为20美元,3天的为40美元、7天60美元,我们购买了维期三天的门票,门票在整个吴哥古迹景区通用,售票处是将游人的头像打印在门票上。</p> <p class="ql-block">寻探吴哥遗迹中的神秘传说及神话故事,来到吴哥古迹群中。吴哥窟建于9~15世纪间,是世界七大遗迹之一,有着神秘的传说故事。吴哥城也叫大吴哥,人们熟知的吴哥窟,叫做小吴哥,是大吴哥的一部分。吴哥古迹在50平方公里的时候土地上,建造了600余座寺庙和宫殿,据说一个星期都逛不完的吴哥王城隐藏着很多神秘的传说故事和太多未解之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一)探秘柬埔寨小吴哥窟</span></p><p class="ql-block">吴哥古迹——世界文化遗产,是柬埔寨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p><p class="ql-block">吴哥窟,又称吴哥寺,位于柬埔寨,被称作柬埔寨国宝,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类建筑,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式建筑。吴哥窟的原始名字被译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佛学古籍称之为‘桑香佛舍’。是苏利耶跋摩二世(1113—1150年在位)时为供奉毗湿奴而建,吴哥窟是吴哥古迹最精华的部分,也是柬埔寨早期建筑风格的代表。<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吴哥辉煌无以伦比的高超的建筑雕刻艺术雄伟宏大壮观震撼!令无数观者赞叹敬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吴哥窟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庙宇,<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吴哥是高棉古典建筑艺术的高峰,它结合了高棉寺庙建筑学中祭坛和回廊两个基本的布局,</span>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p><p class="ql-block">1858年的某一个晨曦,亨利.穆奥在莽莽森林中惊见了这五座高耸入云的莲花蓓蕾神塔,从此,吴哥窟再现人间。能在有生之年来此见证一个奇迹是无比幸运的事。它惊现于世一百多年来,世界各国投入大量资金在吴哥窟的维护工程上,以保护这份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吴哥窟的建筑造型已作为柬埔寨的国家标志,成为国旗上的图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柬埔寨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p> <p class="ql-block">3月13日,入境柬埔寨第4天,来到柬埔寨首都暹粒市第2天,去探秘柬埔寨历史古迹吴哥窟古遗址群。凌晨三点起床,大约4点半钟左右就来到小吴哥西门进入景区等待着观日出。</p> <p class="ql-block">在此时的小吴哥窟景区里已经人满为患了,众多的游人们都拥挤在庙宇前面的荷花池边等待着观看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来。据说看日出有个最奇特景象是——红日正好从吴哥窟庙宇主塔上空升起来的,这一神奇景观现象是机缘巧合还是建造者的创造设计奇迹是个未解之谜,需要去探秘。</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景区也不算太晚,可是都没能站到观日出的最佳地势,只好到藏经楼这边等待日出东方。但遗憾的是,今晨东方天边的云层密布较厚,谁也没能看到红日从小吴哥窟的主塔尖端升起来。</p> <p class="ql-block">之后随着人流通过长长的天界桥,接近吴哥寺就开始了探秘吴哥古迹的故事……在通过那个向湖一样长方形的护城河,象征着环绕须弥山的大海,现在看起来平静得很,据说在古代的时候河里头可是放满了生猛的鳄鱼的,这个是周达观在《真腊风土记》中记载过的,用来防范敌人和贼人的。</p> <p class="ql-block">吴哥寺坐东朝西,西城门为正门。一些学者认为吴哥窟正门朝西,面向日暮。二是画廊浮雕反时针方向排列,是印度教葬礼时在墓地巡行的方向。三是吴哥窟画廊中,苏耶跋摩二世与毗湿奴神相貌相似,暗含日后升天成毗湿奴长驻毗湿奴神殿之意。因此,推断吴哥寺是一座苏利耶跋摩二世的“葬庙”。