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到沁阳之前,河南之于我,就是一个符号,一个名字。</p> <p class="ql-block">是天地之中,大河之南,是中华粮仓,文化起源。</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沁阳要感谢永威,因为永威成就了沁阳。</p> <p class="ql-block">也有人说,永威要感谢蔡林森,因为蔡林森造就了永威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但他关注的却只有孩子。他说:每一个学生都能教好,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他坚持朴素教育理念,坚持吃苦、创新,成为中国教育界的又一奇迹。</p> <p class="ql-block">4月14日,尼山镇中心中学组织骨干教师团队近五十人,跨越四百多公里距离,赶赴沁阳参加蔡林森教育思想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感念能有这样的机会外出,分外珍惜。</p> <p class="ql-block">留下合影,记录我们与永威的第一次相遇。永威,我们来了。</p> <p class="ql-block">进入校园,就是孩子们的展示。永威的孩子似乎更多了一种成熟,看他们认真讲解,演示,无不展示出一种内敛的气质。</p> <p class="ql-block">每一份作品,每一张图画,每一轮演讲,不仅展示出学生的认真努力,更彰显学校严谨的管理理念,教师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当堂达标作业,工整且正确率高,再一次引起大家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阅读展示是吸引人最多的地方。一本本装订成册的阅读笔记,读后感,手抄报,学生的认真与教师的用心,共同汇聚在这一册小书上,工整的书写,优美的插图,都值得我们学习。</p> <p class="ql-block">手抄报、读后感,我们都有做,可是怎么样和别人不一样,中间就差了那么一点小心思。</p> <p class="ql-block">“二十大精神”,“高质量发展”,“以德贯穿”,“实事求是”,“重视每一个孩子”,这是第一天的开幕式上,出现在蔡林森校长报告中的热词。80多岁的老人,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一站到底,声音浑厚,底气十足。抑扬顿挫间,是他对孩子对教育的一片真心,一份责任。</p> <p class="ql-block">培训中,教育部原副总督学郭振友老师提出要做有器识的老师,高屋建瓴的指导让人豁然开朗,深厚的学识让人敬佩。教育之道,肇始于爱,作为一线教育者,我们不禁反思,自己做到哪些了呢?我们的教育初心还在坚持吗?我们的眼中光芒还闪现吗?</p> <p class="ql-block">后面的报告中,永辉学校的老师们分别介绍了他们的特色授课模式——四清教育法,学校工作模式,教师管理制度。我边听边记边思考,有感触也有疑惑,更对他们的课堂充满好奇。听课,就成了老师们最期待的环节。</p> <p class="ql-block">语文、数学、英语,小学、初中、高中,24四节课,我们奔赴不同的教室,听取不同的内容,关注模式运用,探讨心得感受。</p><p class="ql-block">四节课完整展示了“先学后教,当堂检测”的教学方法,四清目的达标。但是我最感兴趣的自主学习部分,很遗憾的没有显示出来,学生的预习、复习,平时的生活状态,也不在考察之列。</p><p class="ql-block">蔡老坚实的理念之下,创建的教学法还是留下了一点遗憾。或许是要留待下次学习揭晓吧。</p> <p class="ql-block">所有取得的成绩都饱含心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教育者,必须有一颗爱心,才能诲人不倦,才能在成千上万的日夜中消耗中,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孩子。忽视生活中的琐琐碎碎,唯惦念学生的点点滴滴。唯有对教育的爱,才能让我们在浮华的世界中坚守三尺讲台,不离不弃。你还爱你的岗位吗?</p> <p class="ql-block">听课前后在校园里转,和老师们一起,三三两两,”取经”学习,特别的宣传文化,不同的班级布置,和我们不同那么多。</p> <p class="ql-block">返程时间倏忽而至,三天时光,匆匆流逝。湍急的如同这返程途中遇到黄河水。</p> <p class="ql-block">一如河南印象</p><p class="ql-block">浑厚久长</p><p class="ql-block">生生不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