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年4月8日 北海</p> <p class="ql-block">沧海桑田,万物变迁,历史之卷书写至今,人与贝已结下了万年之缘。早在山顶洞人时期,贝壳便被串成珠链作为货装饰品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类文明早期,“贝”与钱财相关,贝壳被广泛地应用于货币中,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广泛而重要的作用,在人类历史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贝壳亦是人与海的纽带,亦是大自然妙笔生花的艺术品。一枚枚小小的贝壳,串联起人类与海洋的缘分。</p> <p class="ql-block">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约占贝壳总重量的95%,并含有少量贝壳素等有机物以及微量的镁、铁、磷酸钙、硫酸钙和硅酸盐等无机物。贝壳由外层、中层、内层三层组成:最外边一层很薄,由一种有机物质组成,叫作角质 层;中间一层很厚,是贝壳的主要部分,为白色,由许多角柱状的碳酸钙组成,叫作棱柱层;最里边一层很光亮,由角质和石灰质组成,叫作珍珠层。珍珠层是由角质和石灰质所形成的许多小薄片重叠排列而成。这些小薄片平行于壳面,就像建筑物墙壁上的砖块一样相互堆砌镶嵌、层层排列,形成整个珍珠层,科学家称它为“砖—泥”结构,这也是贝壳坚韧的原因之一。</p> <p class="ql-block">贝壳种类多样,大的如簸箕,小的像米粒。经波涛的长时间冲卷淘漉,色彩斑斓、形状各异,千奇百怪,每一种形状都是它独有的“秘籍”,有的像盘着的蛇,叫蛇螺;有的像绿色的象牙,就叫绿象牙贝;有的像长了长鼻子,旧叫马丁长鼻螺;有的像圆圆的太阳,五颜六色的,就叫太阳贝;有的像个大蜗牛,就叫海蜗牛……贝壳的颜色五颜六色的,有红、白、黄、紫、灰色等,它不仅颜色五花八门,形状还千奇百怪,千变万化。</p> <p class="ql-block">北海海岸线曲折蜿蜒。迎着湿润的海风,趟过荡漾的海水余波,俯身捧起细软的沙浸润于海水。海浪的余波带着碎玉般的泡沫从指缝间穿流而过,泥沙褪尽,总是能见到色彩和纹理都很美丽显,露出流光溢彩的贝壳。指尖划过光洁的贝壳表面,人与海的故事自此徐徐拉开序幕。当先人们拾起一枚枚贝壳,尝试打磨并将其制成工艺品时,或许不会想到这一举动会被后人传承并发展,成为人类工艺历上的点点星光,造就海洋与人类共同的美丽画作——贝雕。</p> <p class="ql-block">2023年4月8日上午10点左右我们来到北海贝雕博物馆参观。景区地处北海市区云南北路云藏路6号,景区主体建筑为北海贝雕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家以集中展示贝雕技艺的主题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北海市北海贝雕博物馆,国内唯一一家贝雕主题博物馆。馆藏作品以三类为主。一是300多种名贵的贝壳标本;二是具有历史价值的贝雕饰品和家俱;三是贝雕精品展示。其中馆藏百件贝雕精品作品中以《称心如意》《门神》《富春山居图》《梅报春》等最为著名。北海贝雕艺人经过400多年的不断探索、继承、发扬、创新,从贝串、贝堆、平面贝雕到浮雕,再到立体贝雕,使北海贝雕技艺进入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大宝库。</p> <p class="ql-block">北海贝雕有6个种类、1600余品种。主要包括大型浮雕作品,贝雕画,贝雕摆件,贝雕把件,立体贝雕,贝雕饰品等为主,其中贝雕画以花卉瓴毛为最佳,构图吸取国画的风格与浓厚的东方艺术构思。题材分人物、花鸟及山水三大类。产品有15种规格、1600余品种。以花卉贝雕为最佳,如牡丹、月季、龙菊及芙蓉等。</p> <p class="ql-block">走进贝雕家居文化馆,了解到北海贝雕技艺历史悠久,可以回溯到秦汉时期,冶炼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使贝壳的雕琢有了新途径,手艺人们利用贝壳的各式颜色与色泽,将平整的贝壳磨成薄片,雕出鸟兽纹的图样,镶嵌在铜器、镜子、桌椅等上作装饰,俗称“螺钿”。到宋、元前后,这种技术在民间已十分流行。从北海合浦民间传世的明清贝雕家具、工艺品及精湛技艺考证,贝雕技艺成熟于明末清初。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了浮雕形式的贝雕画和多种实用工艺品,而揭开了贝雕工艺史崭新的一页。