</p> <p class="ql-block">天界桥入口,两边有狮子和七头蛇神naga雕塑,七头蛇神,人们把蛇奉为吉祥、平安、力量和守护的象征。走完天界桥,来到吴哥寺的外院儿西大门,它和左右两塔门通过二重檐双排石柱画廊连通。门口有糖棕树,还有大大的七头蛇神naga雕塑,延伸远一点竖起来的是它的七个尾巴。用砂岩筑成封闭式长廊,廊道向外一排都是石刻链子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道明亮如镜的长方形护城河,围绕一个长方形的满是郁郁葱葱树木的绿洲,绿洲有一道寺庙围墙环绕。绿洲正中的建筑乃是吴哥窟寺的印度教式的须弥山金字坛。吴哥窟寺坐东朝西。一道由正西往正东的长堤,横穿护城河,直通寺庙围墙西大门。过西大门,又一条较长的道路,穿过翠绿的草地,直达寺庙的西大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穿过千佛廊,来到内院的金字塔寺庙前,在金字塔式的寺庙的最高层,可见矗立着五座宝塔,如骰子五点梅花,其中四个宝塔较小,排四隅,一个大宝塔巍然矗立正中,与印度金刚宝座式塔布局相似,但五塔的间距宽阔,宝塔与宝塔之间连接游廊。此外,须弥山金刚坛的每一层都有回廊环绕,乃是吴哥窟建筑的特色。按照婆罗门教来说,这五座宝塔象征着世界中心之山须弥山,周围的回廊象征着喜玛拉雅山脉,护城河则象征环绕须弥山的大海。</p> <p class="ql-block">来到这里游人们首先要排队攀爬高台阶上去参观宝塔,台阶特别陡峭,坡度可达到77度,需要手脚并用地爬上去。这寓意着人们到达天堂需要经历许多艰辛。</p><p class="ql-block">我的一位骑友同伴70岁了,他不想冒险去爬天梯,况且游人特别多要排队很长时间才能上去,我也随他放弃了登上最高的主塔。</p> <p class="ql-block">吴哥寺的五座梅花形在近处四个方向观察都能看到三座塔,按照婆罗门教教义,天神们都居住在隔着汪洋大海的须弥山上,所以最高台阶上再建造的高塔就是供奉婆罗门教的三大主神:创造神梵天Brahma、保护神毗湿奴Vishnu、和毁灭神湿婆Shiv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通常的婆罗门教寺庙中,只建有三座排成一行的高塔,三大天神各居一个。但是吴哥寺共有五个,四角各一个,正中央有一个,彼此形成梅花形。这样,从四个方向看,都能看到三座高塔,而常规婆罗门教庙宇只有从两个方向看才能看到三座塔。现在柬埔寨国旗上的图案就是吴哥寺的三塔剪影。</p> <p class="ql-block">吴哥窟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12世纪时,吴哥王朝国王苏耶跋摩二世希望在平地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因此举全国之力,并花了大约半个世纪建造。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小吴哥并非为佛教建立的殿堂,而是真腊国王为自己建立的陵墓。与中国的长城、印尼的婆罗浮屠,埃及金字塔被称为东方四大奇迹。</p> <p class="ql-block">吴哥窟是高棉古典建筑艺术的高峰,它结合了高棉寺庙建筑学的两个基本的布局,祭坛和回廊。祭坛由三层长方形有回廊环绕须弥台组成,一层比一层高,象征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在祭坛顶部矗立着按五点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宝塔,象征须弥山的五座山峰。寺庙外围环绕一道护城河,象征环绕须弥山的咸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吴哥窟古迹诸多的未解之谜</span></p><p class="ql-block">1.吴哥窟的壁画</p><p class="ql-block">吴哥窟墙上的壁画上,你会发现有恐龙,你一定会问,恐龙们有什么稀奇的,吴哥窟壁画上的恐龙雕刻着一只“剑龙”,然而,剑龙早在1亿多年前侏罗纪时期就已经灭绝了。</p><p class="ql-block">2.吴哥窟有地下城</p><p class="ql-block">据说澳大利亚的专业团队利用空中激光扫描雷达探测出,吴哥窟的地下有着一座长1500米,宽600米的螺旋状建筑和八座巨塔,是真实存在还是传言,真假难辨。</p><p class="ql-block">3.吴哥窟可以听见自己的心跳</p><p class="ql-block">进入这座石窟里,你只要深呼吸,就会听见自己的心跳声,所有的神都是你自己从内心里启发出来的生命状态。</p> <p class="ql-block">4、神秘力量</p><p class="ql-block">古高棉人认为指南针的方位和天相结合,会产生巨大的“神秘力量”,决定人民与国家的命运。