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机干预培训

朱道成

<h3>目前存在的问题:学校领导不重视,配备不达标,机制不健全,预防跟不上。<br>心理老师主导,班主任关爱,科任老师参与。<br>早发现,早干预,早防范。</h3> <h3>做好班主任定位,是对学生最了解。</h3> <h3>一、对一件事的解释态度。(客观—整体还不错,只错一道题;悲观—我是猪脑子)<br>二、旁人对这件事的态度。(考砸了:老师说,没事,我看好你,你很有潜力;你咋回事,老是考不好。)<br></h3> <h3>家长的态度也很关键,往往学生会寻求帮助。</h3> <h3>老师们不能制造班级事件。</h3> <h3>在做家访的过程中,你就会发现家里面的情况。所有人如果都没有处理情绪的空间。<br>无助,无望,绝望。(寻找应对方式失败)<br>高期待高控制,简单粗暴,冷漠忽视。(单亲爸爸,货车司机)<br>身体疾病(慢性疾病,髋关节坏死,过敏性皮炎)<br>长期睡眠不足(往往有这个现象,眼袋)<br>老大抑郁了(爱的丧失)<br>人际关系(与同伴疏离,对立,欺凌)<br>生活无意义感(上初中时说上高中就好,上大学也面临失业,还房贷)生活内容单一,好没意思,好无聊,也许就是真实的描述。老师们描述学生的表情:两眼空洞,面无表情。<br>按医嘱服药。<br>偏执,生闷气,悲观解释风格,对生命不正确的认知。<br></h3> <h3>他们如果遇到很多不开心的事情,他们会表达出来的。发朋友圈,将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收集相关的人讨论,把自杀作为谈话。</h3> <h3>看一看,聊一聊,谈一谈,翻看周记,利用信息渠道(家长,校医,心理委员,朋辈组织),表达积极关注,寻找变化。</h3> <h3>不说话也可以教育好。老师要寻找谈话的场所,走廊,办公室都不合适。让孩子感觉到舒服,放松。尽量不做为他保密的承诺。</h3> <h3>班主任不要做扳机事件。<br>1.自我价值被否定(手机,账号,鞋子)<br>2.直接引发“社死”的事件,隐私事件被处分,被公开。<br>3.不能应对的压力事情。(请家长,考试作弊被抓住)<br>4.微乎其微的事件。<br>您对学生理解的越多,越不容易扣动扳机。<br><br>班主任了解:<br>如果你在学校犯了错误,你想请谁来?<br>如果你犯错了,你最不想让谁来?</h3> <h3>1.因材施教<br>2.清晰工作的界限<br>3.批评学生的三个原则(不情绪化,泛化,尽量私下,表达期望)批评不能变成羞辱,<br><br>4.如何请家长<br>5.修炼“同理心”,保持敏感。<br><br>老师不仅要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更要知道不能干什么。</h3> <h3>妈妈到学校,妈妈用情绪化的方式,扇耳光。学校的老师出站后,劝阻了家长,家长走后2分钟,随即跳楼。<br>班主任最应该的事情,是安抚学生。</h3> <h3>其中有一个影响因素,怎么坐是很关键的,给家长力量感,提升家长的配合度,让家长签《安全责任承诺书》,签字确认。要表达对学生的关切,与家长,学生共情。</h3> <h3>看孩子的家庭环境,家庭关系,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看看孩子的房间,买了手机等。</h3> <h3>心理重建和支持系统的重建。当一个孩子休学后,遇到的困难比之前的更大。先让孩子与学校建立起互动。让该生回来后,欢迎你回来。让班级的学习委员,转转,建立与同学的链接。<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