20世纪60年代初在“螺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64年,北海工艺美术厂成立,开始进行专业的贝雕生产,并不断总结经验,使北海贝雕得到了快速发展。北海贝雕技法多种多样,选、磨、贴、拼、接、粘并用,借鉴了木、玉、牙雕和国画等技艺,使其形象生动、层次分明,风格独特。2005年开始,北海贝雕在原工艺技法的基础上,利用贝壳的天然色彩和纹理,潜心研发,合理搭配,使贝雕迎来全新的发展契机。2021年5月24日,北海贝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Ⅶ-137。北海贝雕在具有丰富艺术价值的同时,也被赋予更深厚的意义与色彩。</p> <p class="ql-block">北海贝雕因地取材,因此而生。在弘扬中国传统花鸟及山水工笔画的基础上,利用天然的海贝的自然光泽和纹理、颜色,纯手工制作的北海工艺品,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色,它有一种天然美和匠工沁心独运奇特美艺术结晶,总让人留连忘返。北海贝雕是北海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每件作品精美绝伦,维妙维肖,其艺术魅力令人回味无穷。北海贝雕是广西传统的传统工艺品,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承载着古老文化又体现现代文明,是认识北海、宣传北海的重要载体,是北海的城市“名片”。</p> <p class="ql-block">北海贝雕技艺是以北部湾天然贝壳、海螺为原材料,巧妙利用其天然色泽、纹理形状创作成各种工艺品的一种传统工艺美术。选用有色贝壳,巧用其天然色泽和纹理、形状,经剪取、车磨、抛光、堆砌、粘贴等工序精心雕琢成平贴、半浮雕、镶嵌、立体等多种形式和规格的工艺品。其将国画的神韵、刺绣的空灵、玉雕的质感、珍珠的光泽浑然天成地融为一体,有极高而独特的艺术欣赏性。</p> <p class="ql-block">藏内里的作品,都是大师们智慧的结晶,他们充分的利用了贝壳各自的特点,把其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你瞧,这些就是用可爱的小贝壳做出来的观赏品,比如风铃、包包挂坠、装饰花盆等等。你们心动了吗?别着急,这就带领大家好好地来欣赏馆里的收藏品。</p> <p class="ql-block">以花鸟、人物、山水、静物等为主题,珠光晶莹,古朴典雅,具有鲜明的装饰性和观赏性。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色泽鲜明的贝壳安静地躺在玻璃柜里,述说着关于海洋的神话。一幅幅贝雕画,在一个个主题鲜明的作品中,贝壳自身绚烂的色彩与曼妙的纹理,反射着光,讲述着一段段文明进步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走进北海贝雕博物馆,那些精美的贝雕画瞬间就能将人们的目光紧紧锁住。披着灿烂光泽的鹤、燕子、孔雀等鸟儿或展翅高飞,或停歇枝头梳理羽毛,飞翔的律动、小憩的优雅被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很难想象,这幅《百鸟归巢》是由一片片贝壳雕琢拼贴而成。贝雕画将国画的神韵、刺绣的精巧、玉雕的层次、珍珠的光泽浑然天成地融为一体,具有极高而独特的艺术欣赏性。</p> <p class="ql-block">作品《梅报春》在第45届全国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暨家居用品交易会上获得2010年“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铜奖。为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将贝雕画《梅报春》作为珍贵贺礼赠送给香港特区政府。</p><p class="ql-block">该作品是中国画家关山月为庆祝香港回归而作的艺术精品,作品中的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在留着残雪的早春,美丽地开放了,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当山中是满园春色的时候,它就在草丛中悄悄微笑。画面渗透着喜庆,预示着香港美好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下面这幅作品在工艺上大量运用了牙雕、玉雕、木雕等工艺之长,巧妙的将国画的神韵、刺绣的空灵、玉雕的质感、珍珠的光泽浑然天成地融为一体,有极高而独特的艺术欣赏性,凝聚了艺人的巧思神工。