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西苑小学为更好的帮助教师成长,借力智能研修平台,让每一位老师在上公开课之前结合智能研修“三曲线”给出的数据,多维度、全方位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环节设计、环节比重、节奏把握、组织效率进行评测诊断,做到“精准的教、高效的学”。</p> <p class="ql-block"> 孔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我是一只小虫子》,她结合平台数据进行了反思。</p><p class="ql-block"> 在教学时,她设计了一个主问题“当一只小虫子好不好”让学生展开讨论。她先帮扶学生学习“为什么小伙伴们觉得当一只小虫子一点都不好”。抓句子中的关键词、通过换词、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图片理解等方法,明白句子的意思,感受小虫子们的烦恼,最后再通过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随后让学生用上这些方法,自主学习学生3至7小节,说说为什么我觉得当一只小虫子还真不错,透过文字,让小虫子的幸福和快乐、自由和惬意以及乐观开朗的性格在不知不觉中流进学生的心田,这就是情感的力量。由扶到放,润物无声。</p> <p class="ql-block"> 结合智能研修平台三曲线的数据来看,本节课的类型是混合型向对话型的课堂过渡。在22分钟的时候,学生的参与度数值最低,我发现那个时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都在低头圈画语句,在12分钟的时候学生的参与度数值最高,那一时间段学生正在对发言的同学进行表扬,并齐读“当一只小虫子一点儿都不好”。参与度曲线和关注度曲线越高,说明教学设计越有吸引力,孩子的积极性也越高。</p> <p class="ql-block"> 梁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课文《蜘蛛开店》。</p><p class="ql-block"> 《蜘蛛开店》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提示讲故事”。立足于文本的解读,她把借助示意图讲故事作为这课时的教学重难点,决定通过梳理出示意图为学生搭建故事的支架,使故事内容可视化,帮助学生更好地复述故事。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框架通过这次探讨商议,基本明确了教学内容。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以下初步教学框架:完善蜘蛛日记;体会开店之难;续编开店日记。</p> <p class="ql-block"> 结合智能研修平台的数据来看,课堂是混合型课堂,从教师行为来说占比57%,有点偏高,高效的课堂是通过学生的问答,启发来让学生学习到新知识,在上课的时候自己回顾课文的部分讲授偏多。学生行为占比43%占比较少,给学生讨论的时间比较少。</p><p class="ql-block"> 那么基于智能平台提供的数据以及同年级组老师的帮助和建议下,活动一从简单的读故事整合为为学生梳理蜘蛛卖口罩故事的支架:卖什么——做什么——谁来了——结果。学生按照顺序讲蜘蛛卖口罩;随后由扶到放,让小组合作借助示意图讲蜘蛛卖围巾和蜘蛛卖袜子,掌握讲故事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 最后李主任又带着大家再次学习并理解“三曲线”的含义,以及如何正确看“三曲线”。 </p><p class="ql-block"> 学无止境,行以致远。本次教研活动,为本学期的课堂教学补充了新能源,提供了新力量。老师们一定会更好的利用智能研修平台,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