</p><p class="ql-block">吴哥窟也是效法天象的经典之作,以天体运动系数表达建造方位,是天龙座在地面的投影。</p><p class="ql-block">科学家说:“古高棉人眼中,天文学是一门神圣的科学”。天文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空城计?</p><p class="ql-block">曾经繁荣600年的吴哥王朝,竟在一夕之间人去城空,一下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1860年,法国探险家亨利穆奥才在树林中发现吴哥,神秘面貌才再现,</p><p class="ql-block">在发现遗迹前,连柬埔寨当地的居民对此都一无所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外星文明?</p><p class="ql-block">单从古迹建造材料看,不像几百年前那么简单,而且有10多个寺的布局与星空中的天龙座在10500年前的排列吻合,</p><p class="ql-block">另外,同金字塔一样,吴哥窟四面精确正对着东南西北,学者直言,吴哥王朝就是“外星文明”。这就是所谓天地合一,天下无敌!吴哥窟是世界七大遗迹之一。</p><p class="ql-block">事实上,现实中的吴哥存在浓厚的悬疑色彩,只是往往被人们忽略。一般游客只看到一个表面壮观的吴哥,但是吴哥的神奇之处超乎想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吴哥窟艺欣赏</span></p><p class="ql-block">吴哥窟的艺术杰作,不仅表现在吴哥窟的建筑本身,还在于它的浮雕与石刻。</p><p class="ql-block">吴哥窟的浮雕极其精致,且富有真实感,是整个吴哥艺术的精华,在吴哥窟回廊的内壁及廊柱、石墙、基石、窗楣、栏杆之上,都有浮雕,内容主要是有关印度教大神毗湿奴的传说,取材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及印度教神话《乳海》。</p> <p class="ql-block">也有战争、皇家出行、烹饪、工艺、农业活动等世俗情景。装饰图案则以动植物为主题。其中围绕主殿第一层台基的回廊被称为“浮雕回廊”,长达800米,墙高2米余,壁面布满浮雕。东壁是“乳海翻腾”的传说,北壁是毗湿奴与魔怪交战图,西壁是这个故事的继续,即“神猴助战图”,南壁西半部的苏利耶跋摩二世骑象出征图则为世俗题材,反映了高棉人抵抗占人入侵的战争情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浮雕手法娴熟、场面复杂、人物姿态生动、形象逼真,当时已采用重叠的层次来显示深远的空间,堪称世界艺术史中的杰作,表现了高棉能工巧匠的卓越艺术才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吴哥窟古迹的神话传说</span></p><p class="ql-block">毗湿奴Visnu,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被称为“保护之神”,掌维护宇宙之权,与湿婆神二分神界权力。</p><p class="ql-block">传说毗湿奴躺在大蛇阿南塔盘绕如床的身上沉睡,在宇宙之海上漂浮。每当宇宙循环的周期一“劫”(相当于人间43亿2千万年)之始,毗湿奴一觉醒来,从他的肚脐里长出的一朵莲花中诞生的梵天就开始创造世界,而一劫之末湿婆又毁灭世界。毗湿奴反复沉睡、苏醒,宇宙不断循环、更新。</p><p class="ql-block">&nbsp;&nbsp;</p><p class="ql-block">&nbsp;毗湿奴和神妃吉祥天住在最高天,通常毗湿奴坐在莲花上,或乘金翅鸟(就是鸟人伽鲁达),以‘四臂’握着圆轮、法螺贝、棍棒、弓的形象出现,毗湿奴是仁慈和善良的化身,具有无所不能的力量,保护和维持着宇宙和宇宙秩序。他对信仰虔诚的信徒施予恩惠,而且常化身成各种形象,拯救危难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古迹石刻的神话传说</span></p><p class="ql-block">搅拌乳海——天神和阿修罗经过长期的争战,终于达成一致,一起搅拌乳海来获得长生不老灵药。他们用蛇神做绳子,用巨龟做底座,用巨山做搅乳棍,天神抓住绳子的一边,阿修罗抓住绳子的另一边,来回反复拉动,无数的宝物从海底升腾而出。</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3月13日来柬埔寨举行第4天,探秘吴哥古迹第二天,游览探秘——大吴哥通城。早晨6点钟左右住地出发来到景区,由于大吴哥城池面积大,庙宇众多分布广阔,可以骑自行车进行游览。我们首先骑行城南面上巴肯山游巴肯寺、巴戎寺、巴方寺等庙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二)探秘大吴哥王城</span></p><p class="ql-block">吴哥王城——是9世纪至15世纪高棉帝国最长久的国都。吴哥都城占地9平方公里,在这范围内包括一系列各王朝建立的古都遗迹。吴哥王朝于数百年间,在政教合一的“神王思想”之下建造了吴哥城、吴哥窟与周围寺庙群。</p> <p class="ql-block">大吴哥城——呈正方形,由城墙和护城河保护,城墙高8米,整个城市有5道城门,除了东西南北四个正方向处各开有城门外,在东门的北面还开了一座胜利之门,城门都是塔形结构,每个塔身上都有面向四方的四面佛像,以慈悲的眼神检阅进入城内的每一个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城墙外就是护城河,城门外各有架有一座桥,连接城里城外,每座桥采用印度教的神话故事,两边各有27尊2.5米高的跪坐石雕半身像排成一列,一边象征神灵,一边象征恶魔,双方进行激烈的角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巴戎寺——柬埔寨王国第二个国都</span></p><p class="ql-block">巴戎寺坐落于吴哥通王城之中心点,其回廊东西长160公尺、南北长140公尺,回廊上方原本皆有木造之屋顶,但由于年代久远,只剩下断垣残壁及巨大之石柱供后人凭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寺庙之墙壁上仍保存着丰富且生动之雕刻,举凡古代战争记述、寻常百姓之生活百态、洞里萨湖之湖畔风光等皆充分透露着当时之情景,绝对是不可不看的珍贵史迹。那一幅幅活灵活现的壁画彷佛诉说着一段段遥远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从外观上看,巴戎寺是一座金字塔形建筑,最高处是一座涂金的圆形宝塔,它建在两层空心的台基之上。按照宗教意识,这表示天上的佛与地上的人得以息息相通。周围建起了48座大小不一的宝塔,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中心宝塔。每一座宝塔上四面佛的原型就是阇耶跋摩七世本人,所有来这里朝拜景点内景的臣民都惊奇地发现,原来菩萨就是自己的国王,而这样的国王当然是必须效忠和敬仰的。</p> <p class="ql-block">巴戎寺的回廊壁画也十分丰富,从王宫征战到市民生活应有尽有。庙宇的建筑结构相当复杂,经多次重修、改建和增建的建筑事实上是由两座不同时代和造型的寺庙叠加而成的,有人曾把它比作“人用手塑造和雕刻出的一座山峰”。</p> <p class="ql-block">巴戎寺以佛面塔、回廊壁画而著名,因为阇耶跋摩七世 笃奉佛教,整个寺庙采用佛教教义的须弥山(世界的中心)为概念而起造。中央拔尖、磊磊环堆如同玉米外型的高塔,代表须弥山,四面城墙象征喜马拉雅山。城墙与第二层建筑之间的环沟空地,代表大海。当时的高棉民众也信奉印度教,巴戎寺 的宗教图像以佛教为主,融合印度教,是阇耶跋摩七世 藉由宽大的宗教政策,让民心回流国王权力中心的缜密考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巴戎寺 (Bayon) 建筑形式之复杂与象征意义之强烈,在吴哥经历印度教的多神信仰和佛教之后,成为世界上最神秘与迷人的宗教圣地之一。身为国庙的巴戎寺 , 经历多次建筑改变,造成丛林塔的形式。位居中心的四面佛塔群,原有 49 座,加上 5 座亦是四面佛塔式城门,代表当时鼎盛吴哥王朝所统辖的 54 个省份。巴戎寺 位于吴哥城的心脏地带。</p> <p class="ql-block">高棉的微笑——巴戎寺坐落在柬埔寨国暹粒省会暹粒市的吴哥城的中心点,在巴戎寺中,有49座巨大的四面佛雕像,佛像为典型高棉人面容,而令世人称奇的是,这些雕像都面带笑容。据说,这些高棉人的笑容就是建造巴戎寺的神王阇耶跋摩七世的面容。</p><p class="ql-block">佛像脸带安详的微笑,这就是令吴哥窟蜚声世界的“高棉的微笑”。穿行在众多佛塔间,身处任何一个角落,都浮雕会发现有带笑的眼睛注视着游客的一举一动。</p> <p class="ql-block">巴戎寺的回廊壁画也十分丰富,从王宫征战到市民生活应有尽有。庙宇的建筑结构相当复杂,经多次重修、改建和增建的建筑事实上是由两座不同时代和造型的寺庙叠加而成的,有人曾把它比作“人用手塑造和雕刻出的一座山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巴肯山上的巴肯寺——吴哥王朝第一个国都</span></p><p class="ql-block">巴肯山(Bakheng)是吴哥主要遗迹群内的一座小山丘,在吴哥窟西北1.5公里处,高67米,是附近唯一的制高点,山丘上有一座吴哥庙宇遗迹,是耶输跋摩一世开始以大吴哥城附近地区为首都后的第一座国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吴哥建筑的基础格局。