</p><p class="ql-block">据了解,该作品由三位工艺师历经两个月完成,消耗各种珍稀贝壳近两百公斤。图中炫美的花瓶,盛开的牡丹、菊花、梅花等寓意“天下太平、富贵如意”;花瓶下方的“如意”,一种象征祥瑞的器物,同时具有祈福纳祥的寓意,“如意”己成为家喻户晓的吉祥物;盘中的佛手、桃子、石榴、葡萄等寓意“福寿三多”(多幅、多寿、多子);九枚古钱和珍珠表示货币充足,财源不断。</p> <p class="ql-block">《称心如意》用料考究,工艺师精心选择了各种名贵珍稀的贝壳,利用贝壳的天然色泽、纹理和形态,按照图案的设计要求纯手工制作,经过剪取、车磨、雕刻、抛光、堆砌、粘贴等工序而制成。有的贝壳被切磨得薄如蝉翼,有的小如米粒,有的细如发丝,有的亮如珍珠。为了使画面每一根线条、每一个细节都造型准确,颜色鲜明,艺人们还精心选用各种有色的螺贝加工,使画面的色调和谐而逼真。</p> <p class="ql-block">景区主场馆除展示贝壳文化和贝雕的历史延革外,还对贝雕技艺的传承作现场制作演示,生动的展示了每件贝雕作品的主要制作过程。馆内设有贝雕技艺制作体验区,让游客能在参观了解北海贝雕艺术的同时,能自己动手制作一件精美的贝雕纪念品。</p> <p class="ql-block">贝雕工艺品的制作较为复杂,优质的贝雕工艺品往往经过装裱,有的还配有底座,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其工序繁多,技艺精湛,主要包含构图、白描、选料、洗料、磨型、雕琢、抛光、堆叠、干燥、总装、装裱11道工序。雕刻刀法丰富,以线雕为主,行刀讲究稳准、角度精准。</p> <p class="ql-block">贝雕的制作,关键在于因材施艺,所谓“材”,即天然提供的材料,不着色,不滥用化学制剂,依势取形,强调“原汁原味”。常用的贝雕材料,有白蝶贝、黑蝶贝、金蝶贝等二十余种。以天然珍稀贝类为原材料,巧用其天然色泽和纹理、形状, 依照贝壳的天然形态因材施艺,有斑痕的贝壳往往用于制作树干,而有螺丝旋纹的贝壳则用来制作仕女的发髻,将每一种贝壳发挥到极致。民间艺人对贝壳的运用,极其高妙。国画有多少种表现形式与构图,就有多少种贝雕画,其多以人物、花鸟、山水、静物等为主题题材。装框后,灿烂华美,天然贝的组画能永不褪色。</p> <p class="ql-block">愈发精巧的贝雕画,笔尖轻轻摩擦纸面,一笔一画勾勒出精巧生动的图样。每一幅图样,都是灵感与想象的杂糅。不仅是手艺人创作思路和作品构想的体现,也使后续步骤有迹可循。对贝雕制作者的手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位成熟的贝雕制作者,至少需要3年的学习磨炼。像很多传统行业一样,贝雕制作无法实现流水线生产,对于初学者来说,没有长时间的积累,技术和作品很难得到市场认可。</p> <p class="ql-block">将绘制好的图样粘贴到选好的贝壳表面,每个贝壳都有不同的灵魂,颜色和纹理各不相同。因此获取适当的原材料贝壳,需要一定的机遇、运气和手艺人独到的眼光与思量。经过设计图稿、精心选料雕刻琢磨、对贴组装等工序精心雕琢成平贴、半浮雕镶嵌、立体等多种形式和规格的工艺品,随着砂轮的高速运转,一只只贝壳在师傅耐心细致的动作下渐渐变得轻质精巧、有棱有角,显出雏形。贝壳的沧桑与粗糙也在日复一日的动作中,从外壳悄然攀上师傅的手掌。经过抛光的贝壳,也显露出光泽。</p> <p class="ql-block">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的贝壳在贝雕工艺大师眼里都是一副美丽的贝雕画,其实好看的贝雕就是巧用其天然色泽和纹理、形状,经过剪取、车磨、抛光、堆砌、粘贴等工序才能把贝壳雕琢成平贴、半浮雕、镶嵌、立体等多种形式和规格的工艺品。一个贝壳还可以磨出多层色彩,所以制作的工艺品品种多,题材广。</p> <p class="ql-block">精心设计绘制的图稿、细致打磨的轮廓、悉心搭配的颜色、层层黏合组成的立体画面,经历道道工序后,用胶水将一片片贝壳部件小心地黏合,层层叠叠立体的堆叠使精细的画稿一跃成为美观精致的工艺品,也使贝雕的模样真正展现。贝壳焕发出流光溢彩。打磨得光洁如玉石般的表面、彩虹般绚丽色泽、栩栩如生的细节和满满的表现力,都彰显出人们对美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贝雕巧妙的将人与海结合起来,贝雕是海的绮丽与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具有贝壳的自然美、雕塑的技法美和国画的格调美,自古而来记载着人与海的故事,承载着古老文化又体现现代文明,传达着人们对美好明天向往和期待。从贝雕画到如今制作精良的贝雕工艺品,历时万年的贝壳在人类智慧的光影中不断穿梭。</p>