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阳戏,传承非遗

田金初

<p class="ql-block">  张家界阳戏起源于清中叶,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属于北路阳戏。舞台表演以张家界方言为基础,平仄音分明,儿化韵较多。唱腔属于民歌体结构,分“正调”和“小调”两大类。男女不分腔,有导板、滚板、散板、叫喊、哀子等板式变化。张家界阳戏区别于其他地方阳戏的演唱特点为“金线吊葫芦”的演唱方法,即演唱中真假声相结合,唱词用真嗓,拖腔用假嗓翻高八度。这种唱法是从土家人演唱变化而来。</p><p class="ql-block"> 张家界阳戏表演特征为重做工少武打,多演文戏、家庭戏、悲剧,生活气息浓郁。旦脚在阳戏中居各行之首。阳戏唱腔由正调和小调两部分组成,共17个曲牌。正调部分的唱腔均用真假嗓结合演唱,尾腔突然翻高八度,行话叫“窄音”,大庸阳戏的风味特点就在窄上。“戏”之“阳”,一说张家界位于澧水之阳,二说戏为阳春人传承发展,三说“杨花柳”与“阳”谐音,而“杨花柳”又有淫色之嫌,故定名为“阳戏”。</p>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三岔学校覃娟从让孩子们了解阳戏、走进阳戏并喜欢阳戏。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在音乐课上是初次接触阳戏,覃娟老师从了解阳戏的起源与行当入手,以能力为导向,让孩子们自主发掘、模仿、学习阳戏。让学生感受到阳戏的独特魅力的同时,学习演唱阳戏《桃花装疯》桃花唱段的四个乐句,能够运用蛤蟆赶钓演唱歌曲,体验戏曲艺术“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并在欣赏演唱歌曲的同时积极地参与肢体表演,让学生感受阳戏艺术的多重魅力。同时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在延承创新的同时,也勿忘传统。</p> <p class="ql-block">  覃娟老师通过让学生欣赏和学唱《桃花装疯》桃花唱段的四个乐句,感受张家界阳戏的魅力,并能积极参与实践表演。通过PPT展示让学生初步了解阳戏三大行当的基础知识,能用阳戏的蛤蟆赶钓演唱歌曲的前四个乐句。培养了学生对张家界阳戏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p> <p class="ql-block">  三岔小学的覃娟老师的《走近阳戏 传承非遗》这节课,生动的传承了我区传统文化。是一堂具有张家界地区文化特色的戏曲,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是一节很有创意的音乐课。课堂上天门小学学生无拘无束地唱,惟妙惟肖地演,毫不忸怩、怯场,配合得十分默契,学生参与感强,所有听课的老师三观改变,不由自主的拍手称赞。张家界阳戏走进永定区校园能让我区学生对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音乐风格产生初步的感知和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p> <p class="ql-block">  这节覃娟老师教天门小学学生试着学唱了传统阳戏《桃花装疯》选段,体验了阳戏独特的唱腔,感受到了我们本土戏曲的魅力。她希望同学们回去之后把我们今天学唱的传统阳戏《桃花装疯》选段唱给你的家人听,并把学到的有关的阳戏的知识分享给他们,一起传承多彩非遗、筑梦美丽张家界。</p> <p class="ql-block">  最后以她父亲覃佰雄主演的《交学费》结束本课。</p><p class="ql-block"> 本次赛课总决赛作为农村学校一名教师能进入前三名,这与她本人的努力父母,学校教师们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此次活动的开展,为我区乡村学校音乐教师们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也展现了永定区良好的课堂教学风貌与个人风采。</p> <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田金初</p><p class="ql-block">图片:龙歆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