山顶上的巴肯寺虽然早已破败,但是它是高棉王朝移都吴哥建造的第一个寺庙,被称为“第一次吴哥”。山的西边是开阔的西池,东南方丛林中是吴哥窟。从这里向北可以望见泰柬边界。</p> <p class="ql-block">巴肯寺外有长650公尺,宽436公尺的长方形壕沟,可能是罗洛斯旧都建筑的防水患工程用在新建筑上,象征印度神话中环绕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的咸海,巴肯寺建立于平坦的山顶。建在巴肯山顶的巴肯寺,体现了当时高棉人对山的崇拜。这座象征着整个宇宙的建筑,设计上充满象征符号:7层平台——代表七重天,最上层的高塔代表宇宙中心。108塔,除中央高塔外,下面六层共有108座小塔,代表四个月相的108天。33塔,从每一面的中轴线上看巴肯寺,都只能看到33座塔,代表须弥山上的33位神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巴方寺——吴哥国王第三次移都这里</span></p><p class="ql-block">巴方寺(Baphuon,又叫巴普昂寺)是11世纪中叶真腊国王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公元1050-1066年在位)于1060年修建献给湿婆神的国寺,它位于当时都城的中心,现巴扬寺西北200米,紧邻皇家宫殿的南围墙。巴方寺被称为世界上最大、图样最复杂的立体建筑。</p> <p class="ql-block">巴方寺是一座须弥山(Mount Meru)寺,呈金字塔形。整个寺共有5层台基,在第1、3、5层台基上各有一个封闭式回廊,回廊四边的中央和四角都有塔楼。在第5层台基上建有一座高约50米巨大铜皮包裹着的石塔,它比其东南方巴扬寺中央的金塔还要高。铜塔的最高点象征着宇宙万物的中心,别忘了巴方寺是位于当时都城的中心,哪个国王都希望自己的王城是“世界”中心点,所有的人都要围着他转。</p><p class="ql-block">周达观《真腊风土记》:金塔至北可一里许,有铜塔一座。比金塔更髙,望之郁然,其下亦有石屋十数间。</p> <p class="ql-block">15世纪后期,巴方寺改成佛教寺院,在第二层台基西边又修建了一尊长70米、高9米的卧佛,铜塔可能因此被拆除,因为有考古学家怀疑卧佛上的一些材料取自铜塔和封闭式回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巴方寺原来是建在沙土地上,地基不稳,再加上工程水平欠缺和回廊、塔楼的重量过大,在建卧佛时整个寺的部分建筑就已倒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法国从1960年开始帮助柬埔寨修复巴方寺,当时考古学家把所有坍塌的上千块石头编上号,摆放在寺前的空地上,希望能一点点拼凑上去。</p> <p class="ql-block">1975年柬埔寨红色高棉政权上台后,赶走了法国专家,屠杀了帮助法国人修复古迹的柬埔寨人,销毁了所有档案。虽然1995年法国人又重新开始了修复工作,但因缺少技术资料使得这些石块再也无法被放置到原来的地方,所有修复工作都只得用新石块,原来这几千块石头只能永远地躺在寺前广场上了,以作为曾经的辉煌和近代的动荡之见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巴本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是柬埔寨吴哥窟中的一座寺庙之一。巴本寺由供奉婆罗门教的乌迭蒂耶跋摩二世国王和赫萨跋摩三世国王建于11世纪中,是一座三层的寺庙山。它是用巴本寺庙风格的原型。该寺庙毗邻皇家宫殿的南部围墙,没有塔楼,这将使它高度大约50米高。它的出现给中国13世纪晚期的1296年至1297年 ,元朝的特使周宗宽年的访问期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这是“青铜塔、一个真正令人惊讶的奇观,其基地拥有十多间房“。在15世纪后期 巴本寺被改建为佛教寺庙。</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西侧的第二层建造了一座9米高,70米长卧佛雕像,这可能需要拆除上面8米高塔楼,从而解释了目前的缺席。这座寺庙建在充满沙子的土地上,由于其巨大的规模,该遗址都是很不稳定的。在加入佛像的时候,很大一部分可能已经崩落了。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1995年由法国领导的考古学家团队 于2005年开始第二次尝试仍在进行中,限制了游客的参观。柬埔寨的诺罗敦•西哈莫尼国王和法国总理弗朗索瓦•菲永在职典礼上 首次参观修缮的寺庙的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塔逊寺——</span></p><p class="ql-block">为将军而建,塔逊寺也叫塔逊将军寺,也是《古墓丽影》的主要拍摄地之一。国王把这座寺庙献给他的将军,寺庙由一座神龛和周围的红土回廊墙组成。国力到底是有多强,将军都有自己的寺庙,还不小。</p><p class="ql-block">这里还有很多拱门是被树木直接覆盖的,可能会造成危险,现在政府已经在修复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比粒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位于东梅奔寺的南侧约1.5公里的地方,也是一座金字塔式建筑,通东梅奔寺建造在同一时期,但规模比其巨大。比粒寺是进行火葬仪式的地方。 比粒寺(PRE RUP)为古代皇族火化变身为神之神殿,又称变身塔。可以看到烧焦过的痕迹,千年前在此举行仪式,定是达官云集,不能随便进入的。是典型塔山建筑,基座上建造砖塔。</span></p> <p class="ql-block">比粒寺建筑很高,爬上楼梯四面可以眺望原始森林郁郁葱葱的景色,这里也是观看日落的好地方。因属红砖结构,在夕阳照耀下泛着暖暖的红; 加之这里开阔的视野,吸引着一些游客在此看日落。</p><p class="ql-block">传说</p><p class="ql-block">石槽据说是用户尸体火化的地方,人头朝东,脚朝西,火化之后灵魂起身往前走,就直接能够登上神灵的圣坛。</p> <p class="ql-block">比粒寺(Pre Rup)又名变身塔,是坚德拉跋摩给我们留下的伟大建筑。这位伟大的君主在他的晚年修建了比粒寺以及女王宫(Banteay Srei)。就像女王宫并不是给女王或者妃子住的一样,变身塔也不是什么可以幻化为神魔的地方,而是坚德拉跋摩给自己造的主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由于坚德拉跋摩在公元961年才开始建造比粒寺,而他又在968年就驾崩了,因此君主自己并没有看到塔的完成。相反倒是有种说法,比粒寺成了君主火化的场所。比粒寺很可能为坚德拉跋摩进行过火化仪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次,要说到比粒寺的结构了。公元1000年前的吴哥寺庙多为砖墙结构,且多为红砖。这种火红的颜色在太阳的照耀下,显得很火热,让人不得不相信这曾经是君主的“火葬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斑黛喀蒂寺——</span></p><p class="ql-block">是柬埔寨吴哥的一个佛教寺庙,位于塔布笼寺东南,吴哥城之东。建造于12世纪中期到13世纪初的阇耶跋摩七世时期,建筑风格为巴戎风格,与塔布茏寺和圣剑寺接近,只是规模和复杂度较小。斑黛克蒂寺含有“寺院城堡”的意思,原来是作为印度教寺院而建的,后来改造为佛教寺院,再后来为了方便僧侣生活,又改造了回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寺庙破败不堪,如果要依照各个部分的修建年代来把握和还原当时的建造状况,将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据说一些坍塌的建筑之所以修复不回去,这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承担此处修复工作的是日本的工作队,他们对松散的塔体用钢带进行了捆扎,以防突然垮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圣剑寺</span></p><p class="ql-block">是柬埔寨吴哥一座建于12世纪阇耶跋摩七世时期的主要庙宇。 它紧邻吴哥城东北方。相传该寺是阇耶跋摩七世为纪念他父亲而修建的。据说当时大吴哥城正在修建,这里就成了国王临时的住所,也就是他举行朝拜和读书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圣剑寺规模宏大,其长方形的围墙长800米、宽700米。通往寺庙有四条路,在寺庙的门口立着数尊手拿长蛇搅动乳海的众神与阿修罗,在东西两边,有一列长的砂岩石莲花墙,而莲花上曾经有佛像,但在湿婆派主持时,他们被毁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圣剑寺东边入口有一座两层建筑物,相传这座房子是用来存放圣剑的,它的圆形支柱很像地中海建筑风格。寺名来源于阇耶跋摩二世传继承人圣剑的传说。阇耶跋摩七世重建吴哥城时曾在此居住,这里曾经是高棉人最重视的寺庙之一,最重要的节日典礼都在这里举行,数千人供养和维护着这座寺庙。</p> <p class="ql-block">圣剑的传说——珠宝镶嵌的塔、男性的象征物石器,层层石门、仙女雕塑。圣剑寺同样是阇耶跋摩七世时期建造,传说中,耶跋摩二世给了他的继承人一把圣剑,据传,圣剑寺曾是国王的行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圣剑寺四扇门外均有极长的通道。通向东门的笔直通道干干净净,视线毫无遮拦。两旁则长满几十米高的参天大树,树冠罩住了头顶的天空,盘曲的树根在地面上四处突起。从幽静的路上走过时脚下发出“娑娑”声响。寺内通向中央圣堂的道路由拱顶长廊组成,长廊两侧以粗大的四方石柱支撑,一路上一扇扇石门边上装饰着诸神的雕像,墙上装点着无数的仙界跳舞女神姿态曼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整个建筑呈十字型,中心是中央圣堂,周边是由拱顶长廊连着的东、南、西、北四扇大门,门外则是漫长的甬道。再往里去就是中央圣堂,那里的内墙因饰以青铜而闪现出迷人的光彩,内里供奉着依照国王的面容设计的神像,有高僧日夜陪伴左右,烟雾缭绕,木鱼送经,昼夜不息。圣剑寺,循着落叶无尽的甬道,一阵风吹过,真腊国王千年前的一瞬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空中宫殿——与神话传说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原名金角山,是柬埔寨吴哥古迹之一,位于吴哥城中巴云寺西北,巴普昂寺东北。空中宫殿最初是真腊国王罗因陀罗跋摩二世在位时( 941年-968年)在兴建王宫的同时,建造的湿婆庙,後为苏利耶跋摩一世改建成为须弥山式印度教寺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空中宫殿的风格多方面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须弥山造型来自印度神话。空中宫殿虽然不如吴哥窟保存完整和出名,但在仍然是高棉建筑艺术的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是吴哥寺的前身,它包含著吴哥窟建筑艺术中几项原素,须弥山,中心宝塔,画廊,庙门阁。</p> <p class="ql-block">空中宫殿虽然名为宫殿,实际上并非王宫。王宫在空中宫殿东北约二百米处,因为是木建筑,现已不存。根据宋代、元代典籍记载,王宫极为壮丽,镶金墙壁,地铺银砖,王宫的大柱都雕刻佛像,国王的五香宝座镶嵌七色宝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空中宫殿的神话传说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空中宫殿由三层长方形须弥台重叠成金字塔形,象徵须弥山,各层须弥台的四角,装饰著狮子或大象。须弥台由红土砖块垒成,须弥山四边正中,各有陡峭的台阶连通上层。最高层的须弥台周边有一道现已不完整的画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空中宫殿顶层须弥台中央,原有金宝塔一座,现不存。1295年随元朝使团出访真腊国的周达观叙述,空中宫殿的金塔是国王的寝宫,国王每夜必到金塔中睡眠。民间传说,金塔内住著高棉人奉为神灵的九头蛇精,夜化女身,与国王同寝交媾,虽王后也不敢入内。二鼓方才出来与王后同寝。如蛇精一日不见,则国王死期将近,如国王一日不去,必定有灾祸降临。</p> <p class="ql-block">须弥山与吴哥寺是三层须弥山式寺庙相同,空中宫殿也是三层的须弥山式寺庙,不同点在於空中宫殿的须弥山范围小又陡峭得多。吴哥寺三层须弥台各有回廊,而空中宫殿的上下层须弥台之间, 没建立画廊的馀地,只有顶层建有画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神话传说故事——须弥山</span></p><p class="ql-block">须弥山一词来自婆罗门教术语。须弥山译文——须弥山是一座巨大的金山,宇宙的中枢,日月星辰赖以转动的轴心。须弥山上住着梵天、毗湿奴、湿婆、 因陀罗等主神,此外还有乾闼婆、仙人以及其他神话人物。恒河自天而降, 首先落到须弥山上,然后再落到地上。须弥山的南面有一块大陆叫南赡部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相传该山深入地 下8万由旬,地上亦高出8万由旬。 其顶峰为帝释天(天帝),四面山腰为四大天王,山之间隙处为阿修罗城,山之周围有七香海、七金山。第七金山外面是咸海,南赡部洲等四大部洲即在此咸海之四方。史为乐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认为该山即喜马拉雅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须弥山的传说——须弥山一词来自婆罗门教术语,后佛教引用。传说在须弥山周围有咸海环绕,海上有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须弥山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构成,高84000由旬(1由旬可能约13公里,即110万公里),山顶为帝释天,四面山腰是四天王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典故传说——佛教宇宙观主张宇宙系由无数个世界所构成,一千个一世界称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合小千、中千、大千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此即一佛之化境。每一世界最下层系一层气,称为风轮。风轮之上为一层水,称为水轮水轮之上为一层金,或谓硬石,称为金轮。金轮之上即为山、海洋、大洲等所构成之大地;而须弥山即位于此世界之中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班蒂斯蕾——又称为女王宫</span></p><p class="ql-block">10世纪的柬埔寨神庙,位于主要寺庙东北部25公里处,这些寺庙曾经属于雅克萨拉普拉和大吴哥城中世纪的首都。是吴哥古迹中最重要的建筑群之一,是柬埔寨三大圣庙之一,供奉著婆罗门教三大天神之一的湿婆。建于967年的罗真陀罗跋摩时期,而于1002年的闇耶跋摩五世时期完成。它的建筑以小巧玲珑、精致剔透、富丽堂皇而著名于世,有“吴哥古迹明珠”和“吴哥艺术之钻”的美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寺是古代高棉雕塑的最精华作品之一,为红色砂岩修建而成,整座宫殿以及围墙全部用朱红沙石砌成,致今天仍然可以观察到 整个建筑奇巧充满精致。女王宫是当时吴哥唯一非国王所建的主要庙宇。它的建造者是罗真陀罗跋摩国王的一位大臣,他是罗真陀罗跋摩二世国王的辅导师。根据奠基石的记载,是哈纳瓦尔曼一世的孙子 ,既是一位学者也是一名慈善家,救助人民于病痛、冤屈或贫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浮雕——女王宫的墙壁、立柱、门楣等建筑表面几乎完全被浮雕覆盖,没有一点空隙。</p><p class="ql-block">女王宫浮雕刀工流畅细腻,造型繁复圆润,线条纤巧柔美,色彩鲜艳妩媚,在所有吴哥浮雕中首屈一指,被誉为“吴哥艺术之钻”。其中的阿卜娑罗姿态优雅,与吴哥寺的阿卜娑罗浮雕齐名。</p> <p class="ql-block">山形墙跨立于四方形的门框之上。女王宫的山形墙比起门框来显得特别大,气势磅礴。在高棉建筑史上,女王宫第一次将神话故事雕刻在山形墙上。楣石横跨两根门柱之间,一些用于支撑上面的结构,一些则纯粹为了装饰。女王宫的楣石上均饰有精致的浮雕,足以和神牛寺的9世纪雕刻匹敌。</p><p class="ql-block">值得细看的浮雕包括呲牙裂齿的怪兽卡拉(时间的象征)、庙宇的卫兵、女神和飞天、假门假窗等等,实际上浮雕几乎装饰着建筑的每一寸表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皇家浴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皇家浴池是一个大湖 ,</span>是吴哥窟看日出的最佳地点之一,是举行沐浴仪式的场所,和其它大水池一样,中央原建有一座寺庙,现在只剩了石基。在这里看日出的人不多,而可供作为前景陪衬的水面比吴哥寺大多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皇家浴池内一直都有蓄水,周围绿叶环绕。按一位法国建筑师的话说,它在黄昏时分带给人以最美丽的吴哥园林景观。浴池建于十二世纪末,由醛耶跋摩七世下令建成,用来供奉菩萨,属拜云式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有一个大型平台通向池中,呈十字形,周围是巨蛇栏杆和两樽石狮。前面有一只揭路荼骑在一条三头蛇上。后面是一幅传说中的画像,由一条三头蛇、低一点的地方是一只揭路荼,蛇尾有更多的小蛇头。蛇身在一个台子上方,这个台子由传说中的和